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震後山川裂,甘露零時草木香。幽暗喦崖生鬼魅,清 平郊野見鸞凰。千秋爛為三春雨,萬「木凋因一夜霜。 此意分明難理會,直須賢者入推詳。」蓋其意使有所 感悟也。

康節先公赴河南尹李君錫會投壺,君錫末箭中耳。 君錫曰:「偶爾中耳。」康節應聲曰:「幾乎敗壺。」坐客以為 的對,可謂善謔矣。

熙寧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監西京糧料院。 一日,約康節先公同吳處厚、王平甫會飯,康節辭以 疾。明日茂直來,康節謂曰:「某之辭會,有以姑聽之。吳 處厚者,好議論。平甫者,介甫之弟,介甫方執政,行新 法,處厚每譏刺之。平甫雖不甚主其兄,若人面罵之, 則亦不堪矣。此某所以辭會也。」茂直笑曰:「先生料事 之審如此。昨處厚席閒毀介甫,平甫作色,欲列其事 於府,某解之甚苦,乃已。」嗚呼!康節以道德尊一代,平 居出處一飯食之閒,其慎如此,為子孫者當念之。 熙寧中,洛陽以道德為朝廷尊禮者,大臣曰富鄭公, 侍從曰司馬溫公、呂申公,士大夫位卿監,以清德早 退者十餘人,好學樂善有行義者,幾二十人。康節先 公隱居謝聘,皆相從,忠厚之風,聞於天下。里中後生 皆知畏廉恥,欲行一事,必曰:「無為不善,恐司馬端明 知,邵先生知。」嗚呼盛哉!

康節先公,嘉祐中,朝廷以遺逸命官,辭之不從。河南 尹遣官就第送告敕朝章,康節服以謝,即褐衣如初。 至熙寧初,再命官,三辭又不從,再朝章謝,且曰:「吾不 復仕矣。」始為隱者之服,烏帽縚褐,見卿相不易也。司 馬溫公依《禮記》作深衣冠簪,幅巾縉帶,每出朝服乘 馬,用皮匣貯深衣,隨其後,入獨樂園則衣之。嘗謂康 節曰:「先生可衣此乎?」康節曰:「某為今人,當服今時之 衣。」溫公歎其言合理。

富。公未第時,家於水北上陽門外,讀書於水南天宮 寺三學院。院有行者名宗顥,嘗給事公左右。及公作 相,顥已為僧,用公奏賜紫方袍,號寶月大師。公致政, 築大第於至德坊,與天宮寺相邇。公以病謝客。宗顥 來,或不得前,則直入道堂見公曰:「相公頗憶院中讀 書時否?」公每為之笑,時節送遺甚厚。康節先公自共 城遷洛,未為人所知也,宗顥獨館焉,可見宗顥非俗 僧也。康節登其院,嘗作《洛陽懷古賦》曰:「洛陽之為都 也,地居天地之中,有中天之王氣在焉。」予家此,治平 歲,會秋乘雨霽,與殿院劉君玉登天宮寺三學閣,洛 之風景,因得周覽。惜其百代興廢以來,天子雖都之, 而多不得其久居也,故有懷古之感,以通諷誦。諭君 玉好,賦以賦言。「秋雨霽,日色清。景方出,秋益明。何幽 懷之能快,唯高閣之可憑。」天之空廓,風之輕泠。覽三 川之形勝,感千古之廢興。乃眷西北物華之妍,雲情 物態,一氣茫然。擁樓閣以高下,煥金碧之光鮮。當地 勢之拱處,有王居之在焉。惜乎天子居東都,此邦若 諸夏。不會要於方來,不號令於天下。聲名文物,不此 而出;道德仁義,不此而化。宮殿森列,鞠而為茂草;園 囿棋布,荒而為平野。鸞輿曾不到者三十餘年。使人 依然而歎曰:「虛有都之名也。」噫?夏王之治水也,四海 之內,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實曰豫州。荊河之北,此為 上流,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濱,進國為萬,而居中者 實曰洛陽瀍澗之側,此唯舊都,迄於今二千年之有 餘。因興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我所以作賦者,閱 古今變易之時,述興亡異同之跡,追既失之君王,存 後來之國家也。噫大昊始法,二帝成之,三王全法,參 用適宜。伊六聖之經理,實萬世之宗師,我乃謂治民 之道,於是乎大盡矣。逮夫五霸抗軌,七雄「駕威。」漢之 興乘秦之弊,曹之擅幸漢之衰。始鼎立而治,終豆分 而隳。晉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畫畿。或走齊而驛魏, 或道陳而經隋。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風物。 李唐蟠關中之腹,孕,五代之亂離。其閒或道勝而得 民,或兵強而慴下。或虎吞而龍噬,或雞狂而犬詐。或 創業於艱難,或守成於逸暇,或覆餗而終焉,或苞桑 而振者,故得陳其六事,雖善惡不同,其成敗一也。其 一曰:「大哉德之為大也。」能潤天下,必先行之於身 然。

「後化之於人。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所以 不嚴而治,不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順天下之 性命,育天下之生靈,其帝者之所為乎?」其二曰:「至哉, 政之為大也!能公天下,必先行之於身,然後教之於 人。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所以有嚴而治, 有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拔天下之疾苦,遂天 下之生靈,其王者之所為乎?」其三曰:「壯哉,力之為大 也!能致天下,必先豐府庫,裕倉箱,銳鋒鏑,峻金湯,嚴 法令於烈火,肅兵刑於秋霜,竦民聽於上下,慴敵心 於外荒,其霸者之所為乎?」其四曰:「時若傷之於惰,失 之於寬,始則廢事,久而生姦,既利不能勝害,故冗得 以疾賢。是必薄其賦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省其刑 罰,欲民不殘而民愈殘。蓋致之之道,失其本矣。其五 曰:「時若任之以明,專之以察,始則烈烈,終焉闕闕。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