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探微,即細而繹大,成《周禮傳詁》數十卷,以為百世繼 周而治,必出於此。」嘉靖中,以兵燹家燬,困甚,乃流寓 江西泰和,以其書就正羅洪先,洪先未之省也。閱五 年,與居游,久乃稍稍讀其書,禮敬之,與辨難累三月, 始大服。於是翰林陳昌積首以師禮事之,而侍郎何 遷為之刊本。未竟,胡松來巡撫江西,卒刊之,書遂行 於世。

《郝敬傳》:敬杜門謝客,專務著述,《周禮》等咸為之解。 《文苑傳》:王冕嘗倣《周官》著書一卷,曰:「吾未即死,持此 遇明主,伊呂事業不難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 傳《經錄餘話》:宋濂字景濂,歷學士承旨,於學無所不 通,著有《周禮集註》。

《祁門縣志》:「汪克寬字德一,洪武初,遣使以禮幣徵,修 《元史》,書成授官,固辭還,著《周禮類要》。」

《傳經錄餘話》:「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秀爽奇敏,師事 黃溍。洪武初,授江西儒學提舉司校理,遷起居注、同 知南康府事。召修《元史》,為總裁官。書成,擢翰林待制 兼國史編修。奉使雲南,為梁王把都所害。其遺文有 《華川集》《玉堂雜著》諸書。正統間,追贈翰林學士,諡忠 文。所著有《周官官名》《急就章》一篇。」

方孝孺,字希直。建文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讀。明年遷 侍讀學士,與董倫同侍經筵。帝好文,日與孝孺討論 《周官》法度。所著有《周禮考次目錄》一卷。

《鄞縣志》:「黃潤玉字孟清,歷提督學政,謫含山知縣,著 有《周禮題解》。」

《廬陵縣志》:「陳鳳梧字文鳴,號靜齋。弘治丙辰進士,官 吏部侍郎,贈工部尚書。著有《周禮合訓》五卷。」

《鎮江府志》:「丁禮,字思敬,丹徒人。以耆年辟知南陽府, 入覲,進《周禮注》,成祖賞之。」

《江西通志》:「何喬新字廷秀,廣昌人。吏部尚書文淵之 子。景泰辛未進士,仕至刑部尚書,贈太子少傅,諡文 肅。著《周禮集注》七卷,《周禮明解》十二卷。」

《海鹽縣志》:「吳昂字德翼,弘治乙丑進士,官至福建布 政司。著《周禮音釋》。」

《蘇州府志》:「桑悅字民懌,舉成化乙未鄉試。家貧無書, 從肆中鬻得,讀過輒焚去。著《周禮傳解》。」

《嘉興縣志》:「陳深字子淵,嘉靖乙酉舉人,任雷州府推 官,著《周禮訓注》十八卷。」

《同安縣志》:「李如玉,儒士,嘉靖八年遣其子進《周禮會 注》,詔有司以禮獎之,給冠帶。」

《休寧縣志》:「金瑤字德溫,嘉靖中選貢生,官廣西衛經 歷。著《周禮述注》六卷。」

《青陽縣志》:「施天麟字振庵,隆慶辛未進士,著《周禮通 義》二卷,崇禎乙亥刊行,王錫袞序之。」

《安丘縣志》:「馬應龍字伯先,萬曆壬辰進士,官禮部主 事。有《考定古本周禮》六卷。」

《沂州志》:「周京,萬曆癸丑進士,著《周禮句解》。」

《傳經錄餘話》:「尹洪,上虞人。弘治中為湖廣道御史,奉 命清兩廣戎政,嘗出元人所著《周禮互注》十二卷,屬 廣州知府袁景輝重刻番隅,其書名曰《周禮附音重 言重意互注》,張詡序而行之。」

《崑山縣志》:「魏校字子才,弘治十八年進士,歷太常卿, 贈禮部右侍郎。著有《周禮沿革傳》六卷,《官職會通》二 卷。」

《朝邑縣志》:「韓邦奇字汝節,歷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 少保,諡恭簡。嘗手定《周禮》,韓凝甫得其書,與魏校《周 禮》合為義疏,刊而傳焉,名曰《韓魏周禮義疏》。」

《滇南紀聞》:「楊慎字用修,號升菴。廷試第一,授修撰。以 議大禮事廷杖,謫雲南。著述甚富,所著有《周官音詁》 一卷。」

《吉水縣志》:「羅洪先字達夫,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授修 撰,即請告歸,著《周禮疑》一卷。」

《金壇縣志》:「王樵字朋逸,嘉靖丁未進士,歷南京總憲。 著《周官私錄》一卷。」

《松江府志》:「王圻字元翰,號洪州,華亭人。嘉靖丁丑進 士,歷湖廣提督學政。著《續定周禮全經集注》十四卷、 《傳經錄餘話》:『何廷矩字時振,番隅諸生,陳公甫之高 第弟子也。深於《周禮》,嘗著《禮意大全》三卷』。」《羊錄》十 卷二書皆本之《周禮》。

《長樂縣志》:「柯尚遷字喬可,陽石山人。嘉靖中撰《周禮 全經釋原》十二卷,《源流敘論》一卷,《通論》一卷。」

《崑山縣志》:「王應電,字明齋,著《周禮圖說》二卷,《學周禮 法》一卷,《非周禮辨》一卷,《冬官補》一卷,《冬官考工記》一 篇。」

《傳經錄餘話》:「馮時可嘗考訂《周禮》,有所得輒書之,著 為《周禮別說》一卷。」

《豐城縣志》:「徐即登號匡岳,萬曆癸未進士,官至河南 按察使。著《周禮說》十四卷。」

《傳經錄餘話》:「陳沂嘗取《周禮》辨析文物,考正其器用 名狀,著為《周禮文物大全圖》。」

鄭良翰萬曆間,莆田人,深於《周禮》,校正註疏,以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