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卿年十二喪父,憂戚如成人,見母則抑情忍哀,不欲

傷其意。母知而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 孝養矣。」卒能如母之言。及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 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既葬,慈烏百數,銜土集隴上,人 以為孝感所致。其於昆弟尢篤友愛。又為人簡重不 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必以周 宗族朋友,罄而後已。為學不專於傳注,問辨思索,以 通為期。長於毛、鄭《詩》及《左氏春秋》。其學《詩》,以孔子所 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考《經》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 「毛之《傳》欲簡,或寡於」義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鄭之《箋》 欲詳,或遠於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無去取乎? 其學《春秋》,由《左氏記》之詳,得經之所以書者,至三《傳》 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聖人之意,豈二致耶?讀莊周、 孟子之書,曰:「周善言理,未至於窮理。窮理則好惡不 繆於聖人,孟軻是已。孟善言性,未至於盡己之性。能 盡己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而可與天地參,其唯聖人 乎!天何言哉?性與天道,子貢所以不可得而聞也。昔 宰我、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孔子 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惟不言,故曰不能而已。蓋言 生於不足者也』。」其講解議論皆若是。有《詩》《春秋說》各 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七子論》,鼎州司理參軍,詵,湖州 歸安主簿。諡諷、諲,《說、誼》。

謝伯初

按《石林詩話》:閩人謝伯初者,字景山,當天聖、景祐之 間,以詩知名。余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 韻見寄,頗多佳句。有云:「『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 蜀錦張』。余答云:『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 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亂雲」之 句,故余以此戲之也。景山詩頗多,如「自種黃花添野 景,旋移高竹聽秋聲」,「園林換葉梅初熟,池館無人燕 學飛」之類,皆無愧於唐諸賢,而仕宦不偶,終以困窮 而卒。其詩今已不見於世,其家亦流落不知所在。其 寄余詩,殆今三十五年矣,余猶能誦之。蓋其人不幸 既可哀,其詩淪棄亦可惜,因錄於此。詩曰:「江流作險 似瞿塘,滿峽猿聲斷旅腸。萬里可堪人謫宦,經年應 合鬢成霜。」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異域 化為儒雅俗,遠民爭識校讎郎。「才如夢得多為累,情 似安仁久悼亡。」下國難留金馬客,新詩傳與竹枝娘。 典辭懸待修青史,諫草當來集皂囊。「莫謂明時暫遷 謫,便將纓足濯滄浪。」

張景

按《湘山野錄》:「張晦之景,以古學尚氣義,走河朔,與冀 州一俠少游。後俠者不軌,事敗,景亦連繼捕之甚急, 遂改姓名李田,遁竄四海,所至即題曰:『我非東方兒 木子也,不是牛耕土田也。欲識我蹤跡,一氣萬物母』。」 蓋景嘗撰《河東柳先生集序》,破題曰:「一氣萬物之母 也」,世盡知之。景所以遍題者,亦欲導於知己。簡寂觀 道士陳履常,善奏章,能游神於冥寞。景以李田姓名 謁之,求奏一章,以決休否,陳許之。一夕,天虛夜清,冠 簡精恪,自初夜抱章,俯伏於露壇,後夜方起,起忽譴 之曰:「陰冥之事,爾尚欺之,況人間乎?吾上及三清,下 逮九幽,閱籍無李田者,子以欺陰,固無休徵矣。」景終 於一散官,壽不五十。陳康肅堯咨知荊南,憐其道窮, 為葬於龍山。落廬在荊江之沲陰,枯桑廢田,子孫凋 零,盡為漁樵傭估。嗟哉!陸魯望所謂「莫倚文章庇子 孫。」集三十卷行於世。

柳永

按《避暑錄話》,永字耆卿,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 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 聲傳一時。初舉進士登科,為睦州掾。舊初任官,薦舉 法不限成考,永到官,郡將知其與監司連薦之,物議 喧然。及代還,至銓,有摘以言者,遂不得調。自是詔初 任官須滿考乃得薦舉,自永始。」永初為《上元辭》,有《樂 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絃管之句,傳禁中多稱之。後 因秋晚張樂,有使作〈醉蓬萊〉》辭以獻,語不稱旨,仁宗 亦疑有欲為之地者,因置不問。永亦善為他文辭,而 偶先以是得名,始悔為己累,後改名,三變而終不能 救。擇術不可不慎。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明官云: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永終屯 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 不得,乃為出錢葬之。

按《澠水燕談錄》:「柳三變,景祐末登進士第,少有俊才, 尤精樂章,後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中,久因選調 入內都知史甚愛其才而憐其潦倒。會教坊進新曲 《醉蓬萊》,時司天臺奏老人星見,史乘機薦之,仁宗大 悅。」

按《後山詩話》:「柳三變游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骩 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必 使侍從歌之再三。三變聞之,作宮詞,號《醉蓬萊》。因內 官達後宮,且求其助。仁宗聞而覺之,自是不復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