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3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家範》二十則,五世同居,合爨者百二十餘年。弘治初, 詔旌義門。」

黃濟之

按《餘姚縣志》:「黃濟之,字世仁。二歲母死,繼母生三子, 濟之遂失愛。秋穫時,輒使露守,濟之衝虎而往,不敢 違。父當從軍陝西,濟之力請代。與盜遇,自陳情款,盜 不忍害。父母歿,廬墓,白鳩來巢,群鳥馴擾。弘治中,詔 旌其門曰『孝子』。」

孫鍔

按《寧波府志》:「孫鍔,字允廉,幼聰敏,為文有奇氣。母徐 氏方娠六月,父珂往商于陜。既而鍔生。父久客不返, 母鞠教之。稍長,日記千餘言,名聲籍籍。領弘治二年 鄉薦,時年二十一。其姑氏令俳優侑燕,至教子尋親 事,乃大慟曰:『吾父何在』?即治裝行之陜西,道里修阻, 備嘗艱險,竟尋其父歸,鄉人咸異焉。越三載,以病卒」, 聞者傷之。

劉銓

按《寧波府志》:「劉銓,字世衡,該貫經史,廩於庠。有魏湜 者,將貢而罷,次及銓,銓備陳湜。家貧親老甚懇,學使 者嘉其義,卒復之。弘治八年,以貢授丹徒訓導。母踰 大耋,迎養于官,銓亦在耆艾,而躬親服勞,無間寒暑。 母歿,喪事盡誠,哀毀過禮。兄性嚴急,事之極恭。宗人 有陋其室而市于鄰者,銓以己之高敞者易之。安於」 湫隘,即富鄰善價不忍售也。後卒於海陽,士子朝夕 哭奠,如喪考妣。

陳浩淵

按《寧波府志》:「陳浩淵,字智寧。天性孝友,善騎射,工詩, 尤精六書之法。築小軒一所,匾曰『梅月』以自況,朝夕 吟詠其中。與鄞之楊範、王用賓,慈之劉䓗、桂宗儒結 為詩社,為諸父伯瑞嗣。伯瑞卒,哀毀踰禮,廬墓三年。 晚年好施捨,修繕途梁,邑人稱之。從孫韜,字德玉,弘 治十七年,以貢授歷城訓導,陞益都學諭。聞命即乞」 休事母。母疾,衣不解帶。既卒,廬墓三年,致雉鹿芝草 之瑞。縣令錢如京聞而異之,特式其廬焉。

趙滄

按《金華府志》:「趙滄,字宗淵,幼有至性,以孝聞。既失恃, 繼母溺於所出,信諸子婦讒。滄每出遊學,虐其妻,鎖 之室中,百方窘辱致死,卒無怨言。弘治辛酉,領鄉薦, 值母誕辰,遂留賀不赴公車,復盡推田廬以與諸弟, 而以舊居自處。母病瘋,朝夕侍湯藥不倦。母悔悟,讒 亦止。後父母相繼歿,哀毀兼至,友愛二弟不衰。人為」 之謠曰:「孝子人間有,趙滄天下無。」亦謂之趙王祥。

王銓

按《金華府志》:「王銓,字秉衡,弘治戊午己未聯捷。性至 孝,未受職,居京師,夢母病,號泣告假,馳歸見母,母怡 然曰:『兒何不選官乃歸耶』?跪告以夢。母病故。母曰:『吾 亦念兒,兒歸,吾瞑目矣』。及卒,泣血三年,墓甚近,日夕 臨之,忽芝生徑盈尺。服闋,戀父膝下不能去。父命之 仕,謁選,授刑部主事。忤逆瑾,謫崇安知縣。瑾敗,擢廣」 東僉事。未幾,棄官回籍。與兄詩酒相酬,雅歌投壺,怡 怡如也。言《孝友》者,至今稱之。

吳夔

按《衢州府志》:「吳夔,字學夔。性孝友,吮母疽。父喪,廬墓 讓兄室。」

張永昌

按《衢州府志》:「張永昌,年方十六。弘治九年,家大疫,母 垂死籲天,刀剜股肉一斤,熟啖之。適有靈祠巫降者 曰:『前村張某為母割股流血且死,宜亟往救焉』。眾往 果然。施藥乃甦,母病愈,人皆異之。」

石文彬

按《寧海縣志》:「石文彬,字文中,西隅人。弘治間貢太學, 授湖廣羅田訓。天性純篤,事父以孝。父生平嗜烏飯, 歿後,文彬終身不食,歲時祭奠及親忌日,輒變服慟 哭。每讀父遺書,見片紙隻字未嘗不泣涕廢書云。年 九十四卒。」

陳垣

按《臨海縣志》:「陳垣,字子崇,號一厓,炫仲子也。性資穎 異,童時喪父,哀毀如成人。既終喪母,令入庠校,泣涕 願侍養。母責以應繼父志,乃始攻舉子業。弘治壬子, 領鄉薦,授涇縣教諭,以行誼廉恥率諸生,士心悅服。 轉國子助教。甫三載,當道論薦,例得臺諫。以母老,願 就閑秩,擢汝南長史。居無何,上疏乞歸養。王再三諭」 留,乞歸益力。王深悉孝行,諭以考績請封,可以悅母 氏,乃弗果歸。已而憂念成疾;既革,諄諄語曰:「我不孝! 我不孝!」卒年五十有四。平生襟宇恢廓,善吟詠;與物 至和;而堅貞之操,確不可拔;勢利紛華,泊如也。今祀 鄉賢祠。

陳琛

按《臨海縣志》:「陳琛,字廷南,逸庵璲弟也。性孝友,嗜學。 逸庵官京師,以誣逮繫獄,疾且殆。廷南聞之,奔赴京 師,主者嚴禁不得入,廷南哭訴於獄門之外。司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