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復蘇;每號慟嘔血,遂以毀卒。

謝藺

按《梁書孝行傳》:「謝藺,字希如,陳郡陽夏人也。晉太傅 安八世孫。父經,中郎諮議參軍。藺五歲,每父母未飯, 乳媼欲令藺先飯,藺曰:『既不覺飢』。強食終不進。舅阮 孝緒聞之,歎曰:『此兒在家則曾子之流,事君則藺生 之匹』。因名之曰藺。稍授以經史,過目便能諷誦,孝緒 每曰:『吾家陽元也』。及丁父憂,晝夜號慟,毀瘠骨立。母」 阮氏常自守視,譬抑之。服闋後,吏部尚書蕭子顯表 其至行,擢為王府法曹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參軍。 時甘露降士林館,藺獻頌,高祖嘉之,因有詔使製《北 兗州刺史蕭楷德政碑》,又奉令製宣城王奉述《中庸 頌》。太清元年,遷散騎侍郎,兼散騎常侍,使於魏。會侯 景舉地入附,境上交兵,藺母慮不得還,感氣卒。及藺 還入境,爾夕夢不祥,旦便投劾馳歸。既至,號慟嘔血, 氣絕久之,水漿不入口。親友慮其不全,相對悲慟,強 勸以飲粥,藺初勉強受之,終不能進。經月餘日,因夜 臨而卒,時年三十八。藺所製詩賦碑頌數十篇。

謝幾卿

按《梁書謝幾卿傳》,「幾卿,陳郡陽夏人。父超宗,齊黃門 郎,並有重名於前代。後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 渚,幾卿不忍辭訣,遂投赴江流,左右馳救,得不沈溺。 及居父憂,哀毀過禮。服闋,召補國子生。天監初,除征 虜鄱陽王記室、尚書三公侍郎。普通六年,擢為軍師 長史,加威戎將軍。幾卿家門篤睦,兄才卿早卒,其子」 藻幼孤,幾卿撫養甚至。及藻成立,歷清官公府祭酒、 主簿,皆幾卿獎訓之力也。世以此稱之。

殷鈞

按《梁書殷鈞傳》,「鈞字季和,陳郡長平人也。晉太常融 八世孫。父叡,有才辯知名,齊世歷官司徒從事中郎。 叡妻王奐女,奐為雍州刺史、鎮北將軍,乃言於朝,以 叡為鎮北長史、河南太守。奐誅,叡井見害。鈞時年九 歲,以孝聞。及長,恬靜,簡交遊,好學有思理,善隸書,為 當時楷法。南郡范雲、樂安任昉並稱賞之。高祖與叡」 少舊,故以女妻鈞,即永興公主也。天監初,拜駙馬都 尉。起家祕書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祕書丞。鈞在職, 啟校定祕閣四部書,更為《目錄》。又受詔料檢西省注 書古跡,別為品目。遷驃騎從事中郎、中書郎,太子家 令,掌東宮書記。頃之,遷給事黃門侍郎、中庶子、尚書 吏部郎、司徒左長史、侍中。東宮置學士,復以鈞為之。 公事免,復為中庶子,領國子博士、左驍騎將軍,博士 如故。出為明威將軍、臨川內史。鈞體羸多疾,閉閣臥 治,而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嘗擒劫帥,不加考 掠,但和言誚責,劫帥稽顙,乞改過,鈞便命遣之,後遂 為善人。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自鈞在任,郡境無復 瘧疾。母憂去職,居喪過禮。昭明太子憂之,手書誡喻 曰:「知比諸德,哀頓為過,又所進殆無一溢,甚以酸耿。 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毀而滅性,聖教所不許。宜微自 遣割,俯存禮制,饘粥果蔬,少加勉強。憂懷既深,指故 有及。」井令繆道臻口具鈞答曰:「奉賜《手令》,并《繆道臻 宣旨》,伏讀感咽,肝心塗地。小人無情,動不及禮。但稟 生尪劣,假推年歲,罪戾所鍾,復加橫疾。頃者綿微,守 盡晷漏,目亂元黃,心迷哀樂,惟救危苦,未能以遠理 自制。薑桂之滋,實聞前典,不避粱肉,復忝今慈,臣亦 何人,降此憂愍。謹當循復聖言,思自補續,如脫申延, 實由亭造。」服闋,遷五兵尚書,猶以頓瘵經時,不堪拜 受,乃更授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侍東宮。尋改領中 庶子。昭明太子薨,官屬罷,又領右游擊,除國子祭酒, 常侍如故。中大通四年卒,時年四十九,諡曰「貞子。」

江革

按《梁書江革傳》,「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祖齊之,宋 尚書金部郎。父柔之,齊尚書倉部郎。有孝行,以母憂 毀卒。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柔之深 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 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勗,讀書精力不倦。十六 喪母,以孝聞。服闋,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 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 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 乃脫所著襦,并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司徒竟 陵王聞其名,引為西邸學士。弱冠,舉南徐州秀才。時 豫章胡諧之行州事,王融與諧之書,令薦革。諧之方 貢琅邪王汛,便以革代之。解褐奉朝請,僕射江祏深 相引接。祏為太子詹事,啟革為府丞。祏時權傾朝右, 以革才堪經國,令參掌機務,詔誥文檄,皆委以具。革 防杜形跡,外人不知。祏諸賓客皆罹其罪,革獨以智 免。除尚書駕部郎。中興元年,高祖入石頭,時吳興太 守袁昂據郡距義師,乃使革製書與昂,于坐立成,辭 義典雅,高祖深賞歎之,因令與徐勉同掌書記。建安 王為雍州刺史,表求管記,以革為征北記室參軍,帶 中廬令。與弟觀少長共居,不忍離別,苦求同行。以觀 為征北行參軍,兼記室。時吳興沈約、樂安任昉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