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狗子,為人所棄者,元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 「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類,莫不重其 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 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是以收而養之。」叔父 感其言,遂許焉。未幾,乃有狗母銜一死兔,置元前而 去。及元年十六,其祖喪明三年,元恆憂泣,晝夜讀佛 經,禮拜以祈福祐。後讀《藥師經》,見盲者得視之言,遂 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藥師經》行道。每言:「天人 師乎?」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普施法界,願 祖目見明,元求代闇。如此經七日。其夜夢見一老公, 以金錍治其祖目,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之後,汝祖 目必差。」元於夢中喜躍,遂即驚覺,乃遍告家人。居三 日,祖果目明。其後祖臥疾再周,元恆隨祖所食多少, 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歿,號踊絕而復蘇。復喪其 父,水漿不入口三日,鄉里咸歎異之。縣博士楊軌等 二百餘人上其狀,有詔表其門閭。

李伯貴

按《周書孝義李棠傳》:「棠祖伯貴,魏宣武時官至魯郡 守,有孝行,居父喪,哀慼過禮,遂以毀卒。宣武嘉之,贈 勃海相。」

杜叔毗

按《周書孝義傳》:「杜叔毗,字子弼,其先京兆杜陵人也, 徙居襄陽。祖乾光,齊司徒右長史。父漸,梁邊城太守。 叔毗早歲而孤,事母以孝聞。性慷慨,有志節,勵精好 學,尤善《左氏春秋》。仕梁為宜豐侯蕭修府中直兵參 軍。大統十七年,太祖令大將軍達奚武經略漢州。明 年,武圍修於南鄭,修令叔毗詣闕請和。太祖見而禮」 之,使未反,而修中直兵參軍曹策、參軍劉曉謀以城 降武。時叔毗兄君錫為修中記室參軍,從子映錄事 參軍,映弟晰中直兵參軍,並有文武材略,各領部曲 數百人。策等忌之,懼不同己,遂誣以謀叛,擅加害焉。 修尋討策等,擒之,斬曉而免策。及修降,策至長安,叔 毗朝夕號泣,具申冤狀。朝議以「事在」歸附之前,不可 追罪。叔毗內懷憤惋,志在復讎,然恐違朝憲,坐及其 母,遂沈吟積時。母知其意,謂叔毗曰:「汝兄橫罹禍酷, 痛切骨髓,若曹策朝死,吾以夕歿,亦所甘心,汝何疑 焉。」叔毗拜受母言,愈更感勵。後遂白日手刃策於京 城,斷首刳腹,解其肢體,然後面縛,請就戮焉。太祖嘉 其志氣,特命赦之。尋拜都督、輔國將軍、中散大夫。遭 母憂,哀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晉公護辟為中外府 樂曹參軍,加授大都督,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 三司,行義歸郡守。自君錫及宗室等為曹策所害,猶 殯梁州,至是表請迎喪歸葬,高祖許之。葬事所須,詔 令官給。在梁舊田宅經外配者,並追還之,仍賜田二 百頃。尋除硤州刺史。天和二年,從衛國公直南討,軍 敗,為陳人所擒。陳人將降之,叔毗辭色不撓,遂被害。

崔挺

按《北史崔挺傳》:「挺字雙根,辯之從父弟也。父鬱,位濮 陽太守。挺幼孤,居喪盡禮。少敦學,五代同居。後頻年 饑,家始分析,挺與弟振推讓田宅舊資,惟守墓田而 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釋卷。鄉人有贍遺,挺辭 而後受,仍亦散之。舉秀才,射策高第,拜中書博士,轉 侍郎。以工書,受敕於長安。書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 賜爵秦昌子。轉登聞令,遷典屬國下大夫,以參議律 令,賜帛、穀馬牛等。尚書李沖甚重之,孝文以挺女為 嬪。宋王劉昶南鎮彭城,詔挺為長史,以疾辭免。乃以 王肅為長史,其被遇如此。後拜昭武將軍、光州刺史, 風化大行。及車駕幸兗州,召挺赴行在所,問以臨邊 之略,因及文章。帝甚悅,謂曰:「別卿以來,倏焉二載。吾 所綴文,以成一集,今當給卿副本。」顧謂侍臣曰:「擁旄 者皆如此,何憂哉!」復還州。及散騎常侍張彝巡行風 俗,謂曰:「彝受使巡方,採察謠訟,入境觀政,實愧清使 之名。」州舊掖城西北數里有斧山,峰嶺高峻,北臨滄 海,南望岱岳,挺於頂上,欲營觀宇。故老曰:「此嶺上秋 夏之際,常有暴雨,相傳云是龍道,恐此觀不可久立。」 挺曰:「人龍相去,何遠之有?虯龍儵忽,豈一路乎?」遂營 之。數年閒,果無風雨之異。挺既代,即為風雨所毀,遂 莫能立,眾以為善化所感。挺歷官三十餘年,家資不 益,食不重味,室無綺羅,閨門之內,雍雍如也。欲諸子 恭敬廉讓,因以「孝」為字。及葬,親故多有贈賵,諸子推 挺素志,一無所受。有子六。

陸彥師

按《隋書孝義傳》:「陸彥師,字雲房,魏郡臨漳人。祖希道, 魏定州刺史。父子彰,中書監。彥師少有行檢,為邦族 所稱。長而好學,解屬文。魏襄城王元旭引為參軍事, 以父艱去職,哀毀殆不勝喪,與兄卬廬於墓次,負土 成墳。公卿重之,多就墓側存問,晦朔之際,車馬不絕。 齊文宣聞而嘉歎,旌表其閭,號其所住為孝終里。中」 書令河閒邢卲表薦之,未報。彭城王浟為司州牧,召 補主簿。後歷中外府東閣祭酒。兄卬當襲父始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