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燾傳》:「燾有《唐宰相譜》。」

《陳宓傳》:「丞相俊卿之子,所著有《唐史贅疣》,藏于家。」 《儒林傳》:「胡旦著《唐乘家傳》三百餘卷。」

石介著《唐鑑》,以戒姦臣、宦官、宮女,指切當時,無所諱 忌。

劉羲叟精算術兼通大衍諸曆及修唐史,令專修律 曆天文五行志著《十三代史志》。

《文苑傳》:趙鄰幾,太平興國初召為左贊善大夫、直史 館,後遷左補闕、知制誥,數月卒。嘗欲追補唐武宗以 來實錄,孜孜訪求遺事,殆廢寢食,疾革,唯以書未成 為恨。至淳化中,參知政事蘇易簡因言及鄰幾追補 唐實錄事,太宗遣直史館錢熙往取其書,得鄰幾所 補《會昌以來日曆》二十六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 官志》五卷來上,皆塗竄之筆也。詔賜其家錢十萬。 梅堯臣字聖俞,著《唐載記》二十六卷。

江休復字鄰幾,著《唐宜鑑》十五卷。

劉恕少穎異,書過目即成誦年十三從人假《漢唐書》, 閱月皆歸之。

《石林燕語》:「慶曆五年,賈文元為相,始建議重修《唐書》, 詔以判館閣王文安、宋景文、楊宣懿察、趙康靖概及 張文定、余襄公為史館修撰。刊修未幾,諸人皆以故 去,獨景文下筆。已而景文亦補外,乃許以史槁自隨。 編修官置局于京師者仍舊,遇有疑議取證,則移文 於局中,往來迂遠,書久不及成。是時,歐陽文忠公非」 文元所喜,且方貶出,獨不得與。嘉祐初,文忠還,范蜀, 公為諫官,乃請以《紀志》屬文忠,至五年,書始成。初,文 元以宰相自領提舉官,及罷去陳恭公相,辭不領,乃 命參知政事王文安訖奏書。亦曾魯公以參知政事 領也。

《卻掃編》《新唐書》初成時,韓忠獻公當國,以其出于兩 人,文體不一,恐惑後世,遂建請詔歐陽文忠公別加 刪潤以一之。公固辭,獨請各出名,從之。王銍云 「《畫墁錄》:仁宗深患七史讀之不成文,嘉祐中有詔重 修,唯《唐書》卒業所費緡錢十萬有奇。既進御,翌日,有 《舊唐書》不得毀之諭。久之,諭執政云:『當時何不令歐 陽修為之』?」魏公對曰:「修分作帝、紀、表、志」,

《歸田錄》:梅聖俞以詩知名三十年終不得一館職。晚 年與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歎惜。其初 受敕修《唐書》,語其妻刁氏曰:「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 布袋矣。」刁氏對曰:「君於仕宦,亦何異鯰魚上竹竿耶?」 聞者皆以為善對。

《墨莊漫錄》:歐公于修《唐書》最後至局,專修紀、志而已。 《列傳》則宋尚書祁所修也。朝廷以一書出于兩手,體 不能一,遂詔公看詳《列傳》,令刪修為一體。公雖受命, 退而歎曰:「宋公於我為前軰,且人所見多不同,豈可 悉如己意?」于是一無所易。及書成,奏御史白:舊例修 書只列書局中官高者一人姓名云:某等奉敕撰,而 公官高,當書。公曰:「宋公于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 豈可掩其名而奪其功乎?」于是紀、志書公姓名,《列傳》 書宋姓名,此例皆前未有,自公為始也。宋公聞而喜 曰:「自古文人不相讓,而好相陵掩,此事前所未聞也。」 《緗素雜記》《舊唐書·李藩傳》曰:「王鍔以錢數十萬賂遺 權倖,求兼宰相。權德輿在中書,有密」旨曰:「王鍔可兼 宰相,宜即擬來藩。」遂以筆塗「兼宰相」字卻奏。上云:「不 可。」德輿失色曰:「縱不可,宜別作奏,豈可塗詔耶?」曰:「勢 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別作奏?」事果寢。 又按崔鉉《會要》曰:此乃不諳故事者之妄傳,史官之 謬記耳。既稱奉密旨宣擬,狀中陳論,固不假以筆塗 詔矣。凡欲降白麻,若商量於中書門下,皆前一日進 文書,然後付翰林草麻。制又稱藩曰:「勢迫矣,出今日 便不可止。」尤為疏闊。蓋由史氏以藩有直亮之名,欲 委曲成其美,豈所謂直筆哉!《舊德輿傳》曰:「初,鍔來朝, 貴倖多譽鍔者,上將加平章事,李藩堅執以為不可, 德輿繼奏云云,乃止。今從之。」

《休寧縣志》:「宋松年字德操,登紹興進士第,耽嗜史學, 於唐尤力。為信州錄參。即官所結閣,網羅百氏,關于 唐者萃焉。公退校讎,寒暑不倦,名其閣曰『紬書』。」 《金史移剌履傳》:「世宗方興儒術,詔譯經史,擢國史院 編修官,兼筆硯直長。一日,世宗召問曰:『朕比讀《貞觀 政要》,見魏徵嘉謀忠節,良可稱嘆,近世何故無如徵 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無之,但上之人用與不用耳。」 《文藝黨懷英傳》:「上曰:『今時進士甚滅裂,《唐書》中事亦 多不知,朕殊不喜』。」

《元史裕宗傳》:「每與諸王近臣習射之暇,輒誦講經典、 《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王恂、許衡所述《遼、金帝王行事 要略》等書,從容片言之間,苟有允愜,未嘗不為之洒 然改容。」

《曹元用傳》:元用譯《貞觀政要》為國語,書成行于世。 《楊朵兒只傳》:御史納璘言事忤旨,帝怒叵測,朵兒只 救之,一日至八九,帝不允。後數日,帝讀《貞觀政要》,朵 兒只侍側,帝顧謂曰:「魏徵,古之遺直也,朕安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