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烏程縣志》:「沈嶠,父卒,廬墓六年,不櫛不沐,鹹酸不 入口,哭則嘔血,刺血書經。年三十四卒。」

沈景筠

按《烏程縣志》:「沈景筠隱居獨善,母懼雷,及卒,葬宅西, 每聞雷發,則奔至墓所號哭云。景筠在此。賀知章為 撰《孝德傳》。」

陽城

按《唐書陽城傳》,「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徙陜州夏 縣,世為官族,及進士第,乃去隱中條山,與弟階域常 易衣出。年長不肯娶,謂弟曰:『吾與若孤惸相育,既娶 則間外姓,雖共處而益疏,我不忍』。」弟義之,亦不娶,遂 終身寡。妹依城居,其子四十餘,癡不知人,城常負以 出入。始,妹之夫客死遠方,城與弟行千里,負其柩歸 葬。陝虢觀察使李泌薦諸朝,詔以著作佐郎召。城自 稱多病,不堪奔奉,泌不敢強。及為相,又言之,召拜左 諫議大夫,下遷國子司業。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 以學,為忠與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謁城 還養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簡孝秀德行 升堂上不率教者,皆罷。躬講經籍,其徒斤斤皆有法 度。出為道州刺史。順宗立,召還城,而城已卒。

朱泰

按《武康縣志》:朱泰家貧,鬻薪養母,嘗適數十里外,易 甘旨以進,戒妻子嘗候母顏色。一日,雞初鳴入山,為 虎所攫,負之而去,泰已瞑眩,忽少醒,厲聲曰:「虎為暴 食我,恨母無托耳。」虎忽棄泰於地,走不顧,如人疾驅 狀。泰匍匐而歸,母持以泣,泰亦強舉動,不踰月如故。 鄉里聞其孝,咸以金帛遺之,目為虎殘。

按《臨潁縣志》,朱事母以孝聞,嘗割股奉母,母疾遂 愈。詔旌其門。

朱仁軌

按《永城縣志》:朱仁軌,字德容,有孝行,喜怒不形,得失 不變。其事親承顏養志,無違於禮。及父母有疾,湯藥 必親嘗,衣不解帶。父母沒,哀毀骨立,不衣錦帛,不茹 葷辛。嘗訓其子弟云:「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 不失一段。安以小事取怨於人耶?」仁壽二年,有赤烏 白鵲棲其庭樹,議者咸以為至孝所致。河南道觀察 使趙思恩聞而悅之,乃上其事。帝用嘉之,旌表其門 閭,諡曰「孝友先生。」

符表

按《汝陽縣志》:「符表,汝南安成人。年十六,侍母姜氏病, 十數日一食,表亦十數日一食。母沒,表慟咽至殞。」

元德秀

按《河南府志》:「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質厚,少緣飾。少 孤,事母至孝,舉進士,不忍去左右。母亡,廬墓側,食不 鹽酪,藉無茵蓆。服除,以窶困調南和尉,有惠政。因不 及親在而娶,終不肯婚,人以為不可絕嗣,答曰:『兄有 子,先人得祀,吾何娶焉』?」

張珪

按《衛輝府志》:「張珪,衛州人。七世同居,詔賜旌表。」

劉士約

按《懷慶府志》:「劉士約,河內人。有孝行,割股事親,朝廷 給帛旌之。」

王友貞

按《河內縣志》:「王友貞,少為司經局正字,值母病,醫言 得人肉啖良,友貞剔股以進,母疾尋愈。詔旌其門。」

熊仁瞻

按《南康府志》:「熊仁瞻為宜春令,居親喪,廬墓側,有慈 烏來集。事聞,詔旌其門。朱文公有祭文。」

朱如璧

按《南康府志》:「朱如璧,父早喪,事母家貧,賣薪易米以 養,歸必詢安否,寒則溫衾,暑則揮蚊,廿餘年無倦。採 訪使韋虛舟雅重之,鄉閭無不稱美。」

力僧護

按《荊州府志》:「力僧護,江陵人。父力昌卒,母欲追薦,無 貲,悲哭不止。護時五歲,謂母曰:『何不將兒賣以易錢』。」 乃抱護出市,賣與屬客,得錢二串。薦父母以憶子,目 盲。後三十年,僧護還,齋戒叩禱,以水漱口。每日為母 䑛,目復明。

沈普

按《饒州府志》:「沈普,樂平人,以孝聞。居親喪,多德行,所 居及親墓俱產芝。」

陳執中

按《福州府志》:「陳執中,字允之,候官人。觀察使徐晦聞 其賢,辟至幕下。居親之喪,躬負土營墓。郡守黎楨、楊 發相繼薦于朝,官終汀州司馬。」

林巨卿

按《福州府志》:「林巨卿,長樂人,有孝行,葬父,廬墓側,甘 露降焉。後應文行科出仕。」

張阿九

按《陝西通志》:「張阿九,京兆人。母疾,割股療愈。事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