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外史儒林楊廉傳》:「廉字方震,豐城人。父崇,永州 知府,受業吳與弼門人胡九韶。廉承家學,早以文行 稱。舉成化末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授南京戶 科給事中。明年,京師地震,劾用事大臣。五年,以災異 上六事:一、經筵停罷時宜日令講官更直待問;二、召 用言事遷謫官,不當限臺諫及登極以後。三,治兩浙」、 三吳水患,停額外織造,四,召林下恬退諸臣,五,刪法 司條例,六災異,策免大臣。永言遇大政宜召大臣面 議,給事御史隨入駁正,帝頗納之。吏部尚書王恕被 讒,廉請斥讒邪,無為所惑。母喪,服闋,起任。刑科請祀 薛瑄,取《讀書錄》貯國學。明年三月,有詔以下旬御經 筵。廉言:「故事,經筵一月三舉。苟以月終起,以月初罷, 則進講有幾。且經筵啟而後日講繼之。今遲一日之 經筵,即輟一旬之日講也。」報聞。以父老欲便養,復改 南京兵科。中貴李廣死,得廷臣通賄籍,言官劾賄者。 帝欲究而中止。廉率同官力爭,竟不納。已,請申明祀 典,謂宋儒周、程、張、朱從祀之位,宜居漢、唐諸儒上。闕 里廟當更立木主。《大成》本樂名,不合諡法。皆不果行。 遷南京光祿少卿。正德初,就改太僕,歷順天府尹。時 京軍數出,車費動數千金,廉請大興遞運所餘銀供 之。奏免夏稅萬五千石。慮州縣巧取民財,置歲辦簿, 吏無能為奸,奏升昌平為州,轄密雲、順義、懷柔三縣。 乾清宮災,極陳時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禮部 右侍郎。帝將南巡,上言:「巡狩之典,惟唐、虞可行。自夏 以後,太康有距河之厄,昭王有膠舟之變,秦王召博 浪之擊,隋煬起突厥之謀。《祖訓》謂帝王居處,常懷警 備,內宮及帶刀人員不可太遠。如元英宗夜遇害,惟 左右太遠致然,況可微服輕騎,馳驅於萬里哉?」不報。 帝駐南京,命百官戎服朝見,廉不可。乞用常儀,更請 謁見太廟。俱報許。世宗嗣位,就遷尚書。廉與羅欽順 善,為居敬窮理之學,文必根《六經》,自禮樂、錢穀至星 歷算數,具識其本末。學者稱月湖先生。嘗以帝王之 道莫切於大學,自為給事,即上言進講宜先《大學衍 義》。至是首進《大學衍義節略》,帝優詔答之。疏論《大禮》, 引程頤、朱熹言為證。且言:「今異議者率祖歐陽修,然 修於『考』之一字,雖欲加之於濮王,未忍絕之於仁宗。 今乃欲絕之於孝廟,此又修所不忍言者。」報聞,八疏 乞休,至嘉靖二年,賜敕馳驛給夫廩如制。家居二年 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羅欽順

按《明外史儒林羅欽順傳》:「欽順,字允升,泰和人。弘治 六年進士及第,授編修,遷南京國子監司業,與祭酒 章懋以實行教士。未幾,奉親歸,因乞終養。劉瑾怒,奪 職為民。瑾誅,復官,上獻《納愚忠疏》,不報。遷南京太常 少卿,再遷南京吏部右侍郎,入為吏部左侍郎。世宗 即位,命攝尚書事,上疏言:久任超遷,法當疏通。不報。」 大禮議起,欽順請慎大禮以全聖孝,不報。遷南京吏 部尚書。省親乞歸,改禮部尚書。會居憂,未及拜,再起 禮部尚書,辭。又改吏部尚書。下詔敦促。再辭,許致仕, 有司給祿米。時張璁、桂萼以議禮驟貴,秉政樹黨,屏 逐正人。欽順恥與同列,故屢詔不起。里居二十餘年, 足不入城市,日居學古樓,潛心格物致知之學,王守 仁以心學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師之。欽順致書守仁, 略曰:「『聖門設教,文行兼資博學,於文厥有明訓。如謂 學不資於外求,但當反觀內省,則正心誠意』四字亦 何所不盡,必於入門之際,加以格物工夫哉!」守仁得 書,亦以書報,大略謂:「理無內外,性無內外,故學無內 外。講習討論,未嘗非內也;反觀內省,未嘗遺外也。」反 復二千餘言。欽順再以書辨曰:「執事云:『格物者,格其 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 其物之心也;誠意者,誠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 之知也』。自有《大學》以來,未有此論。夫謂格其心之物, 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凡為物也。三謂正其物之 心,誠」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為物也一而已矣。就 三而論,以程子格物之訓推之,猶可通也;以執事格 物之訓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論,則所謂物,果何 物耶?如必以為意之用,雖極安排之巧,終無可通之 日也。又執事《論學書》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各得其理者, 格物也。」審如所言,則《大學》當云「格物在致知」,不當云 「致知在格物,與物格而後知至矣。」書未及達,守仁已 歿。欽順為學,專力於窮理。存心知性,初從釋氏入,既 悟其非,乃力排之,謂:「釋氏之明心見性,與吾儒之盡 心知性,相似而實不同。釋氏之學,大抵有見於心,無 見於性。今人明心之說,混於禪學,而不知有千里毫 釐之謬。道之不明,將由於此。」欽順有憂焉。為著《困知 記》,自號「整庵。」年八十三卒。贈太子太保,諡文莊。

呂柟

按《明外史儒林呂柟傳》:「柟字仲木,高陵人,別號涇野, 學者稱涇野先生。正德三年,登進士第一,授修撰。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