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4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呂祖謙「發三館四庫之所藏,裒縉紳故家之所錄,斷 自中興以前,彙次來上。古賦、詩、《騷》,則欲主文而譎諫; 典冊詔、誥,則欲溫厚而有體;奏疏表章,取其諒直而 忠愛者;箴銘、贊、頌,取其精慤而詳明者。以至碑、記、論、 序、書、啟、雜著,大率事辭稱者為先,事勝辭則次之;文 質備者為先,質勝文則次之。」復謂:「律賦經義,國家取 士之源」,亦加采掇,略存一代之制,定為一百五十卷。 規模先後,多本聖心。承詔於淳熙四年之仲冬,奏御 於六年之正月,賜名曰《皇朝文鑑》,而命臣為之序。臣 待罪翰墨,才識駑下,固無以推原作者。闡繹隆指,抑 嘗竊讀《大雅》之詩,而知祖宗所以化成天下者矣。《棫 樸》,官人也;《旱麓》,受祖也。辭雖不同,而俱以「遐不作人」 為言。蓋魚躍于淵,氣使之也;追琢其章,理貫之也。況 夫《雲漢》昭于上,《豈弟》施於下,濟濟多士,其有不觀感 而化者乎?是則祖宗啟之,陛下繼焉,樂文王之壽考, 申太王、王季之福祿,人才將至於不可勝用,豈止乎 能文而已?臣雖不肖,尚當執筆以頌作成之效云。臣 謹序。

元程文海雪樓文集四十五卷

按李好文序聲音與政通文章與時高下原其理則與氣合道與時合要其歸則亦泯然而無間三代而下醇乎醇者也漢猶近古其文則雄偉渾厚由其氣

「質未漓,故其發為聲音者似之。」魏晉以降,剝割分裂, 作者龐乎不淳,豈風氣乖而習弗善歟?至唐韓、柳氏 出,起弊扶弱,划垢易新,遂為後世作者之宗匠。宋盛 於前而靡於後,金則無以議為也。我國家以泰定初 混龐之氣,開闢宇宙,世祖皇帝合南北為一家。於斯 之時,人物之生,譬猶春陽始達,生意奮發,甲者必拆, 「勾者必出,挺英揚蕤,駢榮競秀,條達暢茂,滋息雨露, 而收其實者也。」公生于宋淳祐己酉,當代憲宗嗣服 前之二歲,至至元丙子,江南始平,遂以侍子入見,尋 命入翰林,年方壯也。自始志學,至於有立,其所以儲 精蓄思,藏器待時,鬱而未施者,固天所以遺聖明之 世,膺作興之運,以恢弘大業,黼黻太平者也。公之文, 悉本於仁義,輔之以《六經》,陳之以軌範,措之以事業, 滔滔汨汨,如有源之水,流而不窮,曲折變化,合自然 之度,愈出愈偉,誠可謂一代之作者矣。初,世皇之在 潛邸也,巳喜儒士,凡天下之鴻才碩德,靡不延訪,招 至左右。爰洎即位,乃考文章,明制度,興禮樂,為天下 法。一時文士,彙征並進,文采炳蔚,度越前代,如王文 康公鶚、王文宗公磐、李文正公冶、太常徐公世隆、內 翰徒單公履之,儔多前金遺逸,皆為我朝用。惟公南 來,際遇隆渥,逮事四朝,踰四十年。雖出入顯要,而居 侍從者有半。宦履之久,一人而已。故其謨謀獻納,輸 忠盡職,一寓諸文,古所謂「立言而不朽者,公其有焉。 今其」存者,內外制誥及諸雜文若干篇,詩詞若干首, 總四十有五卷,中子《祕書著作大本》之所錄也。於戲 盛哉!公諱文海,字鉅夫,避武宗御名,以字行,雪樓其 號云。

按明楊士奇跋右元程文憲公鉅夫自作遠齋記歲寒亭詩序及四雪詩吳文正公澂為文憲公作晉錫堂記今文憲公之孫南雲重書之屬志歲月於後將

刻石以傳。蓋至元二十三年文憲公自行御史臺奉 詔求遺逸江南,明年以趙文敏公孟頫廿餘人入見, 皆見獎用,時文正公雖至,不仕而去,文憲公時拜集 賢直學士。《遠齋記》蓋作於是歲。大德四年,拜江南湖 北道肅政廉訪使,居武昌。是冬,作歲寒亭。七年,湖北 代歸,居盰。明年,築室於麻源第三谷。又明年,作晉錫 堂,文正所為作記者也。文正蚤與公同游徽菴程先 生之門,公嘗題文正公所居曰「草廬」,蓋相知最深云。 元有天下將百年,東南士子以聖賢之學、渾厚正大 之文,登清要、踐通顯者,自文憲公始。其事業具載《國 史》,而所薦引,如文正、文敏而下,知名尤多。君子事上, 莫大薦賢,文憲之功盛矣哉!南雲公之五世孫,歷事 三朝,今為吏部稽勳郎中兼翰林侍書,日在天子左 右,退而惓惓於先世如此,又有以觀君子之澤矣。

元明善學士文槁 卷

按吳澂序儒者以文章為小技然而豈易能哉能之不易而或視以為易焉昌黎韓子之所不取也且其為不易何耶未可以一言盡也非學非識不足以厚

「其本也。非才非氣,不足以利其用也。四者有一之不 備,文其能以純備乎?或失則易,或失則艱,或失則淺, 或失則晦,或失則狂,或失則萎,或失則俚,或失則靡, 故曰不易能也。」學士清河元復,初自少負才氣,蓋其 得於天者異於人,而又浸漬乎群經,蒐獵乎百家,以 資益其學,增廣其識,類不與人人同。既而任于內外, 應天下之務,接天下之人,其所資益增廣者,又豈但 紙上之陳言而已?故其文脫去時流畦徑,而能進古 作者之道。正矣而非易,奇矣而非艱,明而非淺,深而 非晦,不狂亦不萎,不俚亦不靡也。登昌黎、韓子之堂 者,不於斯人而有望,與予之交也久。今由湖廣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