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策》或云「光弼從事張參所纂。」

《閫外春秋》十卷。

陳氏曰: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勝殷,止唐太宗擒竇建德,明君良將戰爭攻取之事。天寶二年上之。

《風后握奇經》一卷。

陳氏曰:永嘉薛士龍季宣校定。自晉馬隆三百八十四字,續圖三百十五字,合標題七百字。又有馬隆讚述,多所發明,并寫陳圖於後。馬隆本「奇」作「機。」高氏子略曰:「風后《握奇經》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生,變化不測,蓋潛乎伏羲氏之畫,所謂天、地、風、雨、龍、鳥、蛇、虎,則其為八卦之象明矣。蓋注奇讀如奇耦之」奇,則尤可與《易》準。諸儒多稱諸葛武侯八陣,唐李衛公六花,皆出乎此。唐裴緒之論,又以為六十四卦之變,其出也無窮。若此,則所謂八陣者,八卦之統爾。焦氏《易學》,卦變至於四千九十有六,奇正相錯,變化無窮,是可以名數該之乎?然觀太公《武韜》,且言牧野之師,有天陣,有地陣,此固出於《握奇經》,而又有人陣焉,此又出於天地之外者,非八陣六花所能盡也。獨孤及作《風后八陣圖,記》有曰:「黃帝順煞氣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將,風后握機制勝,作為陣圖。故八其陣,所以定位。衡抗於外,軸布於內,風雲負其四維,所以備物也。虎張翼以進,蛇向敵而蟠,飛龍翔鳥,上下其勢,所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餘地,遊軍以案其後列,門具將發,然後合戰。弛張則二廣迭舉,犄角則四奇皆出。圖成樽俎,帝用經略,北逐獯鬻,南平蚩尤。遺風冥冥,神機未昧。項籍得之霸西楚。布得之奄九江,孝武得之攘匈奴。唐天寶中,客有得其遺制於《黃帝書》之外篇,裂素而圖之。按魚復之圖,全本於《握機》,賾其妙,窮其神者,武侯而已,獨孤乃以為項。武帝得之未之思。《歟

人事軍律》三卷。

晁氏曰:皇朝符彥卿撰。其《序》言兵者多雜以陰陽。殊不知往亡宋捷甲子,胡興鵝入梟集,翻成吉兆,故此但述人事云。或以為唐燕僧利正撰。

《神武祕略》十卷。

晁氏曰:皇朝仁宗御撰。纂古今兵書戰策及舊史成敗之跡,類《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凡四門,三十篇。

《三朝武經聖略》十卷。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寶元中,西邊用兵,朝廷講武備。是時,洙奉詔編祖宗任將、用兵、《邊防事跡》,分二十門。

陳氏曰:凡十七門,後五卷為奏議。《中興書目》云十卷。李淑《書目》十五卷,今本與邯鄲卷數同。

《武經總要》四十卷。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康定中,朝廷恐群帥昧古今之學,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計謀方略,凡五年,奏御《制度》十五卷,《邊防》五卷,《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御為《製序》。

巽巖李氏曰:「昔杜君卿取前世用兵故事,分一百三十餘門,編入《通典》。國朝修《經武要略》,亦承用之,但微有附益耳。」

《百將傳》十卷。

晁氏曰:皇朝張預公立撰。預觀歷代將兵者所以成敗,莫不與孫武書相符契,因擇良將得百人,集其傳成一書,而以武之《兵法》題其後,上之。

陳氏曰:每《傳》必以孫武《兵法》斷之。

《兵要望江南》一卷。

晁氏曰:題云「黃石公以授張良」 者。按其書雜占行軍吉凶,寓聲於《望江南》詞,取其《易》。《記憶總目》云:「武安軍左押衙易靜撰。」 蓋唐人也。

《倚馬立成法》二卷。

晁氏曰:唐李淳風撰。兵行占候之書也。淳風,太宗時人,而此書起《九宮法》,至貞元六年庚午,假託以行其書耳,非淳風真本也。

《三略素書解》一卷。

陳氏曰:「呂惠卿吉甫撰。」

《熙寧收復熙河陣法》三卷。

陳氏曰:「觀文殿學士九江王韶子純撰。」

《武經龜鑑》二十卷。

陳氏曰:保平軍節度使王彥撰。隆興御製序其子書以《孫子》十三篇為主,而用歷代事證之。

《渭南祕訣》一卷。

陳氏曰:昭武謝淵得之於瀘州,蓋「武侯《八陣圖》」 法也。為之注釋,而傳於世。

《補漢兵制》一卷。

陳氏曰:「錢文子撰。」

《西漢兵制》一卷。

陳氏曰:建安王珨器之撰。

《制勝方略》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