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郎元文遙敕收曰:「卿舊人,事我家最久,前者之罪,情 在可恕。比令卿為尹,非謂美授,但初起卿,斟酌如此。 朕豈可用卿之才而忘卿之身。待至十月,當還卿開 府。」天統元年,除左光祿大夫。二年,行齊州刺史,尋為 真。其後群臣多言《魏史》不實,武成復敕更審,收又回 換,遂為盧同立傳。崔綽反更附出。楊愔家傳,本無有 魏以來一門而已,至是加此八字。又先云弘農華陰 人,乃改自云弘農,以配王慧龍,自云太原人,此其失 也。尋除開府、中書監。武成崩,未發喪。在內諸公以後 王即位有年,疑於赦令。諸公引收訪焉,收固執宜有 恩澤,乃從之。掌詔誥,除尚書右僕射,總議監五禮事, 位特進。收奏請趙彥深、和士開、徐之才共監。先以告 士開,士開驚辭以不學。收曰:「天下事皆由王,《五禮》非 王不決。」士開謝而許之。多引文士令執筆,儒者馬敬 德、熊安生、權會實主之。武平三年薨,贈司空、尚書左 僕射,諡文貞。有集七十卷。收碩學大才,然性褊,不能 達命體道,見當途貴遊,每以言色相悅。然提獎後輩, 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勿重也。初,河 間邢子才及季景與收並以文章顯,世稱大邢小魏, 言尤俊也。收少子才十歲,子才每曰:「佛助,寮人之偉。」 後收稍與子才爭名,文宣貶子才曰:「爾才不及魏收。」 收益得志。《自序》云:「先稱溫、邢,後曰邢、魏。」然收內陋邢, 心不許也。收既輕疾,好聲樂,善胡舞。文宣末,數於東 山與諸優為獮猴與狗鬥,帝寵狎之。收外兄博陵崔 巖嘗以雙聲嘲收曰:「愚魏衰收。」收答曰:「顏巖腥廋,是 誰所生?羊頤狗頰,頭團鼻平。飯房笭籠,著孔嘲玎。」其 辯捷不拘若是。既緣史筆,多憾於人。齊亡之歲,收塚 被發,棄其骨於外。先養弟子仁表為嗣,位至尚書膳 部郎中。隋開皇中卒於溫縣令。

《儒林傳》:「刁柔,天保初除國子博士,中書舍人。魏收撰 《魏史》,啟柔等與同事。柔性頗專固,自是所聞,收常所 嫌憚。柔在史館未久,逢勒成之際,志存偏黨。魏書中 與其內外通親者,並虛美過實,深為時論所譏焉。」 《外戚傳》:「尒朱文畼聰明儁爽,多所通習,嘗大遺魏收 金,請為其父作佳傳。收論尒朱榮比韓、彭、伊、霍,蓋由 是」也。

《隋書薛道衡傳》:「從子德音,有雋才,起家為游騎尉,佐 魏澹修魏史。史成,遷著作佐郎。」

《魏澹傳》:「澹字彥深,鉅鹿下曲陽人也。祖鸞,魏光州刺 史。父季景,齊大司農卿,稱為著姓,世以文學自業。澹 年十五而孤,專精好學,博涉經史,善屬文,詞采贍逸。 齊博陵王濟聞其名,引為記室。及琅邪王儼為京畿 大都督,以澹為鎧曹參軍,轉殿中侍御史。尋與尚書 左僕射魏收、吏部尚書陽休之、國子博士熊安生同」 修五禮,又與諸學士撰《御覽》。書成,除殿上郎郎中、中 書舍人,復與李德林俱修國史。周武帝平齊,授納言 中士。及高祖受禪,出為行臺禮部侍郎。尋為散騎常 侍,聘陳主。使還,除太子舍人。廢太子勇深禮遇之,屢 加優錫,令注《庾信集》,後撰《笑苑詞林集》,世稱其「博物。」 數年,遷著作郎,仍為太子學士。高祖以魏收所撰書, 褒貶失實,平繪為《中興書》,事不倫序,詔澹別成《魏史》, 自道武下及恭帝,為十二紀,七十八傳,別為《史論》及 例一卷,并目錄,合九十二卷。澹之義例,與魏收多所 不同。其一曰:「臣聞天子者,繼天立極,終始絕名,故《穀 梁傳》曰:『太上不名』。《曲禮》曰:『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 諸侯尚不生名,況天」子乎?若為太子,必須書名,良由 子者對父之稱,父前子名,禮之意也。是以桓公六年 九月丁卯,子同生,傳曰:「舉以太子之禮。」杜預注云:「桓 公子,莊公也。」十二公惟子同是嫡夫人之長子,備用 太子之禮,故史書之於策。即位之日,尊成君而不名, 《春秋》之義,聖人之微旨也。至如馬遷,周之太子,並皆 言名,「漢之儲貳,俱沒其諱,以尊漢卑周,臣子之意也。」 竊謂雖立此理,恐非其義。何者?《春秋》《禮記》,「太子必書 名,天王不言出。」此仲尼之褒貶,皇王之稱謂,非當時 與異代遂為優劣也。班固、范曄、陳壽、王隱、沈約,參差 不同,尊卑失序。至於魏收,諱太子之名,書天子之字, 過又甚焉。今所撰史,諱皇帝名,書太子字,欲以尊君 卑臣,依《春秋》之義也。其二曰:「五帝之聖,三代之英,積 德累功,乃文乃武。賢聖相承,莫過周室,名器不及后 稷,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實,後人之龜鏡也。 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長耳。太祖遠追二十八帝, 並極崇高,違堯舜憲章,越周公典禮。但道武出自結 繩,未師典誥,當須南董直」筆,裁而正之,反更飾非,言 是觀過,所謂決渤澥之水,復去隄防,襄陵之災,未可 免也。但力微天女所誕,靈異絕世,尊為始祖,得禮之 宜。平文、昭成,雄據塞表,英風漸盛,圖南之業,基自此 始。長孫斤之亂也,兵交御座,太子授命,昭成獲免。道 武此時,后緡方娠,宗廟復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實 在獻明,此「之三世,稱諡可也。自茲以外,未之敢聞。」其 三曰:「臣以為《南巢》桀亡,牧野紂滅,斬以黃鉞,縣首白 旗。幽王死於驪山,厲王出奔於彘,未嘗隱諱,直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