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1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俞允文

按《明外史王穉登傳》:「允文字仲蔚,崑山人也。其父舉 進士,官大理評事。允文年十三而孤,十五為《馬鞍山 賦》,援据該博,長老異之。邑人歸有光以古文名,允文 與角立年未四十,謝去諸生,專力於詩文書法。與王 世貞善,而不喜李攀龍詩,其持論不苟同如此。」 按《列朝詩集》:「允文字仲蔚,崑山人。年十五,為《馬鞍山 賦》,援」据該博,長老皆推遜之,未及強謝去。諸生讀書 汲古,年六十七而卒。仲蔚白晳,美風神,秀眉目,膩頰 飄鬚,病頭風。暑月恆御氈袷,稍寒加以貂冒,客至隱 几焚香,竟日無凡語。工於臨池,正書規橅歐陽,行筆 出入襄陽,應酬揮灑,頃刻數十函無凡筆。以善病不 能遠遊,以故雖食貧而能保其志。王元美與仲蔚交 最善,列諸《廣五子》之首,稱其「五言古詩,氣調殊不卑, 所乏精思耳。歌行絕句如披沙揀金,往往見寶。」又言 其於今詩不滿李于鱗,于書不滿懷素,於古人不滿 郭有道。蓋仲蔚之持論,不苟為同異如此。

王叔承

按《明外史王穉登傳》:「叔承,字承父,吳江人。少孤,治經 生業,以好古謝去。貧贅婦家,為婦翁所逐,不予一錢, 乃㩦婦歸奉母,貧益甚,入都客大學士李春芳所。性 嗜酒,飲可一石。春芳有所譔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 伸弗肯應,久之,乃謝歸。太倉王錫爵,其布衣交也,再 召,會有三王並封之議,叔承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 義以去就力爭,不當依違兩端,負主恩,辜物望。錫爵 得書歎服。其詩極為世貞兄弟所許,卒於萬曆中。 按《列朝詩集》,叔承初名光引,以字行,更字承父,晚更 字子幻,吳江人。少孤,受博士業,以好古謝去。食貧,贅 婦家,為婦翁所逐,不予一錢,乃㩦婦歸奉母,而貧益 甚。所善商生為承父謀曰:「吾聞趙王賢而好客,謝榛、 鄭若庸皆在,幸舍,吾曹可以曳裾往乎?」乃治裝偕之 鄴。鄭已先為承父言於王,承父問知王雖好客,客見 必蒲伏長跪,稱主臣弗屑也。會商生病死,葬之銅雀 臺下,東之齊、魯,北入燕,客,淮南少師所使草應制《祝 釐》之作,承父謝弗能。日從相君直所得,縱觀西苑南 內之勝,作《漢宮》數十曲,流聞禁中。而以其間與吳興 范伯楨、海陵顧益卿、梁溪陳貞父、胡原荊定交於公 車,承父皆弟畜之,相與悲歌縱酒,訪問燕市酒人遺 跡,相君有所譔述,使人物色之,往往醉臥酒壚中,欠 伸弗肯應,久之乃謝歸。母好奉佛,承父亦奉佛,弗能 戒酒,詭其母曰:「佛所謂米汁也。」原荊以御史拜杖歸, 縱游吳、越名山水,作《前後吳越遊》。已,赴益卿於閩,作 《荔子編》。還過貞甫於楚,作《楚遊編》。益卿開府漁陽,又 要之塞上,作《嶽遊編》而歸,遂不復出,年六十五而卒。 承父有酒德,飲可一石,客或戲謂:「君貌類胡僧,多笑 而好飲,豈布袋和尚分身耶?」少多狹邪之遊,曲宴新 聲,雜擁柔曼,竟酒無所狎。眤原荊貞父伯楨,先後物 故,經紀其喪,卵翼其子姓,有古人之誼。王太倉元馭, 亦布衣交也,再召當事有三王並封之議。承父遺書 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不當依違兩端,負 主恩而辜物望。太倉亦歎服焉。承父為詩,豪宕莽蒼, 天才爛發,最為王元美兄弟所推。敬美序其詩,以為 太初讓其精俞謝遜。其兼七言歌行,頃刻數百千言, 可喜可愕,種種變幻,真能以牛溲馬渤為藥餌,嘻笑 怒罵為文章。蓋其兄弟間之論如此。然元美作《五子 詩》,不及承父,僅居四十子之一而已。承父序卓澂甫 詩曰:「詩衰於宋元,北地起而復古,一代摩擬之格,此 其創矣。歷下一變,鍛鍊陶洗,脫凡腐而尚精麗。然才 情聲律,未極」變化,故用豪句搆壯字自高,或晦而雜 疊,複而致厭,始多宗之,後且避之也。弇州與歷下,同 名而異用,又變而博大僻遠,汪洋磅礡,無所不出入。 安究其底,則死骨未寒。非之者過於慕之者矣。承父 之持論若此,何怪乎弇州實應且憎,陽浮慕之而實 不與乎?雖然,承父之不為眇君子者幾希矣。

屠隆

按《明外史》本傳:「隆字長卿,鄞人。生有異才,學詩於沈 明臣,落筆數千言立就。族人大山、里人張時徹方為 貴官,共相延譽,名大噪。舉萬曆五年進士,除潁上知 縣,調繁青浦。時招名士飲酒賦詩,游九峰、三泖,以仙 令自許。然於吏事不廢,士民皆愛戴之。遷禮部主事。 西寧侯宋世恩兄事隆,宴游甚歡。刑部主事俞顯卿」 者,險人也,嘗為隆所詆,心恨之。訐隆與世恩淫縱,詞 連禮部尚書陳經邦。隆等上疏自理,并列顯卿挾仇 誣陷狀。所司乃兩黜之,而停世恩俸半歲。隆歸道青 浦,父老為斂田千畝,請徙居。隆不許。歡飲三日,謝歸。 隆束髮名高,睥睨一世。壯年被放,益縱詩酒,好賓客。 然家故貧,又不善治生,益窘,乃賣文為活。詩文率不 經意,一揮數紙。嘗戲命兩人對案,分拈二題,各賦百 韻,咄嗟之間,二章並就。又與人對奕,口誦詩文,命人 書之,書不逮誦也。子婦沈氏,天孫修撰懋學女也,與 隆女瑤瑟並能詩。隆有所作,兩人輒和之。天孫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