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重之。劉年九十二卒,貤贈夫人。縉倚廬三年,躬負土 于墳,手植檜柏,有群兔馴行,蛇蝟守護之異。天順六 年,有司奏表其門。」

尹綸

按《濟南府志》:「尹綸,德州人,御史禧子。禧卒于京,綸扶 柩歸葬于城南,廬墓三年。又於墓側築臺,人呼為孝 子臺。有烏鵲白兔馴擾之祥。天順閒旌。」

尚幹

按《孟縣志》:「尚幹,字守廉。父沖,天順三年從征竹查山, 遘疾,以書寄幹。幹年方十二,即號泣倍道往視,甫至 而親逝,欲全屍歸葬,力不能計,焚之。方舉火,天忽大 雨,督兵者異其孝,給銀米資遣之。及歸山行旬日不 見人,偶遇虎登樹杪避,虎咆哮撼樹,勢危甚。禱曰:『天 乎!吾以親故至此,不足惜,奈親不獲葬故土何』?虎乃」 逸去,竟得歸窆。有司匾其門曰「孝子。」

侯智

按《陝西通志》:「侯智,同州人。天順閒,親歿,結茅墓側,朝 夕泣奠,烏兔馴集。或以聞州錢使君弗信。後大雪三 日,錢屏騶從,夜往視之,見寒燈熒熒,智衰絰誦經其 中,於是始嘆服,關白監司,奏聞,旌閭。」

李茂

按《陝西通志》:「李茂澄,城庠生。母患惡瘡,茂口吮膿血, 每夜籲天願代。母歿廬墓時,暴雨如注,懼水囓墓,覆 墓而哭,倏然雨止,人以為孝感。父歿亦然。天順六年 旌表。」

武全

按《陝西通志》:「武全,洋縣人。親沒,廬墓三年,日夜哀毀, 負土築墳,致虎狼馴依之異。天順間,知縣魏隆奏,旌 為孝子。壽九十有五。」

鍾應奇

按《雲南通志》:「鍾應奇,永平諸生。母臥病在床。天順閒, 姚營叛兵入其家,欲兵之。應奇周旋涕泣,求以身代, 兵感悟,遂全其母。」

王愛義

按《四川總志》:「王愛義,永川人。天順間,有盜剽掠殺人。 母羅氏病臥寢室,愛義侍,不忍去,母子俱死。」

唐政

按《重慶府志》:「唐政,早喪父,以樵採養母,終身不怠。母 歿,廬墓。天順中,有司上其事,詔優恤之。」

譚尚禮

按《潼川州志》:「譚尚禮,中江人。年十二歲,父病,禮焚香 夜禱,願以身代。及歿,哀毀骨立,水漿不入口者數日。 葬畢,獨居墓所。天順初,旌其閭。」

李表弟森 子俊

按《明外史孝義傳》:「李茂,澄城諸生也。母患惡瘡,茂日 吮膿血,夜則叩天祈代。及卒,結廬墓旁,朝夕悲泣。天 大雨,懼衝其墓,伏墓而哭,雨即止。父卒,廬墓如之。成 化二年旌。二子表、森,森為國子生。茂卒,兄弟同廬於 墓。弘治五年旌。表子俊,亦國子生。表卒,俊方弱冠,廬 墓終喪。母卒,亦如初。正德四年旌。」

李志子忱李錦子澤 孫柄李大經子承芳

按《明外史孝義李茂傳》:「莘縣李志及子忱先後廬墓, 皆成化時旌。芮城李錦廬墓,弘治十四年旌。子澤、孫 柄復先後廬墓,臨汾李大經及子承芳先後廬墓,皆 正德時旌。」

蘇勤

按《安東縣志》:「蘇勤,安東人,六世同居,宗族和睦。成化 閒,郡守上其事於朝以旌焉。」

徐源

按《長洲縣志》:「徐源,字仲山,少事母篤孝。母患目疾,源 以無根水每日用舌舐之,炎涼無閒,二年遂豁然復 明。中成化乙未進士,仕至都御史。」

吳珵

按《吳江縣志》:「吳珵,字元玉,邑十七都人。少從父以藝 事徙京師。天順己卯舉順天鄉試,成化己丑進士,拜 南京工部主事,歷員外郎中。珵為人孝友,鮮兄弟,止 一少妹。母憐之,珵為納婿。婿有負不校,共居二十餘 年,無閒言。舅氏在松江,貧,母念之,為買田宅與居。」

居宗晟

按《松江府志》:「居宗晟,華亭人。成化中,母張氏患膈氣 疾,醫禱勿效。宗晟割胸取肝,和酒刲股肉為湯以進 母食之,尋愈。時母年八十,宗晟年五十一矣。知縣戴 冕將聞于朝,不果。鄉人至今稱之。」

奚昊

按《松江府志》:「奚昊,字時亨,華亭人。九歲就外傅,囊白 金為學資。有婦人道哭,問之,曰:『貧家鬻絲得百錢而 遺之,舅姑老,無以為饘粥』。昊即以金予婦。歸告其父, 父曰:『兒能如是,吾無憂矣』。弱冠父疾,刺血籲天,求以 身代,恐重傷母心,匿不聞。舉成化戊子鄉薦,明年成 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勘貴州獄歸奏稱旨,進」 郎中。乞歸省,遂就養焉。居數月,會瑞州獄作,事又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