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議大夫。子祉,河南尹,傳父業教授。

陳留陳弇,字叔明,亦受《歐陽尚書》於司徒丁鴻,仕為 蘄長。

牟長字君高,樂安臨濟人也。其先封牟。春秋之末,國 滅,因氏焉。長少習《歐陽尚書》,不仕王莽。世祖建武二 年,大司空弘宋弘特辟,拜博士,稍遷河內太守,坐墾田 不實免。長自為博士及在河內,諸生講學者常有千 餘人,著錄前後萬人。著《尚書章句》,皆本之歐陽氏,俗 號為《牟氏章句》。復徵為中散大夫,賜告一歲,卒於家。 子紆,又以教授門生千人,肅宗聞而徵之,欲以為博 士,道物故。

宋登,字叔陽,京兆長安人也。父由,為太尉。登少傳《歐 陽尚書》,教授數千人。為汝陰令,政為明能,號稱神父。 遷趙相,入為尚書僕射。順帝以登明識禮樂,使持節 臨太學,奏定典律。轉拜侍中。數上封事,抑退權臣。由 是出為潁川太守,市無二價,道不拾遺。病免,卒于家, 汝陰人配社祠之。

張馴字子儁,濟陰定陶人也。少游太學,能誦《春秋左 氏傳》,以《大夏侯尚書》教授,辟公府,舉高第,拜議郎,與 蔡邕共奏定《六經》文字。擢拜侍中,典領祕書近署,甚 見納異,多因便宜,陳政得失。朝廷嘉之。遷丹陽太守, 化有惠政。光和七年,徵拜尚書,遷大司農。初平中,卒 於官。

尹敏,字幼季,南陽堵陽人也。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 書》,後受古文,兼善《毛詩》《穀梁》《左氏春秋》。建武二年,上 疏陳《洪範》消災之術。時世祖方草創天下,未遑其事, 命敏待詔公車,拜郎中,辟大司空府。帝以敏博通經 記,令校圖讖,使蠲去崔發所為王莽著錄次比。敏對 曰:「讖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 辭,恐疑誤後生。」帝不納。敏因其闕文增之,曰:「君無口 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敏對曰:「臣見前人 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幸萬一。」帝深非之,雖竟不罪, 而亦以此沉滯。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輒日旰忘食,夜 分不寢,自以為鍾期、伯牙、莊周、惠施之相得也。後三 遷長陵令。永平五年,詔書捕男子周慮。慮素有名稱, 而善于敏,敏坐繫免官。及出,歎曰:「瘖聾之徒,真世之 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患乎!」十一年,除郎中,遷 諫議大夫,卒於家。

周防,字偉公,汝南汝陽人也。父揚,少孤微,常修逆旅 以供過客,而不受其報。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 狩汝南,召掾史試經,防尤能誦讀,拜為守丞。防以未 冠謁去,師事徐州刺史蓋豫,受《古文尚書》。經明,舉孝 廉,拜郎中,撰《尚書雜記》三十二篇,四十萬言。太尉張 禹薦補博士,稍遷陳留太守,坐法免。年七十,卒於家。 子舉。

孔僖,字仲和,魯國魯人也。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 書》《毛詩》。曾祖父子建,少游長安,與崔篆友善。及篆仕 王莽,為建新大尹,嘗勸子建仕,對曰:「吾有布衣之心, 子有袞冕之志,各從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請從 此辭。」遂歸,終於家。僖與崔篆孫駰後相友善,同遊太 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 謂畫虎不成反為狗者。」駰曰:「然。昔孝武皇帝始為天 子,年方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號勝文、 景。及後恣己,忘其前之為善。」僖曰:「《書》傳若此多矣!」鄰 房生梁郁,儳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耶?」僖、駰默然 不對。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駰、僖誹謗先帝,刺譏當世。 事下有司,駰詣吏受訊,僖以吏捕方至,恐誅,迺上書 肅宗自訟曰:「臣之愚意,以為凡言誹謗者,謂實無此 事,而虛加誣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善惡,顯在漢 史,坦如日月,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也。夫帝者 為善,則天下之善皆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 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且陛下即位 以來,政教未過,而德澤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獨 何譏刺哉?假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儻其不當,亦 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不推原大數,深自為計,徒肆 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 回視易慮,以此事闚陛下心。自今㠯後,苟見不可之 事,終莫復言者矣。臣之所以不愛其死,猶敢極言者, 誠為陛下深惜此大業。陛下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 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群臣得盡 其心。今陛下迺欲以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與 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敘, 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可復使子孫追 掩之乎?謹詣闕伏待重誅。」帝始亦無罪僖等意,及書 奏,立詔勿問。拜僖蘭臺令史。元和二年春,帝東巡狩, 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 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 者講論。僖因自陳謝。帝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 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 屈萬乘,辱臨敝里,此迺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 榮,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此言乎!」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