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3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陝西通志》:「徐行,甘州學生。少喪父,事祖孝。成化閒, 祖卒,廬墓。都御史唐瑜奏請旌表其門。弘治壬戌,母 病,復割股啖之。」

楊時敷

按《陝西通志》:「楊時敷,咸寧人。莊敏鼎子。中成化戊子 舉人。莊敏卒,廬墓三年。弘治初,旌表孝行。」

趙穟

按《涇陽縣志》:「趙穟,以吏任山西太安驛丞,父卒,廬墓 哀毀三年不少衰。成化閒,事聞,旌表。」

鄭得

按《西安縣志》:「鄭得,錦衣衛百戶。成化丙戌,任錦衣衛, 誥贈父母。陳情歸鄉焚黃,痛親弗存,刻木展祭廬墓, 躬負土成墳。郡邑疏聞,旌表其門。」

潘浩

按《雲南通志》:「潘浩,郡人。家貧母老,善養親志。後領成 化癸卯鄉薦,為大理訓導,孝愛有加。母疾迫,禱於神, 病隨愈,遂棄官歸養。母歿盡哀,既葬,廬墓三年。」

高梓潼賜

按《雲南通志》:「高梓,潼,賜姚州土州同。五歲喪父,其母 譚氏撫育成就。賜性孝,母病痿痺,晨夕稽顙北辰,求 以身代,遂愈。後病目,幾喪明,賜時舐之,尋亦愈。後復 病癰,吮之又愈。成化閒,具奏旌表。」

徐訥

按《雲南通志》:「徐訥,字敏行,保山人。年十三,父遘疾幾 殆,憂甚,每夕稽顙籲天,願以身代,父疾果愈。後父歿, 廬墓三年,朝夕哀號,有青蛇遶墓之異。成化閒,詔旌 其門。」

林濟民

按《潮州府志》:「林濟民,字逢泰,海陽人。弱冠時母病篤, 命之娶婦。及門而母卒,足不入幃,苫次,哀毀過情。及 葬廬墓,服闋後始合巹焉。鄉里閒重其孝。領成化丙 午鄉薦,授龍巖教諭,陞贑榆知縣,以廉惠著。卒年六 十四,祀鄉賢。」

李方

按《潮州府志》:「李方,字時端,少孤,事母孝。家貧業漁,以 美者進母,餘鬻諸市。成化甲辰,颶風作,海水突入方 室,方奉母避之不及,抱母以死。後收其屍,母子猶相 抱不解云。邑令張璿聞之,為治殮,且旌其事。」

周成

按《潮州府志》:「周成,字朝美,海陽人。舉成化乙酉鄉試, 授崑山教諭,歷任翰林院博士。有至性,問視寢膳,寒 暑不閒,居喪廬墓,祭奠盡哀。有司為立『孝德百歲坊』。」

王堂

按《四川總志》:「王堂,安居人。成化中,賊入鎮,大肆屠焚, 母老不能去,堂從火中負母,賊不忍害,風遂滅。祀鄉 賢。」

王寅

按《四川總志》:「王寅,安居人,事親孝,父疾不解衣者數 月。既葬,廬墓三年。有白兔馴擾,群烏環啼於旁。成化 中事聞,旌表。」

魏必通

按《順慶府志》:「魏必通,儀隴人。成化中,父成。賊犯境,成 率兵禦之,被執。必通入賊營,以身代父,賊乃釋成而 留,必通抗言不屈,被殺。」

王吉

按《簡州志》:「王吉,字佑之,成化六年,母張氏卒,卜葬官 斛山,結廬墓側,日於百步之外負土上塚,於土中得 鍬钁各一具,孑然勤劬,悲號星月之下。」

陳伯宣

按《明外史孝義李茂傳》:「靖安陳伯宣廬墓,子恩復刺 血和藥,愈母疾。弘治十二年,父子並旌表。」

王原

按《明外史孝義傳》:「王原,文安人。襁褓時,父珣以家貧 役重逃去,不知所之。原稍長,問父所在,母告以故,原 大悲痛。及娶妻月餘,跪告母曰:『兒將尋父』。母止之曰: 『汝父辭家二十餘載,不通音問,汝將安之』?原號哭與 母別。遍歷山東數年,轉至輝縣,夜宿野寺門外,天將 曙,一僧啟門出,駭曰:『若何人』?原曰:『文安人,尋父而來』。」 曰:「識乎?」曰:「不識也。」僧引入禪堂,老僧憐而予之粥。珣 方執爨竈下,老僧素知為文安人,乃語之曰:「汝識此 少年乎?」曰:「不識也。」曰:「此若同里。」曷問之,珣問:「汝父為 誰?」原以珣名對。珣呼原乳名,原泣曰:「是也。」相抱持哭, 悲感旁人。珣謂原曰:「吾棄家二十餘年,何面目見汝 母,終為此地鬼耳!」原以頭觸地,牽衣大慟。老僧亦力 勸之,竟迎父以歸。

黃璽

按《明外史孝義傳》:「黃璽,字廷璽,餘姚人。兄伯震商十 年不歸,璽出求之,經行萬里,不得蹤跡。最後至衡州, 禱南嶽廟,夢神授以『纏綿盜賊際,狼狽江漢行』二句, 一書生告之曰:『此杜甫《舂陵行》詩也。舂陵今道州,曷 往尋之』?璽從其言。既至,無所遇。一日入廁,置傘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