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宗伯》攝薦豆籩,更明攝王后宗廟之薦,非攝天地之 祀明矣。欽明建議,只及引《禮記·祭統》曰「夫祭也者,必 夫婦親之。」按此是王與后祭宗廟之禮,非關祀天地 之義。按漢魏晉宋、後魏齊梁周、陳隋等歷代典籍,興 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禮,史不闕書,並不見往代 王后助祭之事。又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 南郊祀天,無皇后助祭處。高宗天皇大帝永徽二年 十一月辛酉親有事于南郊。又總章元年十二月丁 卯親祀南郊,亦並無皇后助祭處。又按《大唐禮》,亦無 皇后助祭南郊之禮。欽緒等幸忝禮官,親承聖問,竭 盡聞見,不敢依隨。伏以主上稽古,志遵舊典,所議助 祭,實無正文。若以王者制禮,自我作古,明主立斷,非 臣所敢言。謹議。

《南郊先燔後祭議》
唐·子元

議曰:「臣等謹按明慶年,修禮官長孫無忌等奏,改燔 柴在祭前。狀稱祭祀之禮,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 則燔柴者。臣等按《禮》,迎神之義,樂六變而天神降,八 變而地祇出,九變則鬼神可得而禮矣。則降神以樂, 《周禮》正文,非謂燔柴以降神也。按尚臭之義,不為燔 之先後。假如周人尚臭,祭天則燔柴,容或燔臭先以」 迎神。然則殷人尚聲,祭天亦燔柴,何聲可燔,先迎神 乎?又按明慶中,無忌等奏稱,「晉氏之前,猶尊古禮,周 魏以降,妄相損益者。」今按郭璞《晉南郊賦》及注《爾雅》, 祭後方燔。又按《宋志》所論,亦祭後方燔。又檢南齊、北 齊及梁郊祀,亦先飲福酒訖,燔燎。又按後周及隋郊 祀,亦先祭後燔。據此,即周遵後燔,晉不先燔,無忌之 奏,事乃相乖。又按《周禮大宗伯職》「以玉作六器,以禮 天地四方。」注云:「禮為始告神時,祭於神坐也。」又云:「以 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又 《禮器》云:「有以少為貴者,祭天特牲。」是知蒼璧之與蒼 牲,俱合奠之神座,理即不惑。又云「四珪有邸,以祀天 旅上帝。」即明祀昊天「上帝之時,以旅五方天帝明矣。 其青珪、赤璋、白琥、元璜,自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 日,各于其方迎氣,所用自分別矣。」今按《明慶》所改新 禮,以蒼璧與蒼牲、蒼幣俱用先燔。蒼璧既已燔矣,所 以遂加四珪,有邸奠之神座。牲既已燔矣,所以更加 騂牲,充其實俎。混昊天于五帝,同用四牲,失特牲之 明文。加為「二犢,深乖禮制,事乃無憑。請依貞觀舊禮, 先祭後燔,庶允經義。謹議。」

《冕服議》
長孫無忌

議曰:準《衣服令》:「乘輿祀天地,服大裘冕,無旒。」臣無忌、 志寧、敬宗等勘前件令,是武德初撰,雖憑《周禮》,理極 未安。謹按《郊特牲》云:「周之始郊,日南至,披袞以象天, 戴冕藻,十有二旒。」則天地數也。而此二禮,俱說周郊, 與袞大裘,事乃有異。按《月令》,孟冬,「天子始裘」,明以禦 寒,理非當暑。若啟蟄、祈穀、冬至報天,行事服裘,義歸 通允。至于孟夏迎氣,祈祀而雩,炎熾方隆,如何可服? 謹尋歷代,唯服袞章,與《郊特牲》義旨相協。按周遷《輿 服志》云:「漢明帝永平二年,詔採《周官》《禮記》,始制祀天 地,服天子備十二章。」沈約《宋書志》云:「魏、晉郊天,亦皆 服袞。」又王智深《宋紀》曰:「明帝詔云:『朕以大冕純玉藻, 元衣黃裳,郊祀天地』。後魏、周、齊訖于」隋氏,勘其禮令 祭服,斯則百王通典,炎涼無妨,復與《禮經》事無乖殊。 今請憲章故實,郊祭天地,皆服袞冕。其大裘請停,仍 改《禮令》。又檢《新禮》:「皇帝祭社稷,服絺冕,四旒三章;祭 日月,服元冕三旒,衣無章。」謹按今文,是四品、五品之 服。此即三公亞獻,皆服袞衣,孤卿助祭,服毳及鷩。斯 乃乘輿章數,同於大夫,君少臣多,殊不可據。《周禮》云: 「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 袞冕,享先公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 祀則絺冕,諸祠則元冕。」又云:「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 之服,袞冕以下,皆如王之服。」所以《三禮》義宗遂有二 釋:一云:「公卿大夫助祭之日所著之服,降王一等。」又 云:「悉與王同。」求其折衷,俱未通允。但名位不同,禮亦 異數。天子以十二為節,義在法天,豈有四旒三章,翻 為御服?若諸臣助祭,冕與王同,便是貴賤無分,君臣 不別。如其降王一等,則又王著元冕之時,群臣並著 爵弁,既屈天子,又貶公卿。《周禮》此文,久不施用,亦猶 祭祀之立尸侑,君親之拜臣子。覆巢設硩蔟之官,「去 蛙」置蟈氏之職,雖曰古禮,事不可行。故漢魏以來,下 迄隋代,相承舊事皆服袞冕。今新禮親祭日月,乃服 五品之衣,臨事施行,實不穩便。請遵歷代故實,諸祭 並用袞冕。謹議。

《六瑞賦》典瑞 以儉故能廣被褐懷玉為韻
李子卿

昔先王之朝,列位也,宴以示慈惠,享以訓恭儉。設六 瑞之等差,為百僚之形檢。將以守官有序,而亦在瑕 無掩。其質不昧,特明乎等威;其義則深,兼管乎褒貶。 然而珪璧列布,方圓為度。煥彼憲章,請徵其故。且五 節之制,以瑞為恆美;王者有逮下之德,而鎮圭是增。 庶存乎可大可久;仍契乎不騫不崩。追琢斯成。伊桓 「伊信,會朝是執。」「惟股惟肱」,伯寘躬以式禮,子揖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