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太子》事在十七年,此十七年以後事也。

}}

貞觀 年,李延壽兼修國史,撰《太宗政典》。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李延壽傳》:「貞觀中學士, 以修撰勞,轉御史臺主簿,兼直國史,遷符璽郎,兼修 國史。」

按《舊唐書李延壽傳》:「貞觀中,補太子典膳丞、崇賢館 學士,轉御史臺主簿,兼直國史。嘗撰《太宗政典》三十 卷,表上之。」

貞觀 年,以高馮監修《國史》。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高馮傳》,「馮字季輔,遷中 書令,兼檢校吏部尚書,監修國史。」

高宗永徽元年令張行成令狐德棻許敬宗等修國史以李義府兼修國史以劉延祐撰次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張行成傳》,「高宗即位,封 北平縣公,監修國史。」 按《令狐德棻傳》:「永徽初,復為 禮部侍郎,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遷太常卿。」 按《許 敬宗傳》:「高宗即位,拜侍中,監修國史。」 按《李義府傳》, 「高宗立,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 按《文藝劉延祐傳》: 「伯父引之,永徽初,以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與令狐德 棻、陽仁卿等」撰次《國史》。

永徽二年以李義府監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李義府傳》:「永徽 二年,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尋擢拜中書侍郎同 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

永徽三年,拜褚遂良監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褚遂良傳》,「高宗即位,封 河南縣公,進郡公,再歲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 品,兼修國史。」

永徽四年以崔敦禮監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崔敦禮傳》,「永徽四年,拜 侍中,監修國史。」

永徽 年,以蘇引兼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令狐德棻傳》,「蘇引,蘇州 人,永徽中,累遷起居郎,兼修國史。」

永徽 年,撰《太宗實錄》。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儒學敬播傳》:「永徽後,仕 益貴,歷諫議大夫、給事中。始,播與許敬宗撰《高祖實 錄》,興創業,盡貞觀十四年。至是,又撰《太宗實錄》,訖二 十三年。」 按《令狐德棻傳》:「永徽蘇引以撰《太宗實錄》 勞,加朝散大夫,弘文館學士,論次國史,加朝請大夫, 封餘杭縣男,終司文郎中。」

按《舊唐書敬播傳》:「永徽初,拜著作郎,後歷諫議大夫、 給事中,并依舊兼修國史。又撰《太宗實錄》,從貞觀十 五年至二十三年,為二十卷,奏之,賜帛三百段。」

顯慶元年長孫無忌等表上武德貞觀二朝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長孫無忌傳》:「顯 慶元年,無忌與史官國子祭酒令狐德棻綴集武德、 貞觀二朝史為八十卷,表上之。無忌以監領功,賜物 二千段。」

顯慶二年,以許圉師兼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許紹傳》:「紹少子 圉師,有器幹,博涉藝文,舉進士。顯慶二年,累遷黃門 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三年,以修《實錄》功, 封平恩縣男,賜物三百段。」

龍朔二年改起居郎為左史改祕書省曰蘭臺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百官志》起居郎註:「貞觀 三年置起居郎,廢舍人,龍朔二年曰左史。」

祕書省。龍朔二年,改「祕書省」 曰「蘭臺,監」 曰「大史」 ,少監曰「侍郎」 ,丞曰「大夫」 ,祕書郎曰「蘭臺郎。」

龍朔 年,張大素兼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張公謹傳》:「子大素,龍朔 中歷東臺舍人,兼修國史,著書百餘篇。」

咸亨四年以郝處俊監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郝處俊傳》:「咸亨 四年,監修國史。」

上元二年八月庚子以劉仁軌等監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劉仁軌傳》:「拜太子左庶 子,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八月庚子,太子左庶 子、同中書門下三品、樂成侯劉仁軌為左僕射,依舊 監修國史;中書門下三品,大理卿張文瓘為侍中,中 書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處俊為中書令,監修國史 如故;吏部侍郎、檢校太子左庶子、監修國史李敬元 吏部尚書、兼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依前監」 修《國史》。

調露元年八月丁巳侍中郝處俊左庶子高智周黃門侍郎崔知溫給事中劉景先兼修國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中宗嗣聖 年以武承嗣監修國史按武后年今皆訂正作中宗年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武后本紀垂拱二年二月武承嗣同鳳閣鸞臺三品 按武承嗣傳垂拱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