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徐陵賦:「陪遊馺娑,騁纖腰於結風;長樂鴛鴦,奏新聲 於度曲。」又云:「厭長樂之疏鐘,勞中宮之緩箭。」雖兩「長 樂」,為意不同,此類為傍犯。又,劉禹錫律詩前聯云:「雪 裡高山頭早白。」後聯云:「于公必有高門慶。」自注:「高山 本高,高門使之高也。」亦傍犯之例。

《柳文蘇文》

郭象《莊子注》曰:「工人無為於刻木,而有為於運矩;主 上無為於親事,而有為於用臣。」柳子厚演之為《梓人 傳》,一篇,凡數百言。毛萇《詩傳》曰:「漣,風行水成文也。」蘇 老泉演之為《蘇文甫字說》,一篇,亦數百言,得奪胎換 骨之三昧也。

《古文用之字》

《莊子》「厲之人夜半生其子。」又以「驪姬」作「驪之姬」,《地名》 「南沛」作「南之沛」,《呂覽》「楚丹姬」作「丹之姬」,《家語》「江津」作 「江之津」,《樂府》「桂樹」作「桂之樹」,文法皆異。

《太史公伯夷傳極文之變》

朱晦翁謂孔子言「伯夷求仁得仁,又何怨。」今觀太史 公作《伯夷傳》,「滿身是怨」,此言殊不公。今試取《伯夷傳》 讀之,始言天道報應差爽,以世俗共見聞者歎之也; 中言各從所好,決擇死生輕重,以君子之正論折之 也。一篇之中,錯綜震蕩,極文之變,而議論不詭於聖 人,可謂良史矣。宋人不達文體,是以不得遷之意而 輕為立論。真西山《文章正宗》云。此傳姑以文取,其言 又謬。若道理有戾,即不成文。文與道豈二事乎?益見 其不知文也。本朝又有人補訂《伯夷傳》者,異哉!

《半山用字》

王半山文,梁王墜馬,賈傅自傷。門人泔魚,曾子垂涕。 又詩曰:「泔魚已悔當年事,搏虎方驚此日身。」泔魚事 出《荀子》云: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門人曰:「泔之傷人, 不若奧之。」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傷其聞之晚也。 《左傳》林楚怒馬,及衢而騁。《莊子》「草木怒生。」又說大鵬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林希逸曰:《莊子》好用一「怒」 字,王介甫詩:「山木悲鳴水怒流」,此老善用古人「好」字 面。

《詩賦用字》

顏延年《赭白馬賦》:「戒出豕之敗駕,惕飛鳥之跱衡」,「出」 字不如「突」字。杜子美詩「大家東征逐子回」,「逐」字不如 「將」字。白居易詩「千呼萬喚始出來」,「始」字不如「才」字。詩 文有作者未工,而後人改定者勝,如此類多有之,使 作者復生,亦必心服也。

《深贊文章之妙》

王半山評歐文云:「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發於 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 之驟至;其雄辭閎辨,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又稱《老 泉文》云:「其光芒燦爛,若引星辰而上也;其逸馳奔放, 若決江河而下也。」葉水心稱李㢲岩之文曰:「風霆怒 而江河流,六驥飼而八音和,春暉秋明而海澄岳靜」 也。《曾點之瑟》方希,化人之酒欲清。

《李耆卿評文》

李耆卿評文云:「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余謂 此評極當,但謂柳如泉未允,易泉以江可也。耆卿名 塗,臨川人,朱子門人之門人也。所著有《古今文章精 義》,與陳騤《文則識趣》相仿彿云。

《余知古論退之文》

唐人余知古《與歐陽生論文書》云:「韓退之作《原道》,則 崔豹《答牛亨書》;作《諱辨》,則張詔《論舊名》;作《毛穎傳》,則 袁淑《大蘭》。王九錫作《送窮文》,則揚子雲《逐貧賦》。」

《劉勰論文》

劉勰云:「粉黛所以飾貌,而盼倩生於淑姿;文采所以 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余嘗戲云:「美人未嘗不粉黛, 粉黛未必皆美人;奇才未嘗不讀書,讀書未必皆奇 才。」

《文選生煙字》

宋人小說,謂劉禹錫《竹枝詞》「瀼西春水縠紋生」,乃生 熟之生,信是。《文選》謝脁詩「遠樹曖芊芊,生煙紛漠漠」, 亦然。小謝之句,實本靈運。靈運撰《征賦》云:「披宿莽以 迷徑,睹生煙而知墟。」

《讀書萬卷》

「杜子美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子美自言其 所得也。讀書雖不為作詩設,然胸中有萬卷書,則筆 下自無一點塵矣。近日士夫爭學杜詩,不知讀書果 曾破萬卷乎?如其未也,不過拾《離騷》之香草,丐杜陵 之殘膏而已。又嘗記宋宣政問文,人稱翟汝文、葉夢 得、汪藻、孫覿四人,孫嘗自評曰:「吾之視浮溪,浮溪之」 視石林,各少十年書。石林視翟忠惠亦然,識者以為 確論。今之學文者,果有十年書乎?不過抄《玉篇》之難 字,效紅勒之軋辭而已,乃反峻其門牆,高自標榜,必 欲輕古人而薄前輩,何異蜉蝣撼大樹乎?

《詩文用字須有來歷》

先輩言:杜詩、韓文無一字無來歷。余謂自古名家皆 然,不獨杜、韓兩公耳。劉勰云:「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