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淡於宦情,乃其名更出諸李上云。

陳庸

按《明外史儒林陳庸傳》:「『庸字秉常,南海人。好古力學, 舉成化十年鄉試,師事陳獻章。獻章示以自得之學, 謂我然,子亦然,我否,子亦否,然否由我,於子何有』?庸 深契之,自是潛心靜坐,多所自得。羅倫、莊昶望重一 時,少許可,遇庸輒心服。年踰五十,親友強之仕,始赴 選,授荊門州同知。到官五日,不能隨時俯仰,輒棄官」 歸,足不履城郭。督學副使王弘欲見之,不可得。病革, 沐浴更衣,設「獻章」像,焚香再拜而卒,年八十有六。所 著有《東峰語錄》。

林光

按《明外史儒林林光傳》:「光字緝熙,東莞人。好學,博綜 經史。初得吳澄《論學》諸書,大感悟,建得趣亭,日讀書 涵養其中。舉成化元年鄉試,五年,邂逅陳獻章於京 師,與語大悅,從歸江門,曰:『吾得師矣』。遂執贄為弟子, 獻章亦深許之。已而築室欖山,往來叩擊者十餘年。 玩心神明,學多自得。總督朱英勸之仕,不應。父喪既」 除,母強之仕。二十年,始以會試乙榜,除平湖教諭。勉 學者探本窮源,反身修行,一時多率教。弘治初,疏陳 「敦風化、養廉恥」二事,孝宗納之。巡視侍郎彭韶待以 賓師禮。嘗主考福建、湖廣,分考順天鄉試,得士為多。 舉卓異,改兗州教授。以母年高,乞近地便養,吏部不 許。未踰年而母卒,頗為獻章所責。服除,起官嚴州,歷 國子博士、襄府左長史。致仕歸,年八十一而卒。先常 有言:「所謂求道者,在自得耳。讀盡天下書,說盡天下 理,無自得處,終是閒也。」其有得於師門如此。自獻章 獨證本心,鄙先儒傳註為糟粕,故出於其門者,多不 務著述云。

魏校

按《明外史儒林魏校傳》:「校字子才,崑山人。弘治十八 年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每訊重囚, 齋居默念,務期得情。會審監刑眾彩衣涖事,事訖宴 飲為歡。校獨慘然淡服,不飲酒食肉。守備中官劉瑯 驕恣,他人望塵奔謁,校獨不往。瑯蔑視法官,時判牒 至,莫有抗者,校獨行意自如。有經歷姚元者,從子利」 其貲,誣以姦狀,賄校為之地,校竟直之。暇則與諸曹 郎余祜、夏尚樸、王道輩講明正學,時望蔚然。正德九 年召為職方郎中。時江彬方握重兵,而寧王宸濠顯 有異志,遂移疾歸。世宗嗣位,用薦起廣東提學副使, 力以師道自任。崇德行,略文藝,毀淫祠,興社學,禁火 化,厚人倫,諸生咸以為得師。曹溪僧寺有唐慧能相 傳衣缽,取而焚毀之,曰:「無使惑世誣民也。」嘉靖二年 大計群吏,詔治行卓異者賜衣及宴其在任者。撫按 官遣人賚賜綵幣羊酒,校與焉。尋以憂去。五年復計 群吏,科道官拾遺,坐校不及,當調。吏部言校學行素 優,以嚴召謗,不當謫。乃以故官起江西兵備,改河南, 復督學政。七年召為太常少卿,移大理。明年三月遷 國子祭酒,直經筵。八月以進講不稱旨,復為太常少 卿,進本寺卿,致仕。二十年,言官會薦,報罷。又四年卒。 贈禮部右侍郎,諡恭簡。鄉人立祠祀之。校之學,私淑 於胡居仁,以立本研幾為主,慎獨以通於性命,稽古 以協於明誠,始博而終約,貫動靜而一之,為近世儒 宗。學者稱莊渠先生。始與王守仁論學,守仁言「心體 常動校」,怫然起去。晚而悔之,謂恨不究極其說。初疑 象山為禪,後始知為坦然大道。其於居仁主敬宗旨, 又稍變矣。著有《大學指歸》《六書精蘊》諸書。

倪復

按《明外史儒林倪復傳》:「復字汝新,鄞人。性端嚴嗜學, 窮探幽渺,務得指歸。嘗曰:士生程朱後,已幸有坦途 矣,更欲立門戶與抗耶?尤精於鍾律,潛思𪐝解,能通 其妙。篤於孝友,親喪哭泣,遂成目疾。束修之饋,不入 私室,一以資諸弟。檢身以禮,市肆優場,未嘗一涉足, 人嚴憚之。或群居談謔,復至則寂然斂聲。嘗與郡中」 士大夫雅集,復最為宿老,久遲不至,或請虛上席先 飲。及樂奏,一客言:「倪先生至門聞樂聲必返矣。」偵之 果然,乃傾一座,造門謝過。復曰:「是亦何傷?但異時有 長者客,尚須待之耳。」師道甚尊,而喜引掖後進。通政 余本其高第也。所著有《易繫辭解》《中庸解》《正蒙發微》 《皇極經世通解》《鍾律通考》《〈閒居漫讀〉、記》,《禘祫議》,《救災 集議》,《濬湖議》,《觀古錄》《東巢雜著》,《壺齋問答》,《見聞欄楯》, 《畏齋稿》諸書。

戴圭

按《明外史儒林倪復傳》:「同邑戴圭,字秉誠,踐履篤實, 嘗語人曰:『學須謹獨,誠意以修身,不怨天,不尤人』。久 之,自與天一。同里張邦奇聞而亟稱之。其門人汪玉 有言:『吾執業戴先生門。先生年甫三十餘,貌莊氣和, 言簡重,動止合矩矱。即舉業而時迪以古人之道,迄 於今思之不忘。其善教入人如此。所著有《易經大旨》 《四書要略》』。」

汪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