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七萬,於石頭并分與親族,疾無以市藥。表自陳解,改 授散騎常侍,領安成王師。國學建,以本官領博士。未」 拜,卒,無以殯斂。

《劉懷慰傳》:「懷慰為齊郡太守,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墾 廢田二百頃,決沈湖灌溉。不受禮謁,民有餉其新米 一斛者,懷慰出所食麥飯示之曰:『旦食有餘,幸不煩 此』。因著《廉吏論》以達其意。太祖聞之,手敕褒賞,進督 秦沛二郡。妻子在都,賜米三百斛。兗州刺史柳世隆 與懷慰書曰:『膠東流化,潁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 云。在郡二年,遷正員郎,領青冀二州中正。懷慰本名 聞慰,世祖即位,以與舅氏名同,敕改之。出監東陽郡, 為吏民所安。還兼安陸王北中郎司馬。永明九年卒, 年四十五。明帝即位,謂僕射徐孝嗣曰:「劉懷慰若在 朝廷,不患無清吏也。」

《裴昭明傳》:「『『元徽中,昭明出為長沙郡丞,罷任,刺史王 蘊謂之曰:卿清貧,必無還資。湘中人士有須一禮之 命者,我不愛也』。昭明曰:下官忝為邦佐,不能光益上 府,豈以鴻都之事,仰累清風』。歷祠部通直郎。永明三 年使敵,世祖謂之曰:『以卿有將命之才,使還,當以一 郡相賞』。還為始安內史。郡民龔元宣云:神人與其玉」 印玉板書,不須筆,吹紙便成字。自稱龔聖人,以此惑 眾。前後郡守敬事之,昭明付獄治罪。及還,甚貧罄。世 祖曰:「裴昭明罷郡還遂無宅。我不諳書,不知古人中 誰比?」遷射聲校尉。九年,復遣北使。建武初,為王元邈 安北長史、廣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無所啟奏,代還 責之。昭明曰:「臣不欲競執關鍵故耳。」昭明歷郡,皆有 勤績,常謂人曰:「人生何事須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 須子孫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則不如一經。」故 終身不治產業。

《梁書裴子野傳》:「子野遷中書侍郎,大通元年轉鴻臚 卿,尋領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餘年,靜默自守,未 嘗有所請謁,外家及中表貧乏,所得俸悉分給之。無 宅,借官地二畝,起茅屋數間。妻子恆苦飢寒,唯以教 誨為本,子姪祗畏,若奉嚴君。」

《阮孝緒傳》:「義師圍京城,家貧無以爨,僮竊鄰人樵以 繼火。孝緒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江革傳》:「革除折衝將軍、東中郎、武陵王長史、會稽郡 丞,行府州事。革門生故吏,家多在東州,聞革應至,並 齎持緣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餉,不容獨當故人筐 篚。至鎮,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廣,辭訟日數百。 革分判辨折,曾無疑滯。功必賞,過必罰,民安吏畏,百 城震恐。琅琊王騫為山陰令,贓貨狼藉,望風自解。府』」 王憚之,遂雅相欽重,每至侍宴,言論必以《詩》《書》,王因 此耽學好文,典籤沈熾文以王所製詩呈高祖,高祖 謂僕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稱職。」乃除都官尚書。將還, 民皆戀惜之,贈遺無所受送,故依舊訂舫,革並不納, 惟乘臺所給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臥。或謂革曰:「船 既不平,濟江甚險,當移徙重物,以迮輕艚革既無物, 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之。其清貧如此。」 《傅昭傳》:「昭為信武將軍,安成內史,郡溪無魚,或有暑 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拒,遂餒於門側。」 《任昉傳》:「昉為義興太守,在任清潔,兒妾食麥而已。彭 城到洽從昉共為山澤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米五斛, 既至無衣,鎮軍將軍沈約遣裙」衫迎之。

《南史顧協傳》:「協少清介,有志操。初為廷尉正,冬服單 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發口,謂 人曰:『我願解身上襦與顧郎,顧郎難衣食者,竟不敢 以遺之。及為舍人,同官者皆潤屋。協在省十六載,器 服飲食不改于常。有門生始來事協,知其廉潔,不敢 厚餉,止送錢二千。協發怒,杖二十,因此事者絕於饋 遺』。」

《范述曾傳》:「齊明帝時,述曾為永嘉太守,為政清平,不 受饋遺。明帝下詔褒美,徵為游擊將軍。郡送故舊錢 二十餘萬,一無所受,唯得白桐木火籠朴十餘枚而 已。」

《魏書裴延儁傳》:「延儁族兄聿,字外興,以操尚貞立,為 高祖所知,自著作佐郎出為北中府長史。時高祖以 聿與中書侍郎崔亮並清貧,欲以幹祿優之,乃以亮 帶野王縣,聿帶溫縣,時人榮之。」

《長孫道生傳》:道生廉約,身為三司,而衣不華飾,食不 兼味,一熊皮鄣泥,數十年不易,時人比之晏嬰第宅 卑陋。出鎮後,其子弟頗更修繕,起堂廡。道生還,嘆曰: 「昔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強寇尚遊魂漠 北,吾豈可安坐華美也?」乃切責子弟令毀宅,其恭慎 如此。世祖世,所在著績,每建大議,多合時機。為將有 權略,善待士眾。帝命歌工歷頌群臣曰:「智如崔浩,廉 如道生。」

《鹿悆傳》:「悆好兵書陰陽釋氏之學。太師彭城王勰召 為館客。嘗詣徐州,馬疫,附船而至大梁,夜睡,從者上 岸竊禾四束,以飼其馬。船行數里,悆覺,問得禾之處, 從者以告,悆大忿,即停船上岸,至取禾處,以縑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