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1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神情曠絕,會心霞表,當與古人相埒。此正司勳所 深讓,讀司直詩,不知司直之難。試以今人極得意詩 誦過,更讀子安詩,卻令人爽然自失。然後知司直之 高,正如月出蓬萊閬島中,豈人世風光所擬!」余有族 伯父審言,字仲思,世節之外曾孫也。余羈貫時,嘗語 余曰:「少以父執侍司直兄弟,聞其論五言詩,以『猿啼 洞庭樹,人在木蘭舟』為妙境。自七子盛行,知此者鮮 矣。用是知先輩學有師承,苦心孤詣,非苟然成名於 世者。」齊之之論司直,蓋其先世風氣熏習,得之於見 聞者,精且確也。余錄孫氏詩,附於甫氏之後,俾世之 嗤點前賢者知所省焉。

周詩

按《列朝詩集》:詩字以言,崑山人。風致逸爽,倜儻重然 諾,妙於方藥,自謂張仲景而下不能過。作《內經解》,鉤 致元旨,不蹈前人。嘗之京師,以詩文遊公卿間,少試 方藥,皆神驗,欲以尚醫官之,拂袖而去。游武林,敝衣 匿僧寺中。提學孔天引自翰林出,雅負知詩,閱岳鄂 王廟題壁詩曰:「何事疥吾壁也?」命隸人篲墨掃之,至 以言詩,乃大驚,立命駕往謁,與定交。武林人爭延致 以言,以言不懌,辭歸。與皇甫子浚兄弟善,遂主甫氏。 以言之父諱右,與虞山孫艾為死友,且死,屬以言曰: 「常熟可久居,居必依孫氏。」以言不再娶,無子,老且病, 辭甫氏曰:「先人之所屬。」艾之子耒,具舟逆之,遂死孫 氏。耒殮而殯之,設木主臨奠之,以時葬孫氏吾谷墓 旁東南十步,表諸石曰「虛巖山人周君墓。」子浚銘之 曰:「死生之交,諒焉有經,千秋百世,盟言是徵。」迄今百 有餘年,孫氏之子孫守其盟不替,歲時祭焉。以言著 書多不起,草成輒散去。皇甫子安書規之曰:「以言有 聰明之資,曠蕩之才,而落魄不羈,篇章委散,惜此奇 寶,委諸泥塵。以言之」齒長矣。忽爾浮沉。筋力異昔。雖 欲驅策。末路無從。僕知以言後世。不知萬年長恨。誰 任其悔乎。今所傳《虛巖山人集》者。子安貽書後所存。 而《素問箋解》卒無傳焉。

施峻

按《列朝詩集》,「峻字平叔,歸安人。嘉靖乙未進士,授南 京刑部主事,歷郎中,出知青州府,以內計罷官,張文 隱深惜之。有《璉山詩集》八卷,時推其七言今體,謂可 方唐應德云。平叔以詩自重,在僚友間,矢口彈射,人 不能堪。既出守,復絓計典,以此故也。家居,樓棲如斗, 典籍甚具,署之曰『甲秀』。」非同調,不與登歌詩歡飲,以 終其身。每笑曰:「生平無病,強半病,酲其卒以是死乎?」 果如其言。

趙廷松

按《浙江通志》:「廷松,字子後,樂清人。嘉靖癸未進士。大 禮議起,世宗譴責言者,威不測。廷松為刑曹郎,偕同 例伏闕力爭,被杖,謫福寧州同,已又補蘄州。所在敷 惠政,不以謫吏弛職業。積遷藩臬,至山西布政使,將 畀節鉞,廷松終以議禮未鬯,居常鬱咿。以母老移疾 歸養。及終母制,廷松亦嬰疾以卒。所著詩歌古文,秀」 出一時。尤工行草,傳播海內。有《敝帚集》。

吳子孝

按《列朝詩集》,「子孝字純叔,長洲人,文端公一鵬之子 也。選翰林庶吉士,出為工部主事,歷光祿寺丞,遷湖 廣參議,提督太和山。」子孝髫時侍文端公,命賦傀儡 中婦人,應口成詩,坐客絕倒,議論秀發,手不釋卷。為 文章弘衍浩博,《玉涵堂稿》十卷,皇甫子循點定。摘其 佳句數十聯,以為顏謝英靈。常病宋史繁蕪,欲加刪 潤,槁未就而卒。

鄧韍

按《列朝詩集》:韍字文度,其先華亭人,元季徙常熟,中 正德丁卯鄉薦。母死,遂不上公車。以通經博古為學, 嘗倣呂成公《大事記》,論次古今得失,類成卷帙。曰:「如 有用,我執此以往。」年八十八而卒。詩學昌黎、東坡,不 屑時調。為文有體要,陸子餘、歸熙甫皆稱之。嘗與客 論文曰:「噫嘻!文之敝久矣!文莫粹於經,聖賢以其精」 蘊而形諸辭。辭可以已,聖賢必無事於作,作焉者不 得已也。誠知聖賢之文不得已而作,則文非載道而 該治具勸戒可以無作。聖賢志之所至而其文出,所 謂浩博而純正者,言之必有倫而不苟,陳之於世,燦 然若引星辰而上也。其無所不究,賢者識其大,不賢 者識其小,烏有支離泛濫,詭妄放蕩而不宅於理者 乎?三代而下,放臣棄婦之辭,讀之尤足以興感者,性 情也。今之為文者,無古人之性情與其所遇之時事, 辭與意背,以諛為恭,以泰為約,導侈飾怨,悲樂之無 度,浮濫而無法,語暢也而實遂,語工也而無度。人言 「西京之文近乎古,不知壞古人文者,揚子諸人有責 焉。」余錄而存之,以見前輩有本之學如此。

按《蘇州府志》:「鄧韍,字文度,常熟人。本姓蔡,少育外家, 因氏焉。外祖鄧洪,多藏書,韍盡讀之。楊子器令常熟, 以為絕倫,遺以俸錢,又俾巨室坐事者葺其廬,韍咸 謝不受。正德丙子,舉於鄉,不第,會母老病,遂不出,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