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聞見後錄》:舊說武都紫泥用封璽,故詔有紫泥之名。 今階州,故武都也,山水皆赤為泥,正紫色,然泥安能 作封?當是用為印色耳。

《畫墁錄》:予嘗於渾氏見德宗所賜詔書、金鉞、雜詔數 命,其二,奉天詔也。一曰:「今賜卿劍一口,上至天,下至 泉,將軍裁之。」一曰:「今賜卿筆一管,空名補牒一千紙, 有立功將士,可隨大小書給,不必中覆。如有急,令馬 希倩奏來。朕今與卿訣矣。」

《青箱雜記》:梁高祖為宣武節帥,及受禪,乃升汴州為 開封府,其詔曰:「興王之地,受命之邦,集大勳有異庶 方,沾慶澤所宜加厚。故豐沛著啟祚之美,襄鄧有建 都之榮,用壯」臺,且旌「故里」,則汴州為開封府,自朱 梁時也。

《容齋續筆》:東坡為文潞公作《德威堂銘》云:「元祐之初, 起公以平章軍國重事,期年乃求去。詔曰:『昔西伯善 養老,而太公自至。魯穆公無人子思之側,則長者去 之。公自為謀則善矣,獨不為朝廷惜乎』?」又曰:「唐太宗 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於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 安之際,不能用裴度於未病。治亂之效,於斯可見。」公 讀詔,聳然不敢言去此二詔,蓋元祐二年三月潞公 乞致仕不允批答,皆坡所作也。又《繳還乞罷青苖狀》 云:近日謫降呂惠卿告詞云:「首建青苖,次行助役。」亦 坡所作。《張文定公墓誌》載嘗論次其文,凡三百二十 字,結之云:「世以軾為知言。」又述《諫用兵》云:「老臣且死, 見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亦其所作也。并引責呂惠 卿詞亦然。乾道中,邁直翰苑,《答陳敏步帥詔》云:「亞夫 持重小棘門,霸上之將軍;不識將屯冠長樂,未央之 衛尉。」後為敏作《神道碑》,亦引之,正以為法也。

《容齋四筆》:人君一話一言,不宜輕發,況於詔令形播 告者哉。漢光武初即位,既立郭氏為皇后矣,時陰麗 華為貴人,帝欲崇以尊位,后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 肯當。建武九年,遂下詔曰:「吾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 立為后,而固辭不敢當,列於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 諸弟。」乃追爵其父及弟為侯,皆前世妃嬪所未有。至 十七年,竟廢郭后及太子彊,而立貴人為后。蓋九年 之詔既行,主意移奪已見,郭后豈得安其位乎? 唐代宗即位,郭汾陽為近昵所搖,懼禍之及,表上自 靈武、河北至於絳州,兩朝所貽詔書一千餘卷。家傳 載其表語,其多如是。又讀韋端符所撰《李衛公故物 記》云:「三原令座中有客曰李丞者,衛公之」胄,藏文帝 賜書二十通,多言征討事,厚勞苦,其兵事節度皆付 公,吾不從中治也。暨公疾,親詔者數四,其一曰:「有晝 夜視公病,大老嫗令一人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權 文公視此詔,常泣曰:「君臣之際乃如是耶!」《新史》載其 事云:靖五代孫彥芳,太和中為鳳翔司錄參軍,以高 祖、太宗賜靖詔書數函上之天子,悉留禁中,又敕摸 詔本還賜彥芳。即二事觀之,唐世之所以眷禮名將 相者,綢繆熟復至此,漢晉以來所不及也。

《容齋五筆》:李德裕相武宗,言從計行。韋弘質建言,宰 相不可兼治錢穀。德裕奏言:「管仲明於治國,其語曰: 『國之重器,莫重於令。令重君尊,君尊國安。治人之本, 莫要於令。故曰: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 令者死,不從令者死,五者無赦』。」又曰:「令在上而論可 否在下,是主威下繫於人也。」太和後風俗寖敝,令出 「於上,非之在下,此敝不止,無以治國。臣謂制置職業, 人主之柄,非小人所得干。弘質賤臣,豈得以非所宜 言妄觸天聽,是輕宰相也。」德裕大意欲朝廷尊,臣下 肅,而政出宰相,故感憤切言之。予謂德裕當國,他相 取充位而已,若如所言,則一命一令之出,臣下皆不 得有言,諫官、御史、給事舍人之職廢矣。弘質位給事 中,亦非賤臣,宜其一朝去位,遂罹抵巇,皆其自取之 也。

《玉照新志》,明清每閱唐史甘露事,未嘗不流涕也。嗟 夫!士大夫處昏庸之世,不幸罹此,後來無人別白,可 恨!近觀《續皇王寶運錄》云:僖宗光啟四年正月詔云: 「太和九年,故宰臣王涯以下十七家,並見陷逆名,本 承密旨,遂令忠憤,終被冤誣,六十餘年,幽枉無訴。宜 沾沛澤,用慰泉扃,並與洗雪,各復官爵,兼訪其子孫」 與官,使銜冤之魂,亦信眉於九原矣。惜乎劉昫、宋景 文、歐陽文忠不見此詔,載之於《新、舊唐史》,殊為闕文。 如褒贈常濬、孟昭圖二人之文,亦其時以見之。洪景 盧容齋《三筆》不復重錄。

《緗素雜記》:《舊唐書·李藩傳》曰:「王鍔以錢數十萬賂遺 權倖,求兼宰相。權德輿在中書,有密旨曰:『王鍔可兼 宰相,宜即擬來』。藩遂以筆塗『兼宰相』字,卻奏上云:『不 可』。德輿失色曰:『縱不可,宜別作奏,豈可筆塗詔耶』?」曰: 「勢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別作奏?」事果 寢。又按崔鉉《會要》曰:此乃不諳故事者之妄傳,史官 之謬記耳。既稱奉密旨宣擬,狀中陳論,固不假以筆 塗詔矣。凡欲降白麻,若商量於中書門下,皆前一日 進文書,然後付翰林草麻制。又稱藩曰:「勢迫矣,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