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 勘。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 為當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若 訥上其書,坐貶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節度判官。 仲淹使陜西,辟掌書記,修笑而辭曰:「昔者之舉,豈以 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久之,復校勘,進集 賢校理。慶曆三年,知諫院。時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 弼、韓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諫官員,用天下名士,修首 在選中。每進見,帝延問執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張弛, 小人翕翕不便。修慮善人勢不勝數,為帝分別言之。 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 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 以進,其略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 自然之理也。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小人所 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 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反相賊害, 雖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無朋』。君子則不然,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 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故 曰:『惟君子則有朋,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可謂無朋 矣,而紂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謂大朋矣, 而周用以興。蓋君子之朋雖多而不厭故也。故為君 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修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讎。帝獨獎其敢言,面賜五品服, 顧侍臣曰:「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同修起居注,遂知 制誥。故事,必試而后命,帝知修,詔特除之。奉使河東。 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餽餉,修曰:「麟州天 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 其兵駐並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 輸,於策為便。」田,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嵐多禁地廢 田,願令民得耕之,不然將為敵有。」朝廷下其議,久乃 行,歲得粟數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 奏罷十數事。使還,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 河北都轉運使。陛辭,帝曰:「勿為久留計,有所欲言言 之。」對曰:「臣在諫職得論事,今越職而言,罪也。」帝曰:「第 言之,毋以中外為間。」賊平,大將李昭亮、通判馮博文 私納婦女,修捕博文繫獄,昭亮懼,立出所納婦。兵之 始亂也,招以不死,既而皆殺之,脅從二千人分隸諸 郡。富弼為宣撫使,恐後生變,將使同日誅之。與修遇 於內黃,夜半屏人告之故,修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況 脅從乎?既非朝命,脫一郡不從,為變不細。」弼悟而止。 方是時,杜衍等相繼以黨議罷去,修慨然上疏曰:「杜 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賢,而不 聞其有可罷之罪。自古小人讒害忠賢,其說不遠。欲 廣陷良善,不過指為朋黨;欲動搖大臣,必須誣以顓 權。其故何也?去一善人而眾善人尚在,則未為小人 之利;欲盡去之,則善人少過,難為一一求瑕,唯指以 為黨,則可一時盡逐。至如自古大臣,已被主知而蒙 信任,則難以他事動搖。唯有顓權是上之所惡,必須 此說,方可傾之。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 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於內,四 裔相賀於外,臣為朝廷惜之。」於是邪黨益忌修,因其 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居二年, 徙揚州、潁州。復學士,留守南京,以母憂去。服除,召判 流內銓,時在外十二年矣。帝見其髮白,問勞甚至。小 人畏修復用,有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姦利者,其 群皆怨怒,譖之,出知同州,帝納吳充言而止。遷翰林 學士,俾修《唐書》奉使契丹,其主命貴臣四人押宴,曰: 「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爾。」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 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 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譟於馬首,街邏 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加龍圖閣學士、知開 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後,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 亦治旬月。改群牧使。《唐書》成,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 讀學士。修在翰林八年,知無不言。河決商湖,北京留 守賈昌朝欲開橫壟故道,回河使東流。有李仲昌者, 欲導入六塔河,議者莫知所從。修以為「河水重濁,理 無不淤,下流既淤,上流必決。以近事驗之,決河非不 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但勢不能久耳。橫壟功大 難成,雖成將復決。六塔狹小,而以全河注之,濱、棣、德、 博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趨,增堤峻防,疏其下流,縱 使入海,此數十年之利也。」宰相陳執中主昌朝,文彥 博主仲昌,竟為河北患。臺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猶 遷延固位。修上疏以為「陛下拒忠言,庇愚相,為聖德 之累。」未幾,執中罷。狄青為樞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訛 言籍籍,修請出之於外,以保其終,遂罷知陳州。修嘗 因水災上疏曰:「陛下臨御三紀,而儲宮未建。昔漢文 帝初即位,以群臣之言即立太子,而享國長久,為漢 太宗。唐明宗惡人言儲嗣事不肯早定,致秦王之亂, 宗社遂覆。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其後建立英宗,蓋 原於此。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參知政事。修在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