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敕修《隋史》,其年以內憂去職。今諸本並不載喬等名位。《天文》《律歷》《五行》三志,皆淳風獨作。《五行志序》諸本云褚遂良作。案本傳未嘗受詔撰述,疑祗為一序。今故略其名氏。

隋書部彙考三

唐書藝文志

正史

王劭《隋書》八十卷。

張大素《隋書》三十二卷。

令狐德棻《隋書》八十五卷, 志三十卷。顏師古、孔穎 達、于志寧、李淳風、韋安化、李延壽與德棻、敬播、趙弘 智、魏徵等撰。

吳兢「《隋史》二十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顏師古《隋書》八十五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隋書》三十二卷。張大素撰。

《隋書》八十五卷。

《隋志》:三十卷。

「唐貞觀中,詔諸臣分修《五代史》,顏師古、孔穎達撰次隋事,起文帝作三紀,五十列傳,惟十志未奏。又詔于志寧、李淳風、韋安化、李延壽、令狐德棻共加裒綴,高宗時上之。志寧乃上包梁、陳、齊、周,屬之隋事,析為三十篇,號《五代志》,與書合八十五篇。」 臣按《隋志》極有倫類,而本末兼明,惟《晉志》可以無憾,遷、固以來皆不及也。正為班、馬只事虛言,不求典故實跡,所以三代紀綱至遷八書,固十志幾於絕緒,雖其文彩灑然可喜,求其實用則無有也。觀《隋志》所以該五代南北兩朝,紛然殽亂,豈易貫穿,而讀其書則了然如在目。良由當時區處各當其才,顏、孔通古今而不明天文地理之序,故只令修紀傳,而以《十志》付之。志寧、淳風輩所以粲然具舉。

《隋史》二十卷。吳兢等撰。

《隋書》六十卷。未成,祕書監王劭撰。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隋書》八十五卷。

晁氏曰唐魏徵等撰紀五列傳五十五長孫無忌

等撰志三十,初,詔顏師古、孔穎達修述,徵總其事,序、論皆徵自作。復又詔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同修《五代史志》,無忌上之,詔編第入《隋書》,人亦號《五代史志》。《天文》《律歷》《五行》三志,淳風獨作。陳氏曰「十志」 ,高宗時始成,上總梁、陳、齊、周之事,俗號《五代志》。

夾漈鄭氏曰:「按《隋志》極有倫理,而本末兼明,可以無憾。遷、固以來皆不及也。」

隋書部總論

明顧充歷朝捷錄

楊隋總論

嘗觀《綱目》,書太子贇納妃楊氏,所以著隋公堅得政 之始。贇之殂也,劉芳輩引以輔政,而不臣之跡暴於 行路。天時人事,漸歸堅固。負騎虎之勢者,由是朱扉 一開,燕雀駢集,或以熨斗奉,或以金帶遺,或以應天 受命勸進,甚至忽書生之議,而盡殲宇文之族,使之 影滅跡絕,蕩無炊煙矣。噫!世人不多竇氏女,孰為救 舅氏之患哉?然即位之初,勤於德政,儉約為心,隨才 任官,義倉之制,陳境之復,足以繁枯潤涸。而降叛相 繼,卻而不納一節,深為得體。故百姓繁庶,中外奠安。 大隋皇帝,乃真皇帝也。江東分王三百年而坐收版 籍,豈偶然與?然目不悅《詩》《書》,而性傷於忌刻;愛不全 父子,而牽制於婦人。至其晚年,暗於付託,以貽禍國 家。及陳夫人有更衣之拒,而始信獨孤氏之誤。蕭吉 甫三千二百之卜,蓋亦有以覘其終矣。阿𡡉位東宮, 而地震之變,天下同時,則傾亡之禍,已胚胎於得位 之初,而乃弒君父,烝宣華,殺太子,以肆其醜逆焉。噫! 此兒果堪以承嗣否乎?此果得為真兄弟否乎?自茲 以後,因章仇、太翼之妄,而工土木遊幸之華,宮樹富 剪綵之春,馬上奏《清夜》之曲,行幸所在,有留香草根, 車駕所臨,造觀風行,繒帛纏樹,螢火遍山,靡麗慆 淫情放志,蕩周天元,以好樂而亡國,何不少鑒耶!《製 艷篇》以誇示外國,《幸啟民》而呼韓稽顙,指揮群醜,風 駭雲流,威振八紘,曠世未有。使其抑鋒止銳,坐享豐 亨,則悠「悠六合,皆故物也。」奈何聽裴矩之佞詞,圖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