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宋書》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宋書》六十五卷。齊孫嚴撰。

《宋書》一百卷。梁尚書僕射沈約撰。

《宋書》三十卷。梁王智深撰。舊六十一卷,殘闕。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宋書》一百卷。

晁氏曰:梁沈約撰。十《本紀》,三十志,六十列傳。齊永明中,約奉詔為是書,以何承天書為本,旁采徐爰之說,頗為精詳。但《本志》兼載魏、晉,失於限斷。又王卲謂其喜造奇說,以誣前代,如「瑯琊王妃通小吏牛氏,生中宗、孝武于路,太后處寢息,時人多有異議」 之類是也。後梁武帝知而不以為非。嘉祐中,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舛謬亡缺,始詔館職讎校。曾鞏等以祕閣所藏多誤,不足憑以是正,請詔天下藏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始集。治平中,鞏校定《南齊》《梁》《陳》二書上之。劉恕等上《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幾亡。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計十卷。最後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焉。

陳氏曰:本何承天、山謙之、蘇寶生所撰,至徐爰勒為一史。起義熙,迄大明,自永光以來,闕而不錄。今《新史》始義熙,終昇明三年,獨缺到彥之《傳》。《館閣書》自謂「其志兼載魏、晉,失于限斷。」 揆以班、馬史體,未足為疵。至其所創《符瑞》一志,不經且無益,其贅甚矣。

《崇文總目》:「其書雖諸志失於限斷,然有博洽多聞之益。今世所傳,文多舛失,參補未獲。」 趙倫之《傳》一卷,今闕。謝靈運《傳文注》訛駮。

水心葉氏曰:「遷、固為《書志》,論述前代舊章,以經緯當世,而漢事自多闕略,蔡邕、胡廣始有纂輯,陳壽、范曄廢不復著。至沈約比次漢、魏以來最為詳悉,唐人取之以補《晉記》,然後歷代故實可得而推。雖去遷、固本意已遠,然古事既不能追,則所當存者,隨世有無而已。但其體煩雜,非復前比,殆成會要矣。學者立乎千」 載之後,攷見始末,當在相承如一日。若姑競遷、固之華,而不求其實,則失之遠矣。

宋書部總論

《明顧充歷朝捷錄》

《劉宋總論》

昔劉裕乘晉祚之衰,丁桓元之亂,起自布衣,生擒數 天子,以得晉鼎,猶復介然於亡國之一夫,而使不得 以匹夫老口誅筆伐,則裕也弒逆之罪,當為天下首 惡矣。故身沒未幾,而二子不得其死;傳世八葉,而六 主不以壽終。古曰:「心很敗國」,此之謂也。義符不綱,身 遭廢弒。文帝以晉文、景以上人而入承大位,考之綱 目,親臨聽訟,重民命也。像寺有禁,予知節也;書鑄渾 儀,予象器也;修孔子廟,嘉尚文也。餞義季而示識饑 苦,誡義恭而勉以寬仁。三十年間,四境之內,戶口蕃 息,講誦相聞,士敦操尚,鄉恥輕薄。朝廷清明,天下安 靜。君子謂「元嘉之治冠江左」,信矣。然黑衣充位,五臣 秉軸,殺道濟而先以長城自壞,取河南而謀於白面 書生,昔人所謂「涉千里而殺騏驎策蹇驢」者也。卒之 嬰兒舞槊,春燕巢木,黔黎蕭條,生靈磔裂,吾重惜美 政之不終焉。迨夫晚年溺於慈愛,而不思速斷於建 立之際,竟使難生慮表,取笑千載,豈非但能裁弟,不 能裁兒之過與?劉劭弒逆,開闢未聞,沈慶之手書密 發,武陵王神兵整辦,而牙下正法,腰領分矣。孝武即 位新亭,未幾而殺南平,殺武昌,由是而義宣反於江 州,竟陵反於廣陵,休茂反於襄陽,骨肉狼籍,朝廷隱 憂。孰非宋主之不德有以致之?甚者沉湎貪淫,大興 土木,恣為侮慢,而王、劉有老傖「老慳」之名;競為狎遊, 而師伯有得雉得盧之擲;拒諫而注弩作色,淫刑而 行哭「不免,厥後子孫殆盡」,豈亦天醜其行乎?玉燭告 殂,子業繼惡受璽,驕惰。興宗已知基禍之主,而穢德 閨門,人倫道盡,剪芟宗姓,心如虎狼,使人邑邑,不能 自保。大臣懷首領之愛,群臣畏口舌之誅,惟願生出 虎口耳。甚有非人理者,困辱諸父,戲侮列祖,悖虐不 道,良心盡亡。蓋自湘中出天子,射鬼竹林堂,而贗天 子已不及熟而弒矣。湘東初即位,而尋陽兵起,所在 皆送款承風,休仁之師方出,而子勛之帝已稱。於乎! 湘東太祖之昭,晉安世祖之穆,雖云均可當璧,然一 淵不兩蛟,一栖不兩雄。今社稷有奉而復尋,干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