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眉叟、薛真人元曦、張外史伯雨、張承仲舉,唱酬極 富。所著有《瓦釜鳴集》。」

孫庚

按《寧波府志》:「庚,字居純。生而穎悟,志操端謹,孝友稱 於鄉里。嘗從師力學,同舍生以其貧相斥遠,庚不動 容色,刻苦磨礪,夜坐達旦。由是問學淹貫,論議弘博。 及門若桂彥良、王桓、陳恭,皆以學行著聲。其他執經 請益者,遠近相踵。庚隨資誘掖,雖愚蒙者必使知所 趨向。貧不能備束脩者弗棄,識者多之。及卒,貧不能」 斂,門人執喪葬禮。所著有《雪磯集》若干卷。

袁士元

按《浙江通志》:「士元,鄞人,鏞之孫也。幼嗜學,至廢寢食。 長益旁搜遠輯。危素薦為平江路教授,道梗未上,又 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引年弗就。性至孝,父澤民 患疽,吮之即愈。晚號菊村學者。所著有《書林外集》。」

馬希先

按《江南通志》:「希先,懷遠人。讀書博古,善屬文。舉鄉貢, 前夕夢《靈槎賦》,已而果然。既中,授陳留教諭,不就。」

潘榮

按《江南通志》:「榮字伯城,婺源人。博學通諸經,尤長於 史。嘗著《通鑑總論》,反覆數千言,該括古今興亡大要, 開卷了然,學者稱為節齋先生。」

王偁

按《江南通志》:偁字伯武,婺源人。師事胡炳文,博極群 書,於朱子《儀禮經傳通解》分類精究,考論成書,曰《格 物編》。朱升素號該博,凡制度疑難者,必戒其徒曰:「將 以問之伯武。」

凌希惠

按《江南通志》:「希惠,字季和,涇縣人,自號水西道人。嘗 寓宣城,與諸名士為吟社,著有詩集。其賦《古鏡》一詩, 尤膾炙人口。」

王應奎

按《饒州府志》:「應奎,德興人。雅志理學,隱居自適。與王 葵初、余息齋相友善。老而貧,無妻子,人以為苦,應奎 處之淡如,裹足不入城市。所著有《心說》《思說》《四書講 說》《春秋管見》《雲塢逸稿》。其友王嘉同隱著《春秋類義》, 學者稱為白鹿先生。」

汪漢卿

按《江南通志》:「漢卿字景良,黟縣人。除本縣丞,考滿趨 京,值開館修史,翰林、集賢兩院交薦其才,授國史編 修官,轉翰林修撰。為人謙和樂易,博聞強記。在翰苑 十年,凡中朝討論典故,眾不能識者,叩之應對不窮。 以國子監丞致仕。」

吳謙

按《饒州府志》:謙,字尊光,安仁人。受學陳立大,與祝蕃 遠、舒元易、李仲公在竹莊書院講明性理學,號曰「江 東四大儒。」元屢聘不就。依土為廬,結草為坐,著書立 言,有《尊光集》以傳世。卒葬嵩塘東源,李仲公誌其墓 云。

趙惟賢

按《山西通志》:「惟賢,崞縣人。博學能文,由國學生授孔、 顏、孟三氏學教授,陞平遙尹。仕至太常禮儀院奉禮 郎。所著有《春秋集傳》《刑統賦解》《秋江文集》諸書。」

胡巨源

按《山西通志》:「巨源,榆次人。登進士第,任高麗軍民總 管,儒學教授。博學多著述,蔚有文稱。子惟堯,領鄉貢, 仕晉寧路學正,寬裕不事邊幅,士子樂與之游。博雅 出巨源右。」

吳惟信

按《松江府志》:「惟信,字仲孚,湖州人,寓居白鶴村,以詩 鳴。吳郡人糜登見惟信文,亟稱之。一日相遇,扣所作, 惟信誦一絕云:『白髮傷春又一年,閒將心事卜金錢。 梨花瘦盡東風軟,商略平生到杜鵑』。糜不覺下拜曰: 『天才也』!」

洪炎祖

按《江南通志》:「炎祖字潛夫,歙縣人。平江路學錄,歷官 休寧尹。為文根極理要,著《新安續志爾雅翼》。」

程瑁

按《陝西通志》:「瑁字君用,涇陽人。弱冠學古,隱居不仕, 教授生徒於三原縣學古書院,遠近從學者甚眾。所 著有《遼史異端辨》《雲陽志》《家誡詩集》《樂府文集》諸書。」

魯璠

按《湖廣通志》:「璠,字璵公,好學,工文辭,制行端肅。為中 牟令,有賢聲。居鄉以禮訓俗,鄉人尊之。」

暢復夫

按《湖廣通志》:「復夫,襄陽人。博學能文,仕至翰林學士, 卒諡文肅。子敏仲,亦有才名。」

金希說

按《湖廣通志》:「希說,襄陽人。為御史,善屬文,與弟希舜 齊名。」

曹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