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七卷目錄

 周禮部彙考一

  周成王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一則 成帝河平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後漢章帝建初一則 順帝熹平一則 靈帝永和一則

  齊太祖建元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宣帝天定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大統一則 恭帝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代宗大曆一則 德宗貞元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宋真宗咸平三則 景德二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慶曆一則 皇祐一則 至和一

  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豐三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一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二

  則 光宗紹熙一則 寧宗嘉定一則 理宗淳祐一則

  金廢帝天德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明建文帝建文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七卷

周禮部彙考一

《周》

成王六年周公制周官禮周公攝政之六年實成王之六年按禮記明堂位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服

正義序:成王幼弱,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所制之禮,則《周官、儀禮》也。

按:《周禮》鄭元序:「周公營洛邑於土中七年,作《六典》,謂 之《周禮》。致政成王以授之。」

按:《周禮》賈公彥序。唯有鄭元遍覽群經,知《周禮》者,乃 周公致太平之跡。

按《朱子語錄》:此經周公所作,但當時行之,恐未能盡 後聖雖復損益可也。至若肆為排觝訾毀之,則愚陋 無知之人耳。

《漢》

文帝 年樂人竇公獻周官宗伯大司樂之章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按《漢書藝文志》:「六 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 其書,乃得《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

武帝年河間獻王得周禮獻之藏祕府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河間獻王傳》,「河 間獻王德,修學好古,所得書皆古先秦舊書,《周官》《尚 書》之屬。」

按《隋書經籍志》,漢時有李氏,得《周官》。《周官》蓋周公所 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獻王購 以千金不得,遂取《攷工記》以補其處,合成六篇奏之。 按唐賈公彥序《周禮興廢》:《周官》,孝武之時始出,祕而 不傳。《周禮》後出者,㠯其始皇特惡之故也。是以《馬融 傳》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灋,其政酷烈,與《周官》 相反。故始皇禁挾書,特疾惡,欲絕滅之搜求,燒焚之 獨悉,是㠯隱藏百年。孝武始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 路,既出於山巖屋壁,復入於祕府,五家之儒莫得見 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始得 列序,著於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㠯《考工記》足成之。」 按宋鄭樵《三禮總辨》,「《周禮》一書,至武」帝時,河間獻王 得之於女子李氏,失其《冬官》,以《考工記》足之。獻於武 帝時,藏之祕府。五家之傳,莫得見焉。

五家傳:弟子高堂生、蕭奮、孟卿、后蒼、大小戴。

按:元吳澂《三禮敘錄》:「景帝子河間獻王好古學,購得 《周官》五篇。武帝求遺書得之,藏於祕府,諸儒皆莫之 見。」

成帝河平 年劉歆校祕書以周禮闕冬官以考工記足成之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賈公彥序《周禮廢興》《馬 融傳》云:「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 始得列序著於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㠯《考工記》足 成之時,眾儒並出,共排㠯為非是,唯歆獨識。其年尚 幼,務在廣覽博觀,又多銳精於《春秋》末年,乃知周公 致太平之跡具在斯。

哀帝建平 年命劉歆卒父業歆㠯周禮著於錄略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賈公彥序周禮廢興按藝文志云成帝時㠯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

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書經傳諸子詩賦,向輒 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 子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奏其《七略》,故有《六藝》《七 略》之屬。歆之錄,在於哀帝之時,不審馬融何云,至孝 成皇帝,命劉向子歆考理祕書,始得列序著於《錄略》 者,成帝之時,蓋劉向父子並被帝命,至向卒,哀帝命 歆卒父所修者,故今文「乖理」則是也。按馬融作成帝時賈公彥作哀

帝時,《隋書》以《考工記》獻王補之,賈公彥謂劉歆足成之,俱並存以俟考。

按元吳澂《三禮敘錄》:「《周官》五篇。哀帝時,劉歆校理祕 書,始著於錄略,以《考工記》補《冬官》之闕。」歆門人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