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視之也皆如己之兄弟矣。物則得夫形氣之偏而不能通乎性命之全,故與我不同類而不若人之貴。然原其體性之所自,是亦本之天地而未嘗不同也,故曰「吾與」 則其視之也亦如己之儕輩矣。惟同胞也,故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如下文所云「惟吾與」 也。故凡有形于天地之閒者,若動若植,有情無情,莫不有以若其性,遂其宜焉。此儒者之道,所以必至于參天地,贊化育,然後為功用之全,而非有所強于外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 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 也。」凡天下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 而無告者也。

乾父坤母,而人生其中。凡天下之人,皆天地之子矣。然繼承天地,統理人物,則大君而已,故為父母之宗子。輔佐大君,綱紀眾事,則大臣而已,故為宗子之家。相天下之老,一也,故凡尊天下之高年者,乃所以長吾之長。天下之幼,一也,故凡慈天下之孤弱者,乃所以幼吾之幼。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是兄弟之合德乎「父母」 者也,賢者才德過于常人,是「兄弟之秀出乎等夷」 者也。是皆以天地之子言之,則凡天下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非吾兄弟無告者而何哉?

「于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

《畏天自保》者,猶其敬親之至也;《樂天而不憂》者,猶其愛親之純也。

「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不循天理而徇人欲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也,故謂之「悖德。」 戕滅天理,自絕本根者,賊殺其親,大逆無道也,故謂之「賊」 長惡不悛,不可教訓者,世濟其凶,增其惡名也,故謂之「不才。」 若夫盡人之性,而有以充人之形,則與天地相似而不違矣,故謂之「肖。」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孝子》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者也。聖人知變化之道,則所行者無非天地之事矣;通神明之德,則所存者無非天地之心矣。此二者皆樂天踐形之事也。

「不愧屋漏為無沗」,存心養性為匪懈。

《孝經》引《詩》曰:「無忝爾所生」 ,故事天者仰不愧,俯不怍,則不沗乎天地矣。又曰:「夙夜匪懈。」 故事天者存其心,養其性,則不懈乎事天矣。此二者畏天之事,而君子所以求踐夫形者也。

《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

好飲酒而不顧父母之養者,不孝也。故遏人欲如禹之惡旨酒,則所以顧天之養者至矣。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故育英才如潁考叔之及莊公,則所以永錫爾類者廣矣。

「不弛勞而底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 也。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其功大矣。故事天者盡事天之道而天心豫焉,則亦天之舜也。申生無所逃而待烹,其恭至矣。故事天者夭壽不貳,而修身以俟之,則亦天之申生也。

「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若曾子之啟手啟足,則體其所受乎親者而歸其全也。況天之所以與我者,無一善之不備,亦全而生之也。故事天者能體其所受于天者而全歸之,則亦天之曾子矣。子于父母,東西南北,唯令之從,若伯奇之「履霜中野」 ,則勇于從而順令也。況天之所以命我者,吉凶禍福,非有人欲之私,故事天者能勇于從而順受其正,則亦天之《伯奇》矣。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富貴福澤所以大奉于我而使吾之為善也輕;貧賤憂戚所以拂亂于我而使吾之為志也篤。天地之于人,父母之于子,其設心豈有異哉?故君子之事天也,以周公之富而不至于驕,以顏子之貧而不改其樂;其事親也,愛之則喜而弗忘,惡之則懼而無怨,其心亦一而已矣。

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孝子之身存,則其事親者不違其志而已,沒則安而無所愧于親也。仁人之身存,則其事天者不逆其理而已,沒則安而無愧于天也。蓋所謂「朝聞夕死,吾得正而斃焉」 者,故《張子之銘》,以是終焉。

邵子漁樵問答

《論物我三則》

漁者與樵者游於伊水之上。漁者歎曰:「熙熙乎萬物 之多而未始有雜。吾知遊乎天地之閒,萬物皆可以 無心而致之矣。非子則吾孰與歸焉?」樵者曰:「敢問無 心致天地萬物之方?」漁者曰:「無心者,無意之謂也;無 意之意,不我物也。不我物,然後能物物。」曰:「何謂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