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魯叔孫婼聘于宋,宋元公與之燕,飲酒,樂昭子右坐, 歌終而語,因相泣也。樂祁曰:「過哉,君非哀所也。」已而 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 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已失,何以能 久?且吾聞之:主民者不可以媮,媮必死』。今君與叔孫 其語皆媮,死日不遠矣。」居六月,宋元公薨。間一月,叔 孫婼卒。

晉叔向聘于周,發幣大夫及單靖公。靖公享之,儉而 敬,賓禮贈賄,同是禮而從享,燕無私送,不過郊。《語》說 昊天有成命,既而叔向告人曰:「吾聞之曰:『一姓不再 興』。今周有單子以為臣,周其復興乎!昔史佚有言曰: 『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今單子皆 有焉。夫宮室不崇,器無雕鏤,儉也;身恭除潔,外內肅」 給,敬也。燕好享會,雖歡不踰等,讓也。賓之禮事,稱上 而差,咨也。若是而加之以無私,重之以不侈,能辟怨 矣。居儉動敬,德讓事咨,而能辟怨,以為卿佐,其有不 興乎!夫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謐。」謐者,寧也,億 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經也,勢也。夙,早也。康,安也。后王, 二后,文王、武王。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孫也。文王 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 嗣,仁以臨民,故稱昊天焉。不敢怠安,蚤興夜寐,以繼 文王之業,布文陳紀,經制度,設犧牲,使四海之內,懿 然葆德,各遵其道,故曰「有成。」承順武王之功,奉揚武 王之德,九州之民,四荒之國,歌謠文武之烈,絫九譯 而請朝,致貢職以供祀,故曰「二后受之。」方是時也,天 地調和,神民順億,鬼不厲祟,民不謗怨,故曰「宥謐。」成 王質仁聖哲,能明其先,能承其親,不敢惰懈,以安天 下,以敬民人。今單子美說其志也,以佐周室,吾故曰: 「周其復興乎!」故周平王既崩以後,周室稍稍衰弱不 墜。當單子之佐政也。天子加尊,周室加興。

晉之三卿:郄錡、郄、犨郄至從晉厲公會諸侯于柯陵, 周單襄公在會,晉厲公視遠步高,郄錡見單子其語 犯,郄犨見其語訏郄至見其語伐齊國佐見其語盡。 單襄公告魯成公曰:「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郄其當之 乎?」魯侯曰:「寡人固晉而彊其君,今君曰『將有亂,敢問 天道乎?抑人故也』?」對曰:「吾非瞽史也,焉知天道?吾見 晉君之容,而聽《三郄》之語矣,殆必有禍矣。君子目以 正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容而知其心。」今晉侯視遠而 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目體不相 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國之大事也,於是觀存亡之 徵焉。故國將有福,其君步言視聽,必皆得適,順善則 可以知德矣。視遠日絕其義,足高日「棄其德,言爽日 反其信,聽淫日離其名。」目以處義,足以踐德,口以庇 信,耳以聽名者矣,故不可不慎也。偏亡者有咎,既亡 則國從之。今晉侯無一可焉,吾是以云。夫郄氏,晉之 寵人也,是族在晉有三卿五大夫,貴矣,亦可以戒懼 矣。今郄伯之語,犯、郄叔訐、郄季伐。犯則陵人,訐則誣 人,伐則揜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 齊國武子亦將有禍。齊,亂國也,立於淫亂之朝,而好 盡言以暴人過,怨之本也,惟善人能受盡言。今齊既 亂,其能善乎?」居二年,晉殺三卿。明年,厲公弒於東門。 是歲也,齊人果殺國武子。《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 命不易哉!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 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 肩,視我顯德行。故弗順弗敬,天下必定。志敬而怠,人 必乘之。」嗚呼,戒之哉!

班固白虎通德論

《爵》

天子之士獨稱元士何?士賤,不得體君之尊,故加元 以別諸侯之士也。《禮經》曰:「士見大夫諸侯之士。」 王者、太子亦稱士何?舉從下升,以為人無生得,貴者 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時稱為天子,必先試於士。《禮士 冠經》「天子之元子士也。」

三王者,何謂也?夏、殷、周也。故《禮士冠經》曰:「周弁,殷冔, 夏收,三王共皮弁也。」

伯子男臣子於其國中,褒其君為公。王者臣子獨不 得褒其君,謂之為帝何以為諸侯有會聚其事相朝 聘之道,或稱公而尊,或稱伯子男而卑,為交接之時, 不私其臣子之義,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 稱其君為公也。帝王異時,無會同之義,故無為同也。 《禮·大射經》曰:「則擇獲。」大射者,諸侯之禮也,伯子男皆 在也。

《諡》

諡者何也?諡之為言引也,引烈行之跡也。所以進勸 成德,使上務節也。死乃諡之何?言人行終始不能若 一,故據其終始,從可知也。《士冠經》曰:「死而諡之。」

《蓍龜》

龜曰卜,蓍曰筮何?卜,赴也,爆見兆也。筮者,信也,見其 卦也。《禮·士冠經》曰:「筮于廟門外。」筮,畫卦。所以必于廟 何?託義歸智于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問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