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身恨』。翊日,下都堂議,宰相白無例,孝宗曰:『此義事,安 用例』?」由是其父兄與連坐者五十餘人,皆得釋。再試 禮部不第,遂絕意仕進,隱居桃巖山,講學克己修慝, 孜孜不倦。父母繼沒,茹素三年,廬墓以終喪。割兄弟 所遜田為義莊,以贍教鄉族。制置使劉光祖、郡守王 夢龍、陳騤以遺逸孝友交薦於朝,俱不起。嘗自作《雲 溪逸叟傳》以見志。弟源,亦以孝友著稱。

張超

按《寧波府志》:「張超,定海翁洲人。自幼仁孝。年十九,父 瑩患氣疾革,懇禱無效,乃刲脅取肝,煮粥以進,不踰 日父愈。乾道二年,守趙伯圭舉楊慶例,命縣優恤。嘉 泰四年,令葛洪與復其家封,植其父母墓,禁樵採焉。」

潘仁丑

按《天台縣志》:「潘仁丑,字景商,少喪父,哀毀幾絕,事母 至孝,溪流暴漲,母病,丑尚穉,架木以濟。一日寇至,捍 母伏橋,以身當刃,母得不死。及母亡,居喪盡禮。邑令 劉儼聞於朝,乾道閒表其門。後人名其坊曰『旌孝』」,橋 曰「孝義。」見《圖經》及《會通記》。

夏某

按《溧水縣志》:「夏某,逸其名,漆橋人。事母至孝。淳熙閒, 旌其里曰『昭孝』。」

徐文震

《金華縣志》:「徐文震字伯光,尚義好禮,數世同爨。淳 熙十年,詔表其居曰『義門。德祐元年,丞相留夢炎復 署曰『金華孝友之家』』。」

申大度

按《金華縣志》:「申大度,循理鄉人。與弟大康友愛甚篤。 既沒,合葬任公嶺。朱文公熹題曰『孝友二。《申君墓贊》 云:『南山之南,長山之源。予與伯恭,嘗游其閒。里有碩 人,飽德弗諼。古心古貌,真樸內全。穆穆棣棣,孝友日 虔。嗟爾兄弟,人無閒言。大度之孫佑,字君佐,以儒行 薦,授餘干縣教授,歷官永康縣尹,致仕,年七十餘。元』』」 季寇至佑家,咸避之,佑公服中坐。賊舉鎗索金甚急, 佑不為動。有張萬戶者問曰:「汝何官?」佑具言所歷任。 萬戶拜謝,扶佑入,且言曰:「小人有母舅李節級者,曾 為椽,陷於罪,蒙活之。」遂叱諸賊去。後以疾終。子蘭,用 蔭補官,亦以節義稱。

鍾宅從子明 滿 子文廣

按《金華府志》:「鍾宅,浦江人。淳熙中,母病,宅剔肝和藥 以進,病尋愈。從子明亦刲股療母。及明有疾,明弟滿 又刲股療明,皆瘳。知縣李知退義其事,為代輸稅賦 三年。宅家嘗三世同居,宅之子文厚、文廣,尢極友愛。 文廣妻求分,文廣恐傷兄弟之心,即出之。宅有至行, 其事親出於天性,而非矯揉所致。」

金智深

按《金華府志》:「金智深母得危疾,剔肝為餌方安。」

楊文修

按《紹興府志》:「楊文修,諸暨人。有至性。母病,刲股以進, 病遂愈。母沒,負土成墳,慈烏數十隨之往返。鄉閭欲 上其事,固止之。文修故病癭,道遇異人,以手摩之,癭 移于背。居鄉,德惠及人,皆不忍,名呼曰『佛子。常平使 者朱熹每行部至縣,必造廬與談論,久之乃去。其為 賢哲所重如此』。」

金景文

按《蘭谿縣志》:「金景文,字唐佐,少有大志,力學而不求 聞,與妻包竭誠以事其祖。若父。祖嘗患噎,醫弗能療, 景文虔禱而痊。及父患疽,又齋禱於天,乞以身代,父 疾亦尋愈。喪母廬墓,夜見天光下燭,五色爛然,人以 為孝感所致。後廬父墓,烏鼠馴其旁,無怖狀,風雹環 四鄰,獨不入其舍。鄉人遇旱曰:『旱無苦,金公禱必雨』」, 隨禱而應。淳熙四年,郡守李椿以景文事狀聞,詔依 例存恤。時有司勸率義役,景文首割膏腴,令子偉勸 成之,鄉人信其行,不踰月而事集。

吳沆

按《僊居縣志》:「吳沆,字仲元,淳熙二年武科,歷知昭、靖 二州,以母老乞養。母病,刲股和藥進而霍及故,廬墓 三年。縣令趙幼聞立純孝坊以旌之,名其里曰『孝義』。」

林子沖

按《福州府志》:「林子沖,字通卿,候官人,之奇從子也。淳 熙中進士,累官南豐簿,攝旴江郡學,遷將樂丞。未上, 其父死,徒步扶柩歸候官,以哀毀卒。」

蔡溥

按《漳浦縣志》:「蔡溥,字德廣,宋淳熙時人。為諸生,循循 矩墨。事母劉最孝,病革,焚香祝天,願以身代。既而割 股和藥以進,母疾遂愈。事聞,有司薦於朝,辭勿赴。母 死,廬墓三年。」今臺山有孝子臺,相傳溥養親處也。

張道真

按《廣東通志》:「張道真,連州人。幼喪父,事母至孝。母病, 醫藥不效。或謂人肉能已病,真慨然引刀刲股為羹 以進,母病遂愈。道真臥病,夢神人從天而下,持籀文 符,令吞之,比寤,創已合。淳熙中,郡守上其事,詔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