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既而屢夢見之,最後乃夢夫子手授所較六經,字畫 如新,由是深有感發,始悟所解經多徇舊說為非是, 乃作《思古吟》十章,極言聖人德容之盛,上達於文王、 周公。秩滿即歸,閉門授徒以養親,不復言仕。嘗以為 去聖久遠,經籍殘闕,傳注家率多傅會,近世儒者又 各以才識求之,故議「論雖多,而經旨愈晦。必積誠研 精,有所悟入,然後可以窺見聖人之本真。」乃揭《六經》 中疑義千有餘條,以示學者。既乃盡悟失傳之旨,自 言「每於幽閒寂寞,顛沛流離,疾病無聊之際得之。及 其久也,則豁然無不貫通。自天地定位,人物未生已 前,沿而下之,凡邃古之初,萬化之原,載籍所不能具 者,皆」昭若發蒙,如示諸掌,然後由伏羲、神農、五帝、三 王以及春秋之末,皆若身在其間而目擊其事者。於 是《易》、「《春秋》傳注」之失,《詩》《書》未決之疑,《周禮》非聖人書 之謗,凡數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渙然冰釋,各就條 理。故於《易》以明象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 公之意為主,而其機括則盡在《十翼》。作《十翼舉要》。《忘 象辯》《象略辯同論》於《春秋》,以明書法為主,其大要則 在考覈《三傳》以求向上之功,而脈絡盡在《左傳》,作《三 傳義例考》,筆削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辯》《諸侯娶 女立子通,考》《魯隱公不書即位義》,《殷周諸侯禘祫考》, 《周廟太廟單祭合食說》,作《丘甲辯》,凡如是者十餘通, 以明古今禮俗不同,見虛辭說經之無益。嘗言學者 必悟經旨廢失之由,然後聖人本意可見。若《易象》與 《春秋》書法廢失大略相似,苟通其一,則可觸機而悟 矣。又懼學者得於創聞,不復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 發,乃作《易學濫觴》《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 其於禮學,則謂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而實淺,作《禮 經復古正》言。如王肅混郊丘廢五天帝,併崑崙神州 為一;趙伯循言「王者禘其始祖之所自出,以始祖配 之,而不及群廟之主」;胡宏家學不信《周禮》,以社為祭 地之類,皆引經以證其非。其辯釋諸經要旨,則有《六 經補注》;詆排百家異義,則取杜牧不當言而言之義, 作《翼經罪言》。近代覃思之學,推澤為第一。吳澄嘗觀 其書,以為平生所見,明經士未有能及之者,謂人曰: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楚望真其人乎!」然澤雅 自慎重,未嘗輕與人言。李泂使過九江,請北面稱弟 子,受一經,且將經紀其家。澤謝曰:「以君之才,何《經》不 可明,然亦不過筆授其義而已。若余,則於艱苦之餘 乃能有見。吾非卲子,不敢以二十年林下期君也。」泂 歎息而去。或問澤:「自閟如此,寧無不傳之懼?」澤曰:「《聖 經》興廢,上關天運,子以為區區人力所致耶?」澤家甚 窶貧,且年老,不復能教授。經歲大祲,家人采木實草 根以療饑,晏然曾不動其意,惟以聖人之心不明,而 經學失傳,若己有罪為大戚。至正六年卒,年八十七。 其書存於世者十二三,門人惟新安趙汸為高弟,得 其《春秋》之學為多。

蕭㪺

按《元史儒學蕭㪺傳》:「㪺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 中,遂為奉元人。㪺性至孝,自為兒時,翹楚不凡,稍出 為府史上官,語不合,即引退,讀書南山者三十年。製 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翫誦不少置,於 是博極群書,天文、地理、律曆、算數靡不研究。」侯均謂: 「元有天下百年,惟蕭惟斗為識字人,學者及其門,受」 業者甚眾。嘗出,遇一婦人失金釵,道旁疑㪺拾之,謂 曰:「殊無他人,獨翁居後耳。」㪺令隨至門,取家釵以償。 其婦。後得所遺釵,愧謝還之。鄉人有自城中暮歸者, 遇寇欲加害,詭言:「我蕭先生也。」寇驚愕釋去。世祖分 藩在秦,辟㪺與楊恭懿、韓擇侍秦邸。㪺以疾辭,授陝 西儒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為賀,使一 從史先詣㪺舍。㪺方汲水灌園,從史至,不知其為㪺 也,使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冠帶迎賓,從史見㪺有 懼色,㪺殊不為意。後累授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改 集賢侍讀學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諭德, 扶病至京師。入覲,東宮,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 故也。尋以病力請去職。人問其故,則曰:「在禮,東宮東 面,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俄除集賢學士、國子祭 酒,依前右諭德。疾作,固辭而歸,卒,年七十八,賜諡貞 敏。㪺制行甚高,真履實踐,其教人必自小學始。為文 辭,立意精深,言近而指遠,一以洙、泗為本,濂、洛、考亭 為據。關輔之士,翕然宗之,稱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 禮說》、「《小學標題駁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於世。

韓擇

按《元史蕭㪺傳》:「韓擇,字從善,亦奉元人。天資超異,信 道不惑。其教學者,雖中歲以後,亦必使自《小學》等書 始。或疑為陵節勤苦,則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 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擇尤邃禮學,有質問者, 口講指畫無倦容。士大夫游宦過秦中,必往見擇,莫 不虛往而實歸焉。世祖嘗召之赴京,疾不果行。其卒」 也,門人為服《緦麻》者百餘人。

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