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徐問

按《武進縣志》:「徐問,字用中,弘治壬戌成進士,除廣平 府教官,遷刑部主事,歷郎中。值權倖縱橫,屹不為動, 出知登州,調臨江,擒獲大盜數百人,增築頹堤七十 餘所。遷長蘆轉運使。時論以其除為左遷,人多不樂, 問欣然受命。居數月,轉廣西參政,累遷貴州巡撫。貴 州俗獷悍,喜相毒噬。問建貴陽書院,祀濂洛、關閩諸」 賢,集多士訓誨之,群獠漸知禮讓。以擒獨山土酋蒙 鉞功,賜璽書褒勉,陞兵部侍郎。自謂「於道雖勤勤注 念,猶未有渙然冰釋處。」因請告歸,棲遲芳茂山下,杜 門掃軌幾十年。起南京禮部侍郎,尋遷南京戶部尚 書。不數月,乞歸。所著有《山堂萃稿》《讀書劄記》。卒,諡莊 裕。學者稱為「養齋先生。」

崔銑

按《明外史崔銑傳》:「銑字子鍾,安陽人。父陞,官參政。銑 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預修《孝宗實 錄》。與同官見太監劉瑾,獨長揖不拜,由是忤瑾指。書 成,出為南京吏部主事。瑾敗,召復故官,充經筵講官, 進侍讀。引疾歸,作後渠書屋讀書,講學其中。世宗即 位,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年,集議大禮,久不決。」 大學士蔣冕、尚書江俊俱以執議去位,其他擯斥杖 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銑上疏求去, 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觀議者,其文則歐陽修之唾餘, 其情則承望意旨,求勝無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 甘言以動聽。非有元功碩德,而遽以官賞之,得毋使 僥倖之徒接踵至與?臣聞天子得四海歡心以事其 親,未聞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賞之適自章其私昵 而已。夫守道為忠,忠則逆旨。希旨為邪,邪則畔道。今 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亂邦,況可使富哉!」帝覽 之不悅,令銑致仕。閱十五年,用薦起少詹事兼侍讀 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未幾疾作,復致仕。卒。贈禮 部尚書,諡文敏。銑少輕俊,好飲酒,盡數斗不亂。中歲 自厲於學,言動皆有則。嘗曰:「學在治心,功在慎獨。」又 曰:「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之 本也。若去良能而獨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嘗作《政議》 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 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 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也。異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 所論說。悉倣此意。

何瑭

按《明外史何瑭傳》:「瑭字粹夫,武陟人。年七歲,見家有 佛像,抗言請去之。十九,讀許衡、薛瑄遺書,輒欣然忘 寢食。弘治十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閣試《克己復禮 為仁論》,有曰:『仁者人也。禮則人之元氣,而己則見侵 於風寒暑濕者也。人能無為邪氣所勝,則元氣復,元 氣復而其人成矣』。」識者謂與伊川顏子所好何學論 相同。劉瑾竊政,一日贈翰林院扇,有入而拜見者,瑭 時官修撰,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拜謝,瑭正 色曰:「何僕僕也。」瑾大怒,詰其姓名,瑭直前應曰:「修撰 何。」瑭知必不為瑾所容,乃累疏致仕。後瑾誅,復官,以 經筵觸忌諱,謫開州同知。修黃陵岡隄成,晉東昌府 同知,乞歸。嘉靖初,起山西提學副使,以父憂不赴。服 闋,起提學浙江。敦本尚實,士氣丕變。未幾,晉南京太 常少卿,與湛若水等修明古太學之法,學者翕然宗 之。歷工、戶、禮三部侍郎,晉南京右都御史,未幾,致仕。 是時,王守仁以道學名於時,瑭獨默如。嘗言:「陸九淵、 楊簡之學,流入禪宗,充塞仁義。後學未得游、夏十一, 而議論即過顏、曾,此吾道大害也。」里居十餘年,教子 姓以孝弟忠信,一介必嚴。兩執親喪,皆哀毀。後諡「文 定。」所著《陰陽律呂》《儒學管見》《柏齋集》二十卷,皆行於 世。

張邦奇

按《明外史張邦奇傳》:「邦奇,字常甫,鄞人。年十五,作《易 解》及釋《國語》。登弘治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出 為湖廣提學副使。下教曰:『學不孔、顏,行不曾、閔。雖文 如雄、褒,吾且斥之』。在任三四年,諸生競勸。時世宗方 為興世子,獻皇遣就試,乃特設兩案,己居西而使世 子居南。文成,送入學。世宗由此知邦奇。嘉靖初,提學」 四川,以親老乞歸。久之,桂萼掌銓去,留天下提學官, 起邦奇福建。未幾,選外僚入坊局,改右庶子,遷南京 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就遷吏部侍郎。丁外艱歸。 帝嘗奉太后謁天壽諸陵,語及擇相。太后曰:「先皇嘗 言,提學張邦奇器識,他日可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 然曰:「尚未用也。」服闋,即召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推 轂善類,人不可干以私。銓部升除,多受教政府。邦奇 獨否,大學士李時銜之。郭鄖家人犯法,舁重賄請寬, 邦奇不從。帝欲即受邦奇《尚書》,為兩人沮止。尋改掌 翰林院事,充日講官,加太子賓客,改掌詹事府。九載 考績,晉禮部尚書。以母老欲便養,乃改南京吏部。復 改兵部,參贊機務。帝猶念邦奇,時與嚴嵩語及之。嵩 曰:「邦奇性至孝,母老不樂北來。」帝信其言,遂不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