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復甦,連呼娘娘方絕。葬後,夜聞杖履聲,連呼娘娘,母』」 應之曰:「我無恙。」曰:「兒捨娘不得也。」其篤孝如此。

張遵

按《常熟縣志》:「永樂中,有張遵者,字孟循,刺胸出肝,以 療父疾。」

徐昌伯弟季昭

按《吳江縣志》:徐昌伯,永樂中坐事謫戍遼東,家有老 母,其弟季昭請兄留養,而以身代行。昌伯曰:「『爾少年 不更事,豈堪遠戍』。二人互爭久之,母竟遣季昭行。後 十餘年,季昭還,母兄尚無恙,相見極歡,鄉人稱之,榜 其堂曰『孝義』。」

吳璋五世孫承恩

按《吳江縣志》:「吳璋,字廷用,年十一而孤。母陸氏,永樂 癸卯,命選天下孀婦之貞者給事內廷,陸以例行。宣 德丙午,陸隨親王封廣東韶州,改封江西饒州。璋壯 不授室,思親日夜號哭,來往二藩,屢啟求見,不允。時 母子不相聞者二十年矣,璋哀痛益切,誓欲求見。正 統丁卯,冒死懇於王,王憐而許之,遂得入宮見母。母」 時已疾革,璋徬徨,割股作糜進之,病稍閒,相持泣。王 聞,益憫焉,賜金幣勞遣之。母至旅舍,竟卒,乃負骨殖 以歸,潛置舟中。行江中,遇大風,舟將覆,長年搜得其 母骨,投之江。璋躍入,抱母骨浮於水,風浪頓息。同舟 者感而救之,得歸葬先墓,哀慕終身。後子洪貴,封南 京刑部主事。卒年八十一,贈太僕寺卿。世稱「全孝。」翁 璋有五世孫承恩,字潤甫,性至孝。父邦棐為豪右挫 辱,憤結。及走都下,父死於逆旅,承恩舁棺歸葬,拊膺 號慟曰:「父仇不復,何以生為!」乃散千金,陰結大俠,擊 仇家,殺之。久之,里中有飛章指斥其事,以此傾其家。 會知縣徐元、巡按荊某嘉其孝義,釋之。卒年八十六。 世謂孝子之子孫,必「生孝子」,甚不誣也。

劉鈍

按《松江府志》:「劉仲禮,字用和,上海人。以《春秋》明經辟 召,至應天,遇靖難師入,不食七日而死。二世孫鈍,兄 銑,永樂閒,以會計事坐法,繫京師。鈍婚二日,即趣裝 護行。後兄思歸,鈍陰乞守者代之。兄歸紿父母,謂弟 病道卒,父母悲哀不已。會刑部訪善書者,獄吏以鈍 聞,試之稱善,為釋其罪,而禮遣焉。比歸,家人驚以為」 鬼,鈍具告其故,與父母對泣。兄自愧逸去,鈍亦不明 兄之紿己也。

章和

按《寧波府志》:「章和,字致和,鄞人。永樂初,徙江南,閭右 實京師。時和年十九,為庠生,已孤,念長兄督家務,弟 稚,固請行,籍大興縣,受廛于安定關。招弟之子繪至 京師,繼招仲弟之子紹皆授室,而延師誨之。繪成進 士,累官河南布政使。紹成京籍進士後,招仲兄之孫 鎰誨之亦成進士,官兵科給事中。人以篤行稱之。」

倪割豬

按《寧波府志》:「倪割豬者,鄞江東人。幼喪父,善事母,業 豶豕,鄉俗呼倪割豬云。人賤其業,故名不傳。永樂閒, 母受佛氏戒,不食葷腥。久之胃弱身羸,病臥幾十八 年,晨夕煮粥喂飼,垢痒,采取藥草煎湯扶之浴,如廁 則藉溫軟物而抱坐之,惙惙憂虞不釋。每勸食肉,資 補,不從,懇求代為茹素,矢言而後許,乃具肥甘供養」, 每夜籲天叩首,數百額成癮疹,若巨珠然。遠近召其 豶豬者,女婦簾窺之,見其額,輒咨嗟不已,多與錢玒。

包珪弟玒

按《嘉興府志》:「包愉,字成甫。永樂初,詔取富戶實京師, 疏愉名以進,時年七十有九。長子珪願代父行,幼子 玒益悲泣,固請以代,兄弟一門爭赴,鄉里嘆服,有司 旌之。」

俞正儀

按《紹興府志》:「俞正儀,上虞百官里人。永樂中,母病革, 百藥不治。或云取肝作羹可療。正儀深信之,設齋壇 於舍旁,焚香然燭,稽首再拜,祝禱於天。割右脅破,僅 二寸許,取肝剖之,廣半寸,長三倍,調羹而進,母飲甘 之。觀者環堵,或贊之孝,或謂之痴人,遂呼為俞三痴。 母病稍退,逾旬而卒,孝子亦無恙。」

凌孝子

按《嘉興府志》:「凌孝子,失其名。年弱冠,父以典稅被誣, 逮繫京師。孝子號慟,上書明父非罪,遂得釋。水陸風 雨,艱苦備嘗,遂以是殞,人共惜之。」

孫從善

按《濟南府志》:「孫從善,齊東人。洪武閒喪母,永樂閒喪 父。乃結茅舍于墓側,不巾履,不酒肉,不御內。又築臺 建室,以為祭享之所。」

韓五

按《濟南府志》:「韓五,齊東人。父母俱亡,家貧,傭工得直 葬之。繼而妻亡,誓不再娶。永樂中,結草舍於親墓旁 居之,築土為臺,祭奠於上。」

張思明

按《濟南府志》:「張思明,濟陽人。性至孝。父疾亟禱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