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庸》孟子所以善言詩者,以其無漢儒之說亂之也。 蓋嘗論之,善觀詩者,當推詩外之意。如孔子、子思。善 論《詩》者,當達《詩》中之理,如子貢、子夏。善學《詩》者,當取 一二言為立身之本,如南容、子路。善引《詩》者,不必分 別所作之人,所採之詩,如諸經所舉之詩可也。「綿蠻 黃鳥,止于丘隅。」綿蠻不過喻小臣之擇卿大夫,有仁 者依之。夫子推而至於為人君止於仁,與國人交止 於「信」,「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旱麓不過喻惡人遠去,而 民之喜得其所。子思推之,「上察乎天,下察乎地」,觀《詩》 如此,尚何疑乎!「如切如嗟,如琢如磨。」淇澳而子貢能 達之於貧富之間,「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碩人而子夏 能悟於禮後之說,論《詩》若此,尚何疑乎?南容三復,不 過白圭。《子路》終身所誦,不過「不忮不求。」雄雉學《詩》 至此,奚以多為。維嶽降神,生甫及申。崧高宣王詩也, 夫子以為文武之德。「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仲山甫》詩 也,左氏以為孟明之功。《小宛》、幽之詩也,祭父以為文 王「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僖公詩也,孟子以為周公矢 其文德,洽此四國。江漢記《禮》者以為天王之事,明明 天子令聞不已。江漢記《禮》者,以為三代之君引《詩》若 此,奚必分別所作之人、所採之詩乎?達是詩,然後可 以言詩也。不然,「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其為孑遺矣; 「崧高維嶽,峻極于天」,信其為極矣;必欲以實跡驗之, 則不可以言《詩》。善乎孟子之言《詩》,可謂長於《詩》矣。《詩》 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從而釋之曰:「民之秉懿 也,故好是懿德而已。」未嘗費辭而理自明。故橫渠有 詩曰:「置心平易始知詩。」楊中立見之曰:「知此詩者,可 以讀《三百篇》矣。」信哉言乎!

詩有美刺

詩有美刺。美詩作於文、武、成、康之世,歌詠太平而不 顯作者之名,而況刺詩?當王室衰微,諸侯橫恣,譏訶 醜亂之跡,暴揚幃幄之私,則其隱晦姓名宜愈甚矣。 是以作詩者不明著其人,亦不直指其事。惟《節南山》, 刺幽王也,則曰家父作誦,以究王凶;《巷伯》《寺人》,傷讒 而作也,則曰「寺人」,孟子作為此詩。《祈父》詩曰:「祈父,予 王之爪牙。」《烝民》《詩》曰:「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如此則明 著其所作之人。其他諸詩有美刺者,不可以言語求, 必將觀其意可矣。故其譏刺是人也,不言其所為之 惡,而言其爵位之尊,服飾之美,而民疾之,以見其不 堪也。《君子偕老》,副。六珈,「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是也。 其頌美是人也,不言其所為之善,而言其冠佩之華, 容貌之盛,而民安之以見其無媿也。「緇衣之宜兮,敝 予又改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也。後世惟《孟子》 言齊王鼓樂田獵,深識此意,觀其言曰:「百姓聞王鐘 鼓管籥之音,車馬羽毛之美。」其譏之則曰:「舉疾首蹙 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 極也』?」其美之則曰「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 庶幾無疾病。」歟何以能鼓樂田獵也?正得此意。孟子 長於《詩》,故其言自與《詩》合。

毛鄭之失

《何彼穠矣》之詩,平王以後之詩也。注以為武王之詩, 而謂平王為平正之王,齊侯為齊一之侯。按《春秋》莊 公元年書「王姬歸于齊」,乃桓王女,平王孫,下嫁於齊 襄公。

故《詩》曰「齊侯之子,平王之孫」,斷無疑。《周頌》作於 康王,成王之世,故稱成王、康王。今毛、鄭以《頌》皆成王 時作,不應得稱成王、康王。故此《昊天有成命》云「成王 不敢康」,為成此王功,不自安逸,執競之不顯;「成、康」,謂 成大功而安之;《噫嘻》之成王,謂成是王事;惟以《召南》 為《文》《武》之詩,故不得不以平王為平正之王;惟以《周 頌》為成王時作,故不得不以成王為成此王功也。殊 不知書中此類甚多,《召南》中有康王以後之詩,有平 王以後之詩,不特文、武時也;《甘棠》《行露》之美,召公既 沒之後,在康王世也;「何彼穠矣」,作於平王已後,亦猶 是也,不必謂武王詩。《大雅》中《大明》之「維此文王」,「思齊」 之文王之母,《皇矣》之比于文王;《靈臺》之「王在靈沼」,《綿》 之「文王蹶厥生」,皆後世詩人追詠之辭,何嘗作于文 王之世?《周頌》之美成王,亦猶是也,不必謂成王時作。 毛、鄭解經,不能無失,孰有大於此者?故特舉一二言 之。

詩亡然後春秋作

胡文定公曰:「《邶鄘》以下多《春秋》詩,而謂詩亡然後《春 秋》作,何也?《黍離》降而為《國風》,天子無復有雅,而王者 之詩亡矣。《春秋》始隱,公適當詩亡之後,謂詩亡者,雅 詩亡也。」予謂不然,《春秋》作於獲麟之時,乃哀公十四 年矣;詩亡於陳,靈公乃孔子未生之前,故曰:「詩亡然 後《春秋》作。」謂美刺之詩亡而褒貶之書作矣,非有定 義也。

秦以詩廢而亡

陳君舉曰:「《春秋》之衰,以《禮》廢,秦之亡以《詩》廢。嘗觀之 《詩》,刑政之苛,賦役之重,天子諸侯朝廷之嚴,而后妃、 夫婦衽席之祕。聖人為詩,而使天下匹夫匹婦之微 皆得以言其上,宜若啟天下輕君之心。然亟諫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