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伏以雲漢章天,舊典弘昭于聖制;車書極地,同文遂 遍于賢關。仰皇極之敷言,對聖人于方策。古訓為式, 徽猷是經,俎豆含輝,藻金生色。臣等誠惶誠恐,稽首 頓首上言:「竊惟帝王之治,莫不以育才為先;俊乂之 興,則必典學是尚。其教統宗于一聖,其文散見于《九 經》。故《易》辨陰陽,號為《八索》;而《書》陳政事,約有百篇。四」 始以詠性情,三禮相為經傳。經則有禮儀威儀之辨, 記則有大戴、小戴之傳。九旨三科,志嚴魯史。天經地 義,行在《孝經》。以及洙泗之徒,共成齊魯之論。文雖時 顯而時晦,道則愈久而愈明。譬彼天文,燦七曜二樞 之順軌;方諸地紀,同五嶽四瀆之流形。顧秦火之餘, 幾遇《詩》《書》之厄。自孔壁之出,猶云傳錄之艱。家有賜 書,班生惜而不借;籍存祕帙,蘇昌泄以為尤。在漢熹 平,石經始立;及周廣順,木本斯行。觀摹弗及于遐陬, 印鬻率入于市道。貧士至編摩于蒲柳,名流或手錄 于巾箱。眾理思辨于全牛,寡學實慚于半豹。殺青兼 兩,畏罹漢吏之譏;自表一車,難冀晉臣之遇。豈期甕 牖繩樞之子,獲睹金匱石室之藏。惟聖人善與人同, 聖主惠而不費。茲蓋伏遇聰明天縱,問學日新。比歲 求言,無負天心之仁愛;一經補吏,深貽世祿之箕裘。 謂宰相須用讀書,人以五行益重經術。士設直廬于 祕閣,屬文苑以校讎。當疆場偃武之餘,舉庠序右文 之治。崇樂正之四術,兼陳《禮》《樂》《詩》《書》,本漢氏之七經。 益以《孝經》《論語》。假青編于白士,冀素食于鴻儒。游之 于緇帷之林,錫之以縹緗之富。二帝三王之道,燦然 前陳;百家眾技之流,略焉弗取。耳笙簧而目珠玉,州 藏墳典之書,食雞蹠而襲狐裘。人擅紛綸之譽,聲教 遍馳于禹跡,文章昭布於堯言。《易》象《春秋》,不獨《周禮》 之在魯;聲名文物,豈徒《韶》《箾》之聞齊?信聖經之日月 中天,靡容光而不照。見斯道如江河,行地於中衢而 置尊。將俾味道于鉛黃,豈曰邀榮于青紫。臣等學慚 牆面,才謝宅心。運際清時,無假求觀于祕府;居多黃 卷,何須庸作于書家。分部品題,略依甲乙丙丁之次。 升堂入室,如聞金石絲竹之聲。敢不口誦心維,躬行 力踐。體剛柔之大分,守精「一之真傳。求性情于無邪, 罔斯須而不敬。尊王黜霸,資父事君。凡尼父之微言, 咸潛心而願學。開卷有益神智,矧茲載籍之多,半部 可致太平。務究窮經之用。窺牖中之白日,以精而明; 感太乙之青藜,實昌而博。學成麟角,不徒比數于牛 毛;妙契斲輪,毋使含譏于《書》簏。庶因《菁莪》之育,少酬 豐芑之仁。」伏願集群聖之大成,金聲玉振;懋哲王之 典學,日就月將。經正則庶民興,聖作而萬物睹。觀民 為治,丕昭敷教之寬;以經法天,默契無言之代。臣等 無任《云云》。

《擬進十三經註疏表》
程文

伏以奎壁星躔,帝學益隆;稽古圖書運啟,宸衷獨鬯。 《橫經》編摩,殫先哲之遺言,章句奏微臣之薄技。用發 酉山之籍,敬塵乙夜之觀。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上言:「竊惟羲繩既易,三星刻石以摛華;堯檢初呈,五 老浮河而闡祕。元訓珠飛于往哲,竹素成園;繁文綺 合于末師,丹青充棟。笙簧坑乎秦焰,枝葉漫于漢庭。」 略以七分,詎是足千雞跖;部區四類,寧非學萬牛毛。 邕定書碑,摹寫致車;填太學雄觀,蠲俸標題煩筆,賜 上方十席增榮。戴說競通,碎義百條,取要呈祥,割裂 全書。如欲粉澤皇猷,必藉旁搜洪帙。況經籍傳心于 往聖,而注疏漱潤于先儒。妙籥管三,宏綱總百,美刺 兼備,經曲具明。得鼠辨文而《爾雅》斯著;獲麟絕筆,而 《三傳》迭興。孝行善言,兩部,揭日星於萬祀;敷仁揚義, 七篇,接洙泗于一源。雖諸家訓詁,不用總歌鼓吹;而 列代表章,無異允作龜鑑。運不中天,文幾墜地。茲蓋 伏遇神摛載玉,道契寢成,隆孝養于兩宮,晨鐘長樂; 勤詢諮于三事。晝漏金華,拓地軸以登皇,樹威稜于 警異。掩天紘而踐帝,開昌籙于元同。謂太學為賢士 所關,宜先藜照;而《註疏》乃聖經之翼,當辨豕迷。爰採 葑菲之言,特新剞劂之令。假編繙以歲月,字字祛韓 昶之訛;極讎校于雌黃,人人取邢卲之適。是以今編 煥古,舊典增新。鐫刻精明,照徹類西秦之鏡;篇章煥 發,導迷同指南之車。編可謝韋,璧寧求魯。經緯燦于 掌上,損益具在目前。博極萬殊,肯貽搦生勤學之誚; 深茲左癖,頓開《墨守》痼疾之疑。窺星炳之素文,瞻巖 高之英氣。陰陶帝虎徒嗟脫簡驚心,璀璨珠璣。今喜 新編觸手,迴環展誦,昭哉龍馬呈祥;反覆思維,恍矣 聖賢對語。金匱石室,光連璧水生輝;芝檢蘭函,色映 雲霞絢綵。綜方冊而面命,何如遊市肆洛「陽;挈正印 以耳提,不必瞻天球東壁。」蓋誠一王不刊之盛典,而 萬世有賴之鴻編也。臣等學類豹斑,才慚麟角,鐸聲 未能振魯,竽吹竊已混齊。涉文字以來之書,粗能成 誦;乘斯文未墜之統,謂必可師。卷帙恭成,函封敬進。 伏願元探畫前之旨,奧窺紙上之言。《畋索》《獵墳》,得意 于筌蹄之外;含宮嚼徵,忘象于糟粕之中。《詩》《書》禮樂 致太平。民擊壤,士弦歌。堯鏡常輝于億載中正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