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作詩謗訕論死,晉請以身代,父子爭死不決。有司謂 代父者孝,代子者慈,慈孝之人安肯訕上?遂兩釋之。 父尋病死,既葬,猶朝夕哭至喪。明洪武中,晉妻家坐 藍玉黨逮治,事連及晉,晉棄家遁去,以存宗祀。後遇 赦歸。孫讓事母亦盡子道,鄉里稱為世孝云。」

莫轅

按《吳江縣志》:「莫轅,字巽仲,禮兄子。洪武中,父待詔獄, 當刑,轅年十一,詣理官請代。理官奇之,試笞掠,問誰 教使,轅無恐,言代父死,豈人相導乎。理官遂上言,如 其請。父乃更為轅陳非辜,竟死繫轅得釋。季父禮方 寵貴,用事時國法嚴,轅憂之,勸祖諟散其家財。兄輪 不從,乃謬指同姓戍洱海者為族,人皆怪之。二十九」 年,藍黨獄起,祖諟與禮俱死於法,家無脫者。轅竟以 前被伍符免。兄輪死,二子雲霖皆在襁褓,取而育之。 又變姓名閒行,求得其祖叔骸骨歸,瘞之,屢冒法禁 幾死。建文元年遇赦歸。卒,年七十七。門人私諡曰「貞 孝先生。」

殷奎

按《太倉州志》:「殷奎,字孝伯,一字孝章。其先自華亭來。 為人端厚靜謐,受《易》于盛德瑞,受《春秋》于楊維楨。刻 意古學,造次循禮義。浙東僉憲孛朮魯昱重其名,舉 教官。奎固無仕宦意,復篤養母,不起。至正丙申,自州 移崑山。有司請訓導儒學,于養母便,乃應命。比謁廟, 正曾子配享位。凡建白繫名教所進,子弟皆有師法。」 洪武四年薦試吏部高等司選者擬授郡縣職。以母 老辭,忤意,調咸陽。咸陽罹兵,學久廢。奎至,尚廉隅,立 條訓士,相率知教。在咸陽四年,日夜念母道遠不克 養,以憂卒,年四十六。門人私諡「文懿先生」,祀鄉賢祠。

殷璧弟箕

按《太倉州志》:「殷璧,字孝連,箕字孝揚,俱明經,至性孝 友。奎卒于官,璧謂箕曰:『母老,弟宜在膝下,我往迎兄 柩』。于是越數千里,護其兄柩歸。後箕舉秀才,試廣西 僉事,終太平府推官,以廉謹稱。」

徐植

按《常熟縣志》:徐植,字元芳。父彥達,掌鄉賦,狃于元季 弊政,賦入後期,法當刑。植時年甫十八,赴所司自陳, 引為己罪,所司不能奪,遂其請。臨刑有詩曰:「父母恩 同日月高,願將一死報劬勞。三杯白酒濃于鴆,七尺 青絲利似刀。風送斷魂歸故里,月移枯骨葬荒郊。遙 知親族偏憐我,淚灑西風濕布袍。」邑人王廷珪為作 《孝子傳》。

陳貞

按《常熟縣志》:「陳貞,字子固。洪武初,母沈患心痛垂革, 貞刲股雜羹中以進食而甦。越三日,痛復作,貞欲剔 心再進,母覺,謂貞曰:『汝誠篤孝若爾,我心益痛』。止之。 是夜,沈夢土神周孝子授以紫蘇飲,服之愈。人以為 孝感。」

錢迪

按《常熟縣志》:「錢迪,甦之子。洪武初,甦上書言政事,又 上《祭元幼主文》,皆稱旨,不願為吏,以疾辭歸。上賜之 杖,俾諭所過郡邑以國家更化之意。無何,坐法論死。 迪年十八,詣闕請代。詔刑迪赦甦從子完,感迪之孝, 立祠祀之。」

張榮一

按《松江府志》:「張榮一,華亭人。洪武十九年,母楊氏病 劇,榮一禱天,剖腹取肝以進,母啖之即愈。里人以其 事聞,詔旌其門,繪像城隍廟中,至今尚存。」

張桓

按《松江府志》:「張桓,字宗武,華亭人。母常病劇,醫不能 措手,焚香籲天,潛刲股煮以進,母食之愈。事兄宗文 盡恭愛。有司命董里中輸賦,貧不能輸者代之,輸而 不責償。饑歲出穀貸匱乏,久率歸其券。洪武中,以稅 戶徵,例當除官,固辭。永樂壬辰復徵,除元氏縣主簿, 廉勤得民心。一日進賀箋京師,行次沙河,水暴漲覆」 舟,人皆溺死,桓漂流四十餘里,恍若有人舉之者,及 其僕馬皆獲濟,人以為好善之應。

姜大順

按《松江府志》:「姜大順,華亭人。仁孝性成。母卒,居廬三 載,頃刻不離墓側。有司以孝義薦,力辭不仕。沒後,里 人私諡安孝先生。」

顧敏

按《松江府志》:「顧敏,字文敏,號清隱,松澤里人。洪武初, 父仲睦坐法被逮死,子孫法應戍邊。敏年十三,刺血 上書白父冤。太祖憫之,得從末減,放歸,賜手詔旌其 門。子英,延安同知,考最,例得封典,以國恩未報,辭不 受。敏生平樂善好施,崎嶇亂離中,養生送死,務盡其 力,人以孝稱。年八十有九,夫婦結草龕偕坐,卻去人 閒事絕煙火,食日惟飲酒,勺許兩相傾對,各談古今 人盛德事。」成化中,俱無疾而終。

顧士傑

按《武進縣志》:「顧士傑,字文英,洪武初,父督國賦,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