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穀不升,謂之二穀不升謂之饑,三穀不升謂之 饉,四穀不升謂之荒,五穀不升謂之大祲。大祲之禮, 君食不兼味,臺榭不飾,道路不除,百官補而不制,鬼 神禱而不祠,此大祲之禮也。《詩》曰:「我居御卒荒。」此之 謂也。

古者,天子為諸侯受封,謂之采地。百里諸侯以三十 里,七十里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諸侯以十里。其後 子孫雖有罪而絀,使子孫賢者守其地,世世以祠其 始受封之君。此之謂興滅國,繼絕世也。《書》曰:「茲予享 于先王,爾祖其從享之。」詩闕

《我將》

梁山崩,晉君召大夫伯宗。道逢輦者,以其輦服其道。 伯宗使其右下欲鞭之。輦者曰:「君趨道豈不遠矣?不 知事而行,可乎?」伯宗喜,問其居,曰:「絳人也。」伯宗曰:「子 亦有聞乎?」曰:「梁山崩,壅河,顧三日不流,是以召子。」伯 宗曰:「如之何?」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伯宗 將如之何?」伯宗私問之,曰:「君其率群臣素服而哭之。 既而祠焉,河斯流矣。」伯宗問其姓名,弗告。伯宗到,君 問伯宗,以其言對。於是君素服率群臣而哭之,既而 祠焉,河斯流矣。君問伯宗:何以知之?伯宗不言,受輦 者詐以自知。孔子聞之曰:「伯宗其無後,攘人之善。《詩》 曰:『天降喪亂,滅我立王』。」又曰:「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時邁》

晉平公使范昭觀齊國之政,景公錫之宴,晏子在前, 范昭趨曰:「願君之倅樽以為壽。」景公顧左右曰:「酌寡 人樽,獻之客。」晏子對曰:「徹去樽。」范昭不說,起舞,顧太 師曰:「子為我奏《成周》之樂,願舞。」太師對曰:「盲臣不習。」 范昭起出門。景公謂晏子曰:「夫晉,天下大國也,使范 昭來觀齊國之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 曰:「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是欲試吾君,嬰 故不從。」於是景公召太師而問之曰:「范昭使子奏成 周之樂,何故不調?」對如晏子。於是范昭歸報平公曰: 「齊未可并也。吾試其君,晏子知之;吾犯其樂,太師知 之。」孔子聞之曰:「善乎晏子!不出俎豆之間,折衝千里。 《詩》曰: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

《時邁二》

三公者何?曰:司空、司馬、司徒也。司馬主天,司空主土, 司徒主人。故陰陽不和,四時不節,星辰失度,災變非 常,則責之司馬;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穀不值,草木 不茂,則責之司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國多盜賊,下 怨其上,則責之司徒。故三公典其職,憂其分,舉其辯, 明其隱,此三公之任也。《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又 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言各稱職也。

《大田》

夫賢君之治也,溫良而和,寬容而愛,刑清而省,喜賞 而惡罰,移風崇教,生而不殺,布惠施思,仁不偏與,不 奪民力,役不踰時,百姓得耕,家有收聚,民無凍餒,食 無腐敗,士不造無用,雕文不粥于肆,斧斤以時,入山 林,國無佚土,皆用於世。黎庶歡樂,衍盈方外,遠人歸 義,重譯執贄,故得風雨不烈。《小雅》曰:「有渰萋萋,興雲 祈祈。」以是知太平,無飄風暴雨明矣。

《小弁》

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歸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 完如金城。《詩》曰:「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 爾所生!」

《蕩》

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 察此四者,慎終如始。《易》曰:「小狐汔濟,濡其尾。」《詩》曰:「靡 不有初,鮮克有終。」

《烝民 既醉 常棣 七月 敬之》

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 竭而智罷,振於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孔子曰:「賜 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於事君。」孔子曰:「《詩》云:『夙夜匪 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 「賜欲休於事父。」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為 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兄」 弟,孔子曰:「《詩》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 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 於畊田」,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穀』。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子 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耳。不知 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故學而不已,闔 棺乃止。《詩》曰:「日就月將」,言學者也。

《敬之》

魯哀公問冉有曰:「凡人之質而已,將必學而後為君 子乎?」冉有對曰:「臣聞之,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 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夫子 路,卞之野人也;子貢,衛之賈人也。皆學問於孔子,遂 為天下顯士。諸侯聞之,莫不尊敬;卿大夫聞之,莫不 親愛,學之故也。昔吳、楚、燕、代,謀為一舉而欲伐秦;桃 賈,監門之子也,為秦往使之,遂絕其謀,止其兵。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