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1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楚有尸子長盧。劉向《別錄》曰:「楚有《尸子》,疑謂其在 蜀。」今按:《尸子》書,晉人也,名佼,秦相衛鞅客也。衛鞅,商 君謀事畫計,立法理民,未嘗不與佼規之也。商君被 刑,佼恐并誅,乃亡逃入蜀,自為造此二十篇,書凡六 萬餘言。

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辨》。《晉太康地記》云: 汝南西平縣有龍淵水,可用淬刀劍,特堅利,故有堅 白之論云:「黃所以為堅也,白所以為利也。」或辨之曰: 「白所以為不堅,黃所以為不利也。」

《平原君傳》:「平原君厚待公孫龍,公孫龍善為堅白之 辨,及鄒衍過趙,言至道,乃絀公孫龍。」劉向《別錄》曰: 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見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 屬,論白馬非馬之辨,以問鄒子。鄒子曰:「不可。彼天下 之辨有五勝三至,而辭正為下。辨者,別殊類使不相 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旨,明其所謂,使人與知 焉,不務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 求。若是,故辨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 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 繳紛爭言而競後息,不能無害君子。」坐皆稱善。 《呂不韋傳》:「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 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 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 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虞卿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 虞卿。食邑於虞卒去趙,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 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 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田儋傳贊》太史公曰:「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 卒亡此兩人。」韓非田橫《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 變,為八十一首。《漢書》曰:號為雋永。永,一作求。 《留侯世家》: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 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 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 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 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 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 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 往,父已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 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 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 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 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嘗習誦讀之。 《後漢書顯宗馬皇后紀》:后能誦《易》,好讀《春秋》《楚辭》,尤 善《周官》、董仲舒書。

《王充傳》:「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 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 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 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仕郡為功曹,以數爭諫,不合 去。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文,多 失其真,乃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禮。戶牖牆壁,各置刀」 筆。著《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年漸七十,志力衰 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

《王符傳》:「少好學,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時失得, 不欲章顯其名,故號曰《潛夫論》。其指訐時短,討讁物 情,足以觀見當時風政,著其五篇云爾。」

《仲長統傳》:「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 記,贍於文辭。尚書令荀彧聞統名,奇之,舉為尚書郎。 後參丞相曹操軍事。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恆發 憤歎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餘萬言。」 《方術傳》:「唐檀字子產,著書二十八篇,名為《唐子》。」 《三國志魏鍾會傳》:「會字士季,少敏慧夙成。及壯,有才 數技藝」,而學博,精練名理,以夜續晝,由是獲聲譽。正 始中,以為祕書郎,遷尚書中書侍郎。高貴鄉公即尊 位,賜爵關內俟。會嘗論《易》無互體,才性同異。及會死 後,於會家得書二十篇,名曰《道論》,而實刑名家也,其 文似會。

《蜀李譔傳》:「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賢德,與同 縣尹默俱游荊州,從司馬徽、宋忠等學。譔具傳其業, 又從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

《晉書傅元傳》:「元字休奕,少時避難於河內,專心誦學。 後雖顯貴,而著述不廢。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 評斷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為內外中篇,凡有四 部六錄,合百十四首,數十萬言,并文集百餘卷行於 世。元初作《內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沉。沉與元書曰: 『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以』」 塞楊、墨之流;遁齊孫、孟于往代,每開卷,未嘗不歎息 也。不見賈生,自以過之,乃今不及,信矣。

《陸喜傳》:「喜字恭仲。父瑁,吳吏部尚書。喜仕吳,累遷吏 部尚書。少有聲名,好學有才思,嘗為自序,其略曰: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