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寺記》,而唐誦不遺一字,庭堅大驚服。登天聖八年進 士,常進《龍韜豹略賦》。兩應制科,對策皆第一。當路忌」 其切直,復排去之。後為南雄州僉判,會交趾進麒麟, 唐據史傳非之,斥蠻人紿中國,眾服其博物。以職方 員外郎致仕。初,鑑湖東北有山,巋然與禹陵相望,最 為山水奇絕處,唐命其山曰「少微」,而卜築焉。所著有 《學苑精英》《少微集》各三十卷。

郭銓

按《江西通志》:「銓,初名僅,泰和人。與子之美同登景祐 進士,通判河南府。帝嘉其父子同科,下詔褒寵,特贈 太常博士。之美屯田員外郎,上《強國富民書》,詞藻贍 蔚,天子悅之。進編修國史,遷集賢學士。」

蔡仲舒

按《江西通志》:「仲舒,字王臣,新昌人。景祐中進士。初不 善治生產,而苦志於學。初為鄂州崇陽簿,監司列薦 其才,授通山令,尋更湘潭、縉雲、會昌。以弭盜有功,奏 改承奉郎,武勝軍僉判。致仕,加太子中允。居家猶力 學不輟,性喜吟詠,有詩數百篇,人多膾炙之。」

鄭伯玉

按《福建通志》:「伯玉,字寶臣,莆田人。景祐元年進士,試 祕書省校書郎,韓琦薦為殿中侍御史。為人峭直,不 屈權貴。好為詩,所作三百餘篇,名《錦囊集》,異己者多 嫉之。以親老棄官歸,二十餘年卒。」

單錫

按《宜興縣志》:「錫,字君賜,嘉祐二年進士。明陰陽圖緯 星曆諸書,無不該貫。嘗修本邑《風土記》,傳於世。與蘇 軾為同榜進士,軾愛其賢,以女兄之子妻之。來宜興, 每寓其家。弟鍔。」

單鍔

按《江南通志》:「鍔字季隱,宜興人。嘉祐四年進士,博學 明經,嘗著《吳中水利書》《蘇軾錄》進於朝,不果行。後之 言水利者必宗之。」

魯交

按《四川通志》:「交字叔達,梓州人。刻苦力學,長於詩。仁 宗手錄交《清夜吟》賜天臺山,嘉其清絕也。仕至虞部 員外郎。」

潘邠老

按《陝西通志》:「潘邠老,邠州人。讀書於州北蒲澤谷中, 以詩見重於范文正公。如『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尤 為古今絕調。」

蔡高

按《福建通志》:「高,字君山,襄弟。景祐進士。初調長溪尉, 遷太康主簿。嘗與歐陽修言曰:『天子以六科策士,而 學者以記聞應對為事,非古取士意也』。乃自攻苦為 學。及卒,襄發其遺稿,得十數萬言,皆當世急務。後朝 廷與大臣講天下利害,為條目,於高稿得其五六,因 共歎為奇才。年僅二十八。」

林通

按《廣西通志》:「通字達夫,富川人。仁宗時,仕為御史,棄 歸,隱縣之豹山,人因名其山曰隱山,巖曰潛德巖。時 往來郎山,穿石巖,有詩云:『鑿開混沌鴻濛地,透出明 通公溥天。其學不流枯寂,當於時用,所遭不偶,遂退 而終身焉』。」

方仲謀

按《浙江通志》:「仲謀,字公輔,淳安人。登進士第,剛直自 持,仁宗奇之,手詔褒美,出為歙州推官。時戶稅不以 式,仲謀力為辨之。繼擢大理丞,知溧陽縣,累官殿中 丞。仲謀稟性貞介,而文藻蔚然,所著有《雉山集》二十 餘卷。」

唐則

按《廣西通志》:「則字世範,興安人。少以學行稱,舉進士, 歷官至侍郎。晚歸,築館授徒,以身率後進,雖極寒盛 暑不少倦,經史皆訓詁,成一家言。二子叔夏、叔獻,相 繼登第。」

姚闢

按《江南通志》:「闢字子張,金壇人。第進士,授項城令、通 州通判。所至有聲。時以辭章相尚,闢獨究心六經,而 論說多所開發。修禮書,有《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歐陽 修甚稱之。」

李陽孫

按《江西通志》:「陽孫,字祖德,崇仁人。慶曆二年,三禮出 身,主封川簿。官滿,挈妻子徒步歸,道逢晏元獻,深器 重之,贈詩有『三年 舊,一家貧』之句。官至殿 中丞。有古律詩,號《掛冠集》。」

計有功

按《四川總志》:「有功,臨卭人,用章之孫。其父良輔,慶曆 三年進士。有功夙好學,有至行,嘗著《唐詩紀事》行於 世。」

謝景初

按《浙江通志》:「景初,字師厚,絳之子。慶曆六年甲科及 第,以大理評事知越州餘姚縣。始作海塘防水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