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0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後蘇公更踐中外,其先後早晚多與杜公相似。至免

相也,亦出知揚州。未幾請老,復召為中太一宮使。請 不已,乃以太子少師致仕,遷太保而薨,享年八十有 二,年壽官品又略同焉。又熙寧間,蘇公以集賢院學 士守杭州,時梁況之左丞方以朝官通判明州,之官 道出錢唐,蘇公一見異之,留連數日,待遇甚厚。既別, 復遣介至津亭,手簡問勞,且以一硯遺之曰:「石硯一 枚,留為異日玉堂之用。」梁公莫喻其意,亦姑謝而留 之。自爾南北不復相見,亦忘前事矣。元祐六年,梁公 在翰苑,一夕宣召甚急,將行,而常所用硯誤墜地碎, 倉卒取他硯以行。既至,則面授旨尚書左丞蘇某拜 右僕射。梁公受命,退歸玉堂,方抒思命詞,涉筆之際, 視所㩦硯,則頃年錢唐蘇公所贈也,因恍然大驚。是 夕,梁公亦有左丞之命,他日會政事堂,語及之,蘇公 一笑而已。世謂「貴人多識貴人」,蓋以謂閱人多而識 之。然窮達壽夭,則或有可知之理,而能纎悉如是二 事者,殆不可測也。

張金部名方,為白波三門發運使;王司封名湛,為副 使。文潞公父令公名异,為屬官,皆相善。張金部召去, 薦文令公為代。潞公為子弟讀書於孔目官張望家。 望嘗為舉子,頗知書,後隸單籍,其諸子皆為儒學。潞 公少年好遊,令公怪責之,潞公久不敢歸。張望白令 公曰:「郎君在某家,學問益勤苦,不復遊矣。」因出潞公 文數百篇,令公為之喜。王司封欲以女嫁公,其妻曰: 「文彥博者寒薄,其可託乎?」乃已。後潞公出入將相,張 望尚無恙。公判河南日,母申國太夫人生日,張望自 河清來獻壽,有詩云:「庭下郎君為宰相,門前故吏作 將軍。」張望以子通籍封將軍云。望嘗曰:「吾子孫當以 『立門金石心為名』。」長子靖與潞公同年登科。兄弟為 監司者數人,潞公遇之甚厚。至門字行,諸孫益顯,有 為侍從者。康節先生云:「嘗見張將軍,沈深雄偉,有異 於眾人,能識潞公於童子時,宜其有後也。」

元豐八年三月五日,神宗升遐,詔至洛,故相韓康公 為留守,程宗丞伯淳自御史出為汝州酒官,會以檄 來舉哀於府第。既罷,謂康公之子宗師兵部曰:「某以 言新法不便忤大臣,同列皆謫官,某獨除監司,某不 敢當辭之。念先帝見知之恩,終無以報。」已而泣。兵部 曰:「今日朝廷之事何如」宗丞曰:「司馬君實、呂晦叔作 相矣。」兵部曰:「二公果作相,當何如?」宗丞曰:「當與元豐 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兵部曰:「何憂?」宗丞曰: 「元豐大臣皆嗜利者,若使自變已甚,害民之法則善 矣。不然,衣冠之禍未艾也。君實忠直,難與議,晦叔解 事,恐力不足耳。」既而二公果並相,召宗丞,未行,以疾 卒。溫公、申公亦相繼薨。呂汲公微仲、范忠宣公堯夫 並相,忠宣所見與宗丞同。故蔡確貶新州,忠宣獨以 為不可,至謂汲公曰:「公若重開此路,吾輩將不免矣。」 忠宣竟罷去。嗚呼!宗丞為溫公、申公所重,使不早死, 名位必與忠宣等,更相調護,協濟於朝,則元祐朋黨 之論,無自而起也。宗丞可謂有先見之明矣。與韓兵 部論此事時,范醇夫、朱公掞、杜孝錫、伯溫同聞之,今 四十年,而其言益驗,故為「表出之。」

《過庭錄》:李充子美,洛人,家業賣餅,好學不倦。從程正 叔遊,忠宣招館下,隨仕五六年。歸見正叔,正叔曰:「子 久從范,何所聞見?」充曰:「范公奧蘊玅用,某固難測。相 從累年,但見貴者見之忘其貴,賤者見之忘其賤爾。」 正叔首肯,回謂門人曰:「李生非常才也,二三子速往 見之。」

《揮麈後錄》:蔡文饒薿帥維揚,郡庠有士子李者,不拘 細行,以豪自任。文饒聞其名,呼與之言,遂延致書室, 以教諸子,且不責以課程。已而文饒易鎮青社,㩦與 俱行,邦人疑之,經歲辭歸,文饒贈遺甚厚,又惠槐簡 一云:「此薿釋褐所賜,足下不晚亦當魁天下。」與薿相 埒。後皆如其言。李卽順之,《易》,「建炎龍飛」,第一人也。 《宋史張浚傳》:浚與趙鼎,其政多所引擢,從臣朝列,皆 一時之望,人號「小元祐。」所薦虞允文、汪應辰、王十朋、 劉珙等為名臣。拔吳玠、吳璘於行間,謂韓世忠忠勇, 可倚以大事,一見劉錡奇之,付以事任,卒皆為名將, 有成功,一時稱浚為知人。

《名臣言行錄》:秦檜為相,制下,朝士皆相慶,晏敦復退 而有憂色。或謂公曰:「檜之作相,天下之福,公獨不悅, 何耶?」曰:「姦人相矣。」張致遠、魏矼聞之,皆以公言為過, 其後乃服。

《桯史》劉蘊古,燕人也,逆亮將南寇,使之偽降以覘國, 而無以得吾柄,乃以首飾販鬻,往來壽春,頗言兩國 事。見淮賈輒流涕曰:「予何時見天日耶!」因縱譚亮國 虛實以啗朝廷,自詭苟見用,取中原,滅大金,直易事 耳。邊臣不疑,密以名聞。時兵釁已啟,詔許引接。至行 都,首言其二弟在北皆登巍科,惟己兩薦禮部而未 第,因謀南歸以成功名,當國者喜之,遂授迪功郎、浙 西帥司準備差遣,時紹興三十一年九月癸巳也。蘊 古猶不厭意,日強聒於朝,辯舌泉涌,廷臣咸奇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