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4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改『王萯』為『苦菜也。《詩豳風》:『四月莠葽』。鄭康成疑『葽』為 『王萯』。今驗四月秀者,野人呼為苦葽。春初取,煮去苦 味,和米粉作餅食之。四月中,莖如蓬艾,花如牛蒡花。 四月秋氣生,故苦葽秀則一歲物成,自苦葽始。《月令》』」 所書皆應時之物,其言「苦菜」,即苦葽也。穎達所見,別 是一物,不可引以解此。

《月令》:「立夏之日,螻蟈鳴。」孔穎達曰:「螻蟈,蝦蟆也。」明曰: 「非也。」按:蝦蟆一名蟾蜍,不能鳴者蛙也。故缺四字「牝鞠 殪蛙。」然則螻蟈,蛙之類也。《爾雅》云:「蛙猶黽在水者。」黽 黽,即蛙也。蟾蜍,即蝦䗫也。郭璞曰:「蝦蟆非也。」按:蛙形 小而長,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邊,相對而鳴者也。蝦 蟆形闊而短,色黃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醫方用 之治甘蟲狗毒,是今人悉呼蝦蟆者,相承誤也。按:蛙 鳴始于二月,驗立夏而鳴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 聚淺水而鳴,其聲如自呼為渴于」者,是螻蟈也。 《月令》:「立夏之後十日,王瓜生。」諸儒及《本草》多不詳識。 明曰:「王瓜即括樓也。括樓與王瓜,形狀藤葉正相類, 但括樓大而王瓜小耳,以其大於王瓜,故以王字別 之。《爾雅》諸言王者,皆此類也。」今驗括樓,立夏之後,其 苗始生,正與《月令》文合,故知先儒之說皆非也。 《射義》曰:「『失諸正鵠,而反求諸身』。先儒皆以鵠為小鳥, 畫於射侯之上。」明曰:「鵠有二音,其鳥亦別。鴻鵠即胡 木反,正鵠則古篤反。《廣雅》曰:『鴉鵠,鵲也』。然則鴉鵠是 鵲,鵲即是鴉。鴉性驚黠,射之難中,故畫於射侯之上, 非小鳥也。小鳥無名鵠者,先儒未之詳也。今射垛之 上烏珠者,是正面畫烏鴉」也。

《東坡文集》:「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 而意不盡,尤為極致,如《禮記》《左傳》可見。

《西溪叢語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 堵牆。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僨軍之 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 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 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 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 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 此位也。蓋僅有存者,如此稱者,不在此位,何以觀射? 乃「不」字作上聲,連上句,即於義無爽。今本《家語》無二 「不」字。

《聞見後錄》:范淳甫內翰嘗於邇英講《禮》,至「擬人必于 其倫」,曰:「先儒謂擬君于君之倫,擬臣于臣之倫,特其 位而已。如桀、紂,人君也,謂人為桀、紂,必不肯受。孔、顏, 匹夫也,謂人為孔、顏,必不敢受。」東城深歎其得勸講 之體。

《容齋續筆》:《太公丹書》,今罕見於世,黃魯直於禮書得 其諸銘而書之,然不著其本始。予讀《大戴禮武王踐 阼篇》,載之甚備,故悉紀錄,以遺好古君子云:武王踐 阼三日,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萬 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皆曰:『未得聞也』。然後召師尚 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之道可得見與』?師尚父曰:『在 《丹書》,王欲聞之,則齋矣』。」王齋三日,尚父端冕奉書,道 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吉者滅;義勝欲者從,欲 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 者萬世。藏之約,行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此言 之謂也。又曰:「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 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 必及其世。」王聞《書》之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于席 之四端為銘。前左端曰:「安樂必敬。」前右端曰:「無行可 悔。」後左端曰:「一反一側,亦不可以忘。」後右端曰:「所監 不遠,視爾所代。」几之銘曰:「皇皇惟敬,口口生,敬口生。」 「口戕口。」《鑑之銘》曰:「見爾前,慮爾後。」《盥盤之銘》曰:「與 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 可救也。《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 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杖之銘》曰:「惡乎危於忿 疐?惡乎失道於嗜欲?惡乎相忘於富貴?」《帶之銘》曰:「火 滅修容,謹戒必共,共則壽。」《屨之銘》曰:「謹之勞,勞則富。」 《觴豆》之銘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則逸。」《戶》之銘 曰:「夫名難得而易失。無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勤 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 搖,雖有聖人,不能為謀也。《牖》之銘曰:「隨天之時,以地 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先時。」劍之銘曰:「帶之以為服,動 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弓》之銘曰:「屈伸之義,發 之行之,無忘自過。」矛之銘曰:「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 身之羞。予一人所聞,以戒後世子孫。」凡十六銘。賈誼 《政事書》所陳教太子一節千餘言,皆此書《保傅篇》之 文,然及胡亥、趙高之事,則為漢儒所作可知。《漢昭帝 紀》通《保傅傳》,文穎注曰:「賈誼作,在《禮·大戴記》,其此書 乎?」荀卿《議兵篇》:「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 從,欲勝計則凶。」蓋出諸此。《左傳》晉斐豹著于丹書。謂 以丹書其罪也,其名偶與之同耳。漢祖有丹書鐵契, 以待功臣,蓋又不同也。按所引諸銘與大戴禮少有不同存之俟考 《容齋隨筆》:曲:禮記童子事曰:「負劍辟咡詔之。」鄭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