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宜使近左右。帝不聽。時方立尚書省,命孟頫草詔 頒天下。帝覽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詔集百 官於刑部議法,眾欲計至元鈔二百貫,贓滿者死。孟 頫曰:「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今二十餘年間, 輕重相去至數十倍,故改《中統》為至元。又二十年後, 至元必復如中統,使民計鈔抵法,疑於太重。古者以 米絹民生所須,謂之二實,銀錢與二物相權,謂之二 虛,四者為直,雖升降有時,終不大相遠也。以絹計贓, 最為適中。況鈔乃宋時所創,施於邊郡,金人襲而用 之,皆出於不得已,迺欲以此斷人死命,似不足深取 也。」或以孟頫年少,初自南方來,譏國法不便,意頗不 平,責孟頫曰:「今朝廷行《至元鈔》,故犯法者以是計贓 論罪。汝以為非,豈欲沮格《至元》鈔耶?」孟頫曰:「法者,人 死所係,議有重輕,則人不得其死矣。孟頫奉詔與議, 不敢不言。今《中統》鈔虛,故改《至元鈔》,謂《至元鈔》終無 虛時,豈有是理。公不揆於理,欲以勢相凌,可乎?」其人 有愧色。帝初欲大用孟頫,議者難之。二十四年六月, 授兵部郎中。兵部總天下諸驛。時使客飲食之費,幾 十倍於前,吏無以供給,強取於民,不勝其擾,遂請於 中書,增鈔給之。至元鈔法滯澀不能行,詔遣尚書劉 宣與孟頫馳驛至江南,問行省丞相慢令之罪,凡左 右司官及諸路官,則徑笞之。孟頫受命而行,比還,不 笞一人,丞相桑哥大以為譴。時有王虎臣者,言平江 路總管趙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案之。葉李執奏不宜 遣虎臣,帝不聽。孟頫進曰:「趙全固當問,然虎臣前守 此郡,多強買人田,縱賓客為姦利,全數與爭,虎臣怨 之。虎臣往,必將陷全。事縱得實,人亦不能無疑。」帝悟, 乃遣他使。桑哥鐘初鳴時,即坐省中,六曹官後至者 則笞之。孟頫偶後至,斷事官遽引孟頫受笞。孟頫入 訴於都堂,右丞葉李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養其 廉恥,教之節義。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桑哥亟慰 孟頫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他日,行東御牆外, 道險,孟頫馬跌墮於河。桑哥聞之,言於帝,移築御牆 稍西二丈許。帝聞孟頫素貧,賜鈔五十錠。二十七年, 遷集賢直學士。是歲,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 出,人死傷數十萬,帝深憂之。時駐蹕龍虎臺,遣阿剌 渾撒里馳還,召集賢、翰林兩院官詢致災之由。議者 畏忌桑哥,但泛引《經》傳及五行災異之言,以修人事、 應天變為對,莫敢語及時政。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 濟等理筭天下錢糧,已徵入數「百萬,未徵者尚數千 萬,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殺者相屬,逃山林者則發 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與阿剌渾撒里甚善,勸 令奏帝赦天下,盡與蠲除,庶幾天變可弭。阿剌渾撒 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從之。草詔已具,桑哥怒謂必 非帝意。孟頫曰:「凡錢糧未徵者,其人死亡已盡,何所 從取?非及是時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錢糧 數千萬歸咎尚書省,豈不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 始獲蘇。帝嘗問葉李、留夢炎優劣,孟頫對曰:「夢炎,臣 之父執,其人重厚,篤於自信,好謀而能斷,有大臣器。 葉李所讀之書,臣皆讀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 之。」帝曰:「汝以夢炎賢於李耶?夢炎在宋為狀元,位至 丞相。當賈似道誤國罔上,夢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 伏闕上書,是賢於夢炎也。汝以夢炎父友,不敢斥言 其非,可賦詩譏之。」孟頫所賦詩,有「往事已非那可說, 且將忠直報皇元」之語,帝歎賞焉。孟頫退謂奉御徹 里曰:「帝論賈似道誤國,責留夢炎不言桑哥罪甚於 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辭其責?然我疏遠之臣, 言必不聽。侍臣中讀書知義理,慷慨有大節,又為上 所親信,無踰公者。夫捐一旦之命,為萬姓除殘賊,仁 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徹里至帝前,數桑哥罪惡。 帝怒,命衛士批其頰,血涌口鼻,委頓地上。少間,復呼 而問之,對如初。時大臣亦有繼言者,帝遂按誅桑哥。 罷尚書省,大臣多以罪去,帝欲使孟頫與聞中書政 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語 及治道,多所裨益。帝問:「汝趙太祖孫耶?太宗孫耶?」對 曰:「臣太祖十一世孫。」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 謝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頫自 念久在上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二十九年,出同 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時總管闕,孟頫獨署府事,官事 清簡。有元掀兒者,役於鹽場,不勝艱苦,因逃去,其父 求得他人屍,遂誣告同役者殺掀兒。既誣服,孟頫疑 其冤,留弗決。踰月,掀兒自歸,郡中稱為神明。僉廉訪 司事韋哈刺哈孫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順其意,以 事中之。會修《世祖實錄》,召孟頫還京師,乃解。久之,遷 知汾州,未上,有旨書《金字藏經》。既成,除集賢直學士、 江浙等處儒學提舉,遷泰州尹,未上。至大三年,召至 京師,以翰林侍讀學士與他學士撰定祀郊南祝文。 及擬進殿名,議不合,謁告去。仁宗在東宮,素知其名, 及即位,召除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 翰林侍講學士,遷集賢侍講學士、資德大夫。三年,拜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