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七十一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九

  宋九

  王子融      掌禹錫

  王回       王向

  蘇洵       張先

  蕭介夫      崔公度

  蔣概       李亨伯

  張唐英      傅拳

  蔡柟       歐陽修

文學典第七十一卷

文學名家列傳五十九

宋九

王子融

按《宋史王曾傳》:「曾弟子融,字熙仲,初以曾奏,為將作 監主簿,祥符進士及第,累遷太常丞,同知禮院。獻所 為文,召試直集賢院。嘗論次國朝以來典禮因革,為 《禮閣新編》,上之,以其書藏太常。權三司度支鹽鐵判 官任布請鑄大錢,行之京城,三司使程琳集官議,子 融曰:『今軍營半在城外,獨行大錢城中,可乎』?」事遂寢。 權同糾察刑獄,知河陽。又集五代事為《唐餘錄》六十 卷以獻。進直龍圖閣,累遷太常少卿,權判大理寺。迺 取讞獄輕重可為準者,類次以為斷例。拜天章閣待 制、尚書吏部郎中、知荊南。盜張海縱掠襄、鄧,至荊門, 子融閱州兵,將迎擊之,賊引去。遷右諫議大夫、知陝 州,徙河中府。既而勾當三班院,遷給事中,以尚書工 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兗州,不赴,改刑部侍郎致仕。 英宗即位,進兵部。卒。本名皞,字子融。元昊反,請以「字」 為名。性儉嗇,街道卒除道,侵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 詣開封府訴之。然教飭子孫,嚴厲有家法。晚學佛氏, 從僧懷璉遊。

按《青州府志》,皞直集賢院。初,新舊《五代史》皆不與韓 通立傳,識者笑之。皞著《唐餘錄》,有記、志、傳,又博采諸 家說,傚裴松之《三國志》,附註於下。表韓通於《忠義傳》 冠以宋初褒贈之典,新舊史皆所不及。

掌禹錫

按《宋史》本傳:「禹錫,字唐卿,許州郾城人。中進士第,為 道州司理參軍。試身言書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遷 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并州,擢知廬州。未行,丁度薦 為侍御史,上疏請嚴備西羌。時議舉兵,禹錫引周宣 薄伐為得,漢武遠討為失。且建畫增步卒,省騎兵。舊 法,薦舉邊吏,貪贓皆同坐。禹錫奏謂:使貪使愚,用兵 之法也。若舉邊吏,必兼責士節,則莫敢薦矣,材武者 孰從而進哉?」後遂更其法。出提點河東刑獄。杜衍薦, 召試,為集賢校理,改直集賢院兼崇文院檢討。歷三 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國子監。歷判司農、太 常寺。數考試開封國學進士,命題皆奇奧,士子憚之, 目為難題掌公。遷光祿卿,改直祕閣。英宗即位,自祕 書監遷太子賓客。御史劾禹錫老病不任事,帝憐其 博學多記,命召至中書,示以彈文。禹錫惶怖自請,遂 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卒。禹錫矜慎畏法,居家勤儉, 至自舉几案。嘗預修《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奏對 帝前,王洙推其稽考有勞,賜三品服。又校正《類篇》《神 農本草》載藥石之名狀為《圖經》。喜命術,自推直生日, 年庚寅,日乙酉,時壬午,當《易》之《歸》《妺》《困》《震》初中末三 卦,以世應飛伏,納五甲,行軌析數推之,卦得二十五 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約半,祿秩算數盡於此矣。著 《郡國手鑑》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好儲書,所記極博,然 迂漫不能達其要。常乘駑馬,衣冠汙垢,言語舉止多 可笑,僚屬或慢侮之。過閭巷,人指以為戲云。

王回

按《宋史儒林傳》:「回字深父,福州候官人。父平言,試御 史。回敦行孝友,質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所為,而不 為小廉曲謹以求名譽。嘗舉進士中第,為衛真簿,有 所不合,稱病自免,作告友曰:『古之言天下達道者,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也,五者各以其 義行而人倫立,其義廢則人倫亦從而亡矣。然而父』」 子兄弟之親,天性之自然者也;夫婦之合,以人情而 然者也;君臣之從,以眾心而然者也。是雖欲自廢,而 理勢持之,何能斬也!惟朋友者,舉天下之人莫不可 同,亦舉天下之人莫不可異,同異在我,則義安所卒 歸乎?是其漸廢之所繇也。君之於臣也,父之於子也, 夫之於婦也,兄之於弟也,過且惡,必亂敗其國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