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徵至。論經史貫串古今,除國子博士。帝御奉天殿, 召俶等曰:『經學必宗孔子,毋以儀秦縱橫。俶請以正 定《十三經》頒示天下,屏《戰國策》及陰陽讖卜諸書,勿 列學宮。明年,擇諸生穎㧞者三十五人,命俶專領之, 教以古文。尋擢李擴、黃義等入文華、武英二堂說書』」, 皆見用。九年,御史臺言:「博士俶以《詩經》教成均四年, 其弟子多為方岳重臣及持節各部者,今年逾懸車, 請賜骸骨。」乃進俶秩,以翰林院待制致仕,賜內帑錢 治裝,宋濂率同官暨諸生千餘人送之。卒,年八十一。

錢宰

按《明外史錢宰傳》:「宰字子予,會稽人,吳越武肅王十 四世孫。至正間中甲科,親老不仕。洪武二年,徵為國 子助教。作《金陵形勝論》,歷代帝王廟樂章,皆稱旨。居 數年,乞休,進國子博士,賜敕遣歸。二十七年,帝觀蔡 氏《書傳》象緯運行,與朱子《詩傳》相悖,其他註與鄱陽 鄒季友所論有未安者,徵天下宿儒訂正之。兵部尚」 書唐鐸舉宰及致仕編修張美和、助教靳權等行人, 馳傳徵至,命學士劉三吾總其事。江東諸門酒樓成, 賜百官鈔宴其上,宰等賦詩以獻。帝大悅,諭諸儒年 老願歸者先遣之。宰年最高,請留。帝喜。書成,賜名《書 傳。會選》頒行天下,厚賜宰等,令馳驛歸。宰卒,年九十 六。

桂彥良

按《明外史桂彥良傳》:「彥良名德偁,以字行,慈谿人。元 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學教授,罷歸。 張士誠、方國珍交辟,不就。洪武六年,徵詣公車,以白 衣賜宴,授太子正字。帝嘗出御製詩文,彥良就帝前 誦,聲徹殿外,左右驚愕,帝嘉其朴誠。時選國子生蔣 學等為給事中,舉人張唯等為編修,肄業文華堂。命」 彥良及宋濂、孔克表為之師。嘗從容有所咨問,彥良 對必以正。帝每稱善,至書其語揭便殿。七年,長至詞 臣,撰《南郊祝文》,用「予」、「我」字,帝以為不敬。彥良曰:「成湯 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王祀文王之詩曰『我將我享』, 古有此言。」帝色霽,曰:「正字言是也。」遷晉王府右傅,帝 為文賜之。彥良入謝,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對曰: 「臣不如宋濂、劉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 彥良至晉,製《格心圖》。獻王後更王府官制,改左長史。 朝京師,上《太平十二策》。帝曰:「彥良所陳,通達事體,有 裨治道。」世謂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彥良,可謂通儒矣。 十八年請告歸,卒。福王時,追諡敬裕。帝開國初,特重 師傅。既命宋濂教太子,而諸王傅亦慎其選。彥良與 陳南賓、蕭岐等皆宿儒老生,

錢唐

按《明外史錢唐傳》:「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學敦行。洪武 元年,舉明經,對策稱旨,特授刑部尚書。二年,詔孔廟 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闕上疏, 言:『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遵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 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侍郎程徐亦力爭之,帝不聽,久 之,乃用其言。帝嘗覽《孟子》,至『草芥寇讎』語,輒廢卷,謂」 非臣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 唐抗疏入諫曰:「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時廷臣無不 為唐危,幸帝鑒其誠懇,不之罪。其後配享旋復,然卒 命儒臣修《孟子》節文云。唐為人彊直,一日詔講《虞書》, 唐陛立而講,或糾唐草野,不知君臣禮。唐正色曰:「以 古聖帝之道陳於陛下,不跪不為倨。」又嘗諫宮中不 宜揭《武后圖》,忤旨,待罪午門外竟日。帝悟,賜飯,即命 撤圖。未幾,謫壽州,卒。

程徐

按《明外史錢唐傳》:「程徐,字仲能,鄞人,元名儒端學子 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由校書郎歷官兵部尚書, 致仕。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歲兒與女瓊赴井死。洪 武二年,偕危素等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諫疏曰: 『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與孔子通祀天下。社稷者,生 民之本;三皇者,開極之主,而孔子者,萬世之師。民非 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 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 於經,儀範百世,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 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 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 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若謂孔 子之神不能一日盡歆天下之祀,則三皇、后稷亦皆 人鬼,仍得通祀,又何說焉?宜於春秋仲月上丁,遣使 致祭於曲阜林廟,仲丁致祭於京師廟學。令天下府 州縣於季丁通祀焉。則既有等殺之節,無褻瀆之嫌, 崇功報本之道,庶無遺憾。」不聽。三年,陞尚書,卒。徐精 勤通敏,能文工詩,有《遺集》傳於後。

方孝孺

按《明外史方孝孺傳》:「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 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傳。孝孺生時,有大星墮其 所,幼警敏,雙眸炯炯如電,讀書日盈寸,鄉人目為小 韓子。年十四、五,從父宦遊齊魯間,覽古聖賢遺跡,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