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人學之不講,是吾憂也。仁亦在夫熟而已。 今之 學,須是如饑之須食,寒之須衣始得。若只欲彼善於 此,則不得。 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 須先有箇根本,然後培養,能成合抱之木。若無根本, 又培養箇甚? 顏子工夫,真百世軌範,舍此應無入 路,無住宅。」

龜山楊氏曰:「今之學者,只為不知為學之方,又不知 學成要何用。此事體大須是曾著力來,方知不易。夫 學者,學聖賢之所為也。欲學聖賢之所為,須是聞聖 賢所得之道。若只是要博通古今,為文章,作忠信愿 慤,不為非義之事而已,則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 為聞道則不可。且如東漢之衰,處士逸人與夫名節」 之士,有聞當世者多矣。觀其作處,責之以古聖賢之 道,則略無毫髮彷彿相似。何也?以彼於道初無所聞 故也。今時學者,平居則曰:「吾當為古人之所為」,纔有 一事到手,便措置不得。蓋其所學,以博古通今,為文 章或志於忠信愿慤,不為非義而已,而不知須是聞 道,故應如此。由是觀之,學而不聞道,「猶不學也。 為 己之學,正猶饑渴之於飲食,非有悅乎外也。以為弗 飲弗食,則饑渴之病必至於致死。人而不學,則失其 本心,不足以為人,其病蓋無異於饑渴者,此固學之 不可已也。然古之善學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後 可以漸進,倀倀然莫知所之,而欲望聖賢之域多見 其難矣。」此理宜切求之,不可忽也。 《六經》之義,驗之 於心而然,施之於行事而順,然後為得;驗之於心而 不然,施之於行事而不順,則非所謂經義。今之治經 者為無用之文,儌倖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學者必 以孔孟為師,學而不求諸孔、孟之言,亦末矣。《易》曰:「君 子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 將以反說約也。世之學者欲以雕繪組織為工,誇多 鬥靡,以資見聞而已。故摭其華,不茹其實,未嘗蓄德 而反約也。彼亦焉用學為哉? 自孟子沒,聖學失傳, 荀卿而下皆未得其門而入者也。七篇之書具在,始 終考之,不過道性善而已。知此,則天下之理得,而諸 子之失其傳,皆可見也。夫學道者,舍先聖之書何求 哉?譬之適九達之衢,未知所之,《六經》能指其攸趣而 已。因其所指而之焉,則庶乎其有至也。徒敝精神於 章句之閒,則末矣。 古之學者,以聖人為師,其學有 不至,故其德有差焉。人見聖人之難為也,故凡學者 以聖人為可至,則必以為狂而竊笑之。夫聖人固未 易至,若舍聖人而學,是將何所取則乎?以聖人為師, 猶學射而立的然。的立於彼,然後射者可視之而求 中。若其中不中,則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以何為準? 顏淵「請問其目」,學也。請事斯語,則習矣。學而不習,徒 學也。譬之學射而至於彀,則知所學矣。若夫承梃而 目不瞬,貫虱而懸不絕,由是而求盡其妙,非習不能 也。習而察,故說久而性成之,則說不足道也。 學者 當有所疑,乃能進德,然亦須著力深,方有疑。今之士 讀書為學,蓋自以為無可疑者,故其學莫能相尚。如 孔子門人所疑,皆後世所謂不必疑者也。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疑所可去,答之以去 兵,於食與信,猶有疑焉,故能發孔子「民無信不立」之 說。若今之人問政答之足食與兵,何疑之有?「樊遲問 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是蓋甚明白,而遲猶曰 未達,故孔子以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教之,由是 而行之於知之道,不其庶矣乎?然遲退而見子夏,猶 再問舉直錯諸枉之義,於是又得舜舉皋陶,湯舉伊 尹之事為證,故仁、知兼盡其說。如使今之學者,方得 其初問之答,便不復疑矣。蓋嘗謂「古人以為疑者,今 人不知疑也,學何以進?」

和靖尹氏曰:「凡學問切忌閒斷,便不是學。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奚可哉? 學問不可有私心,私心,人欲也; 人欲去天理,還 問如何仕而優則學?」曰:「學豈有休 時!《書》曰:『念終始,典于學』。《荀子》曰:『學至死乃已』是也。」 涑水司馬氏曰:「學者所以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 治,安以學為 問?蘧伯玉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信乎?」曰:「何啻其然也。古之君子好學者,有垂死而知 其未死之前所為非者,況五十乎?夫道如山也,愈升 而愈高;如路也,愈行而愈遠。學者亦盡其力而止耳。 自非聖人,有能窮其高遠者哉?」

五峰胡氏曰:「學欲博,不欲雜,守欲約,不欲陋。雜似博, 陋似約,學者不可不察也。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 成者,參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明利計功之謂也。 人之生也,良知良能,根於天,拘於己,汨於事,誘於物, 故無所不用學也。學必習,習則熟,熟則久,久則天,天 則神,天則不慮而行,神則不期而應, 以反求諸己 為要法,以言人不善為至戒。」 靜觀萬物之理,得吾 心之悅也易;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難。是故 知仁合一,然後君子之學成。 有之在己,知之在人。 有之而人不知,從而與人較者,非能有者也。 學道 者正如學射,纔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後可以積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