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受己,有頃,覺疾從十指入,俄而遍身母所苦,遂愈。丁 父艱,勺飲不入口,毀瘠骨立,至不勝哀而卒,朝野傷 心。」

沈如琢

按《四川總志》:「沈如琢,崇慶人,有孝行。母患消渴,冬時 思桑椹,求之不獲,宅東桑忽生椹,遂以奉母。疾愈後, 母亡,毀瘠廬墓,有白鶴棲於墓上。天寶二年旌表。」

張道源

按《太原府志》:「張道源,祁縣人。年十四,居喪盡孝。縣令 署所居曰『至孝里。隋末政亂,辭監察御史歸。後仕唐, 歷秋官尚書,封南陽侯』。」

徐文亮

按《濟南府志》:「徐文亮,無棣人。天性孝友,與兄弟數世 同居,人無閒言。貞觀中,旌表其門,以粟帛存問,仍復 其本身之役。」

王丕

按《臨潁縣志》:「王丕,繁昌人,數世同居。貞觀初,旌其門, 賜粟帛,縣令長以時存問,復其家。」

魯季文

按《臨江府志》:「魯季文,清江人。貞元閒,廬父母墓,每患 汲江水。稍遠,忽一虎於廬側跑地得泉,人以為孝感, 因名虎泉坊。」

於元損

按《烏程縣志》:「於元損,父母卒,廬墓四十年,墓側生芝 草九莖。武后詔旌表其門。」

高郢

按《畿輔通志》:「高郢,字公楚,蓨人。九歲通《春秋》,能屬文。 天寶末,大盜據京師,父伯祥為好畤尉,為盜執,將刑。 郢年十五,披髮解衣,請代死,盜義之,俱得釋。寶應初, 舉進士,官至同平章事,以右僕射致仕。」

董滿

按《長興縣志》:「董滿,天寶三年父亡,廬墓生芝九莖。大 中元年,表其鄉曰『嘉瑞』。」

劉眘虛

按《奉新縣志》:「劉眘虛,字全乙。祖道崇,避晉永嘉之亂, 自彭城徙居於邑之富溪,孝友恭儉,詞藻沛然。開元 閒,舉宏辭科,轉崇文館校書郎。時吳競都督豫章,方 直少許可,獨高其行,改所居為孝弟里,以表異之。」

陳京

按《嚴州府志》:「陳京,桐廬縣歌舞鄉風泉里人,有至行, 父母亡,廬於墓側。刺史蕭定以聞,詔旌表其門,更其 鄉曰至德,里曰如會。大曆十年,立石紀其事。」

施廷皎

按《湖州府志》:「施廷皎,故鄣人,性友愛,三從同居,無閒 言。代宗聞而義之。大曆六年旌其門。」

謝惟勤

按《饒州府志》:「謝惟勤,樂平人。家貧,織屨以供親養。大 曆十年,刺史任奇多其孝,賜米二十斛旌之。」

孫既

按《畿輔通志》:「孫既,樂安人。母喪,廬墓,髮氈面垢,尪瘵 骨立。俄有醴泉涌於墓側,里人名之曰『孝源泉。貞元 中碑刻,今尚存』。」

姜琚

按《饒州府志》:「姜琚,樂平人,至孝。庭生連理枝。貞元十 年,刺史韋頌署其門曰:『姜琚孝行有聞,兄弟兼美。陶 我王化,毓此休祥』。」

劉常

按《建寧府志》:「劉常,建陽人。父喪,廬墓七年,有二靈芝 生廬前。建中元年,刺史陸長源、觀察使常袞以聞。詔 旌其門,賜粟帛,名其里曰『志孝』。」

徐仲源

按《望江縣志》:「徐仲源,故徐偃王子,惠王居宣城,其後 升翁調官望江令,因居焉。仲源,王之耳孫,生而仁孝, 貞元中,母疾篤不食,仲源割股為羹饌以進,母食而 疾愈。邑宰麴信陵以事聞,德宗嘆賞,敕號所居里曰 昭賢,鄉曰孝感,旌表其門。後仲源登科,受合肥令。未 幾,母卒,葬於宅之東南隅。母平昔畏雷,仲源必躬為」 掩耳。既卒,每遇陰晦,震雷輒伏墓曰:「仲源在斯,仲源 在斯!」郡邑贈問,復以聞。再命築孝義墩,賜白華軒以 彰之。孝子竟哀悼不祿,瘞於親墓之左。

熊袞

按《建寧府志》:「熊袞,建陽人,其先南昌人。昭宗時,為兵 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性至孝,時當亂後,例無俸給,惟 立功時有賞齎,袞悉散之部下。父喪不能葬,晝夜號 泣,天忽雨錢,三日始畢葬事,所剩錢盡舉入官,其鄰 里僕隸得者悉化為土。後人稱忠孝雨錢公。」

黃川

按《廣信府志》:「黃川,一名舟,貴溪人,數世同居。元和初, 居父喪,哭不絕聲,哀毀以死。朝廷賜香帛,旌表其門, 命州縣存問,并復其家。」

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