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堅城。馬嵬之際,愛妻不保,五十年太平。天子親犯 塵霧,崎嶇於劍門道上。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悲 悼,雖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矣。哲婦之傾城也,可畏 哉!

《唐總論下》

安、史繼亂,中國雲擾,西蜀朔方,皆為警蹕之地;河南 漢北,盡為征戰之場,而天下掀然,根萌燼燃矣。肅宗 以國之元子,因父老之留,返斾而東,收舊物於靈武,謂「宜 嘗膽臥薪,痛心疾首,以掃臺榭之灰,收京野之 骨。」

而乃乘危篡國,叛父不顧,寵幸良娣,博打聲聞,君 父在顛沛,而以位為樂,國家將焉賴之?幸而賊人授 首,諸將協心,自此而太原捷,自此而河東平,自此而 兩京復,奄有河北,奉迎上皇,興復之勢,蓋在於此。奈 何以宦者為觀軍容使,使熊羆佼佼之眾,致九節度 步騎六十萬眾,無故自潰?以宮人武士為「菩薩金剛」, 而「日食月食之變,不聞修省。又委一介之使,徇行伍 之情,而節度由軍士廢立。由是楚州殺刺史,河東殺 節度,行營殺都統,下陵上替,而生殺予奪,朝廷無與 焉。甚至龍飛龍小兒,而下不保其子,上不保其父,中 不保其身,內不保其妻」,帝之貽笑者若此。唐之不亡, 豈非幸與?代宗繼之,明不足以燭理,武「不足以決疑, 而威權倒置」;立三帥而河北之亡已兆;用元振而蒙 蔽之害日深;吐蕃入我長安,而束手無策,出幸陝州。 斯時也,將帥叛、公卿叛、三輔叛、四万叛,而郭子儀諸 臣率朽鉞鈍戈,以捍強人猛馬,奪海內於群盜之手, 而漸歸之唐。向非忠貫金石,義蓋山河,則京師污腥 血,而大河南北莽為盜區矣。又不悟而以魚朝恩為 天下觀軍容使判國子監,俾文武大權,宦者握之。是 以功臣解體,頓興反側。懷恩以六罪自訟,而引誘異 類,分道入寇,其來如飛。又賴汾陽以身為餌,回紇改 圖,吐蕃夜遁,划危而安,畿甸告寧。唐之國家,蓋令公 之再造也。北兵雖靖,而蕃將稱雄,誠宜宵旰,乃可亨 屯。顧邊堠不置而置百高座,國政不講而講《仁王經》, 幸章敬寺,賜盂蘭盆而不惜,濫國公之爵,甚至逐殺 節度使,命知留後。權知留後者即為節度,擅殺兵馬 者即為刺史,自隳紀綱,甘作痴聾,如人之氣血疲薾, 筋力頓萎,而不能復壯,彼錚錚者亦何所懲哉!德宗 初立,動遵禮法,勵精思治,禁祥瑞,縱馴象,出宮女,銳 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故淄青軍士嘆明主之復出,而 吐蕃歸俘稱天子之威德,卓然一令主也。夫何保養 巨奸,使容容在旁而殊不覺,而政亦緣以大敝。其始 也,知名器不可假人,而欲平藩鎮,李崇義傳首,李惟 岳誅戮矣。自姚令言變起京師,倥傯於奉天之幸;李 懷光憤激稱亂,狼狽於良州之奔,而姑息之政行。吳 少誠殺陳仙奇而為留後,宣武軍擁劉士寧而為留 後,平盧軍推李師古而為留後,魏博軍推田季安而 為留後,宣武軍逐主帥,而李萬容為留後,橫海郡逐 主帥,而程懷信為留後。主威廢落,太阿墮銳,孰非帝 有以致之?其始也,矯代宗之敝,懲宦官之蠹,而杖邵 光超矣。自南衙文臣,贓至巨萬,頗忌宿將,不知倚任, 而宦官之寵專。白志貞則觀察矣,孫榮義則中尉矣, 竇文場則神策矣,霍僊鳴則護軍矣,柏良器則降秩 矣,宮市則有使矣。中宮執柄,勝氣籠霄,孰非帝有以 成之?其始也,罷貢錦服玩生,日不受獻矣。自朱泚之 亂,恨襦褲不獲,慨蕪菁供御,而進奉之路漸繁,雖稅 間架、除陌錢、增商稅,括富商、增稅錢,猶不足以實府 藏;而推肌剝髓,崇聚私貨,以豐瓊林大盈之積。李兼 則有月進,韋皋則有日進,仙客因之而得宰相,嚴綬 因之而遷員外,裴肅因之而遷觀察,李錡因之而錄 用,陽履因之而免罪。政以賄成,蓄怨滋厚,孰非帝有 以啟之?故論者謂「德宗秕政有三:姑息藩鎮,任奄人 聚斂貨財者以此。然猜忌為心,強明自任,延齡以欺 誕而擢寵,陸贄以忠諫而貶逐,陽城以直言而左遷, 張茂宗以尚主而起復,吐蕃以輕信而劫盟,韓全義 以屢敗而歸功,少誠以背叛而復爵」,則秕政之不可 掩者,豈但三者而已哉!順帝嬰疾嗣位,政在叔文,人 情噂𠴲,而八司馬之黨專意,自是交搆從橫。韋皋表 請太子監國,而帝能傳位以安社稷,可謂賢矣。憲宗 元和之初,親賢納諫,與宰相共談為理之要,且曰:「事 有違宜,卿當十論。」而卻毛龜之獻,毀安國之樓,蠲淮、 浙之賦,禁進奉之舉,遣賑恤之使,亦有志於中興者。 是時,天下節度十有五縣,官賦入止於東南八道,杜 黃裳勸帝以法度裁制藩鎮,而帝奮然蕩除猾逆,擒 劉闢於劍南,執李錡於浙西,縛盧從史於昭義,服王 承宗於鎮、冀。其討吳元濟於淮西也,逆盜五發而不 回,霞㝢大敗而不挫,「緋衣小兒用」而天上有口,已被 驅逐。其討淄青也,平李師道六十年之跋扈,而河南 北三十餘州盡遵約束,群逆夷殄,所在𢥠惕,庶乎洗 積年退怯之習,誠不世奇偉之功矣。故《史》稱「剛明果 斷」,良有以也。惜其弓矢未橐,土木已興,閥閱方奏,諫 諍已愎,寵宦官而中貴橫,用盜臣而聚斂急,好進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