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且。簫為器之至細,鳳為王之所懷。乃若惉懘之音感, 清淨之化乖。則歌已而於狂客,孰來儀於克諧。恭惟 我君,配天作主。命工典樂,考法師古。浹聲教之汪濊, 合堯禹之規矩。聞擊「石與鳴球。」「知娛賓而格祖。」同鳥 獸之歸仁。承德音以率舞。

《謙受益賦》以君子立身謙德之柄為韻
吳連叔

執勞謙者,可以為天下君,習撝謙者,可以為天下勳。 在《易》也,有自牧之義於《書》也,有「受益」之文行己立身 而道自著御人率眾而德有云。在上則騰茂實居下 則播令聞亦足以化乎!四表而行乎!三軍。若乃天地 之義鬼神之理或禍其滿盈,或福其廉恥故執羔鴈 而行者,得之而益貴秉耒耜之列者,得之而易使。在 臣下之尚然,況繼天而為子。是以敷之而化行,執之 而教立,被車書之所至,霑雨露之所及,故能邇無不 洽,遠無不賓。豈不以「言出乎口,行發乎身,求之於己, 加之於人」者也。夫心者難備,物者難兼,故先王所以 戒慎,往哲所以崇謙。不然者,宣子何以稱賢,泰伯何 以為德,書三讓之策文,作千古之程式。其執謙也必 在乎合宜,其在卑也亦存乎隨時。過之者俯而就矣, 不至者跂而及之。無貽誚於「巽床」之義,無見刺於《相 鼠》之詩。「惟木兮從繩則正,惟后兮從諫則聖。」雖不富 於其鄰而有助於為政。理於身也合仁義之五常。理 於國也。則文武之二柄。宜播美於筆端,傳謙德之雅 詠。

《謙受益賦》同前韻
孟翱

求百行之規矩,考三才於典墳。歎《撝謙》之上德,出《雅 誥》之明文。天得之而配地,臣得之而輔君。昭明茂緒, 啟迪洪勳。匪招益而日益,不求聞而自聞。「謙之伊何? 慎爾攸止。益之伊何?介爾蕃祉。」謙持益兮,為輔為車。 益賴謙兮,成綱成紀。在寵思辱,居終慮始。昧之者所 謂憸人,行之者是稱君子。其在炎漢英髦,盛集。京房。 辭榮,疏廣撝挹。挂衣冠以長往,辭闕廷而不入,棄人 間而遠遊,顧君恩而尚及。斯謙德之尤著,軼群賢而 獨立。降及南山綺季,谷口子真,逃居避竄,遠害全身, 既逍遙以齊物,獨放曠以懷仁,斯受益之為用,在有 聞而足珍,固知將欲求益,莫如好謙,覽孫弘之為箴, 滿而恐撲;觀《周廟》之作誡,其難更添。「若露才而揚己, 寧韜光而自潛。勿謂天蓋高,其道正直;勿謂神無形, 𢘆處幽默。既惡盈而惡滿,斯好謙而好德。同形影之 相隨,在毫釐而靡忒。既警既戒,念茲在茲。慮日月之 逝矣,當寤寐而求之。凡曰儒行,如何勿思。予嗟謙兮, 惟道之性。能執一以無捨,在神明而輔正。俯觀鉛素, 希《易》象之一謙;仰望」銓衡,歌《周官》之八柄。

《泗濱浮磬賦》以美石見質琢之成器為韻
張仲素

「禹別九州,磬浮泗水。為下不昧,雖深可視。或浮于涘, 其滑如砥。含餘音而未振,漱迴流而增美。日月其逝, 水石相攻。形潛水府,律與天通。值君子之深識,調聖 人之大中。備六音以繁會,與四氣而元同。于以布聖 理,于以宣王風。配以閶闔之位,應乎夷則之宮。伊美 石之潛處,隔清波而迭見。倘混眾流,不逢顧盻。詎辭」 泗水之濱,寧受徐方之薦,安可配黃鐘而備清縣乎? 洎大君之御㝢,乃乘時而光宅;作樂以應天,象邦之 成績;設業設簴,擊石拊石。德音橫于覆載,至理彰乎 損益。鳥獸以之率舞,祖考于焉來格。固宗廟之登用, 豈泥沙之棄擲。夫人之度物,物無不可;制禮作樂,實 忘己以愛人;漾川濟河,亦披沙而求我。不以為碌碌, 不以為瑣瑣。將使致中和,非以娛密坐。述堯心之克 讓,豈鄭聲之興禍。當其人之未知,確乎安卑。無小無 大,極幽而不應;不擊不考,含和而莫移。動符于有德, 靜合于無為。不然者,何以別清濁于是,考存亡于斯。 降天神,登地祇哉?夫和之至者樂,音之清者磬。天地 之位辨,君臣之分定。苟失是者,邪以害直,忠苦於佞。 故君子之所以理躬,奸聲不留于聽。

《高宗夢得傅說賦》以恭默思道帝賚良弼為韻
李觀

「殷之哲王,唯政是恤。夜分而寢,夢獲良弼。雖神悸而 若驚,冀形求而勿失。」爰徵營匠,刻乎獨見之真;乃俾 庶僚,訪其唯似之質。當厥夢也,神馳無方。未訖永夕, 如躋彼蒼。怳其神兮以浮,偃其體兮若亡。形接乃夢, 斯人甚良。側身徘徊,千己之旁。將舉趾以趨附,又伸 眉而抑揚。言霏霏而無瑕,目矎矎而有光。觀其儀可 用為列辟之式,察其志不獨稱百夫之防。升降咸若, 周旋允臧。寂乎昭昭,既寢不忘,斯后克明。承天之賚, 謂濟川之器,而投足不濡;履大覺之端而遊夢無外。 其中蕩蕩,其表曖曖。雖助用理於一人,實候清平於 千載。於是武丁夢于宮而上與天通;傅說築于野,而 中合神契。持緡向老,諒殊渭水之涯;負畚將疲,久困 傅巖之際。說匪丁而空山長往,丁匪說而大位斯替。 如魚水之相因,保君臣之雙麗。惟說也,策名歸主;惟 丁也,受命于帝。帝何言哉?邈以元造,陰推吉士,以佐 有道。說之居兮山之幽,雲峨峨兮水浩浩。彼人兮何 斯,欻中心兮夢之。如渴兮如飢,匪茲兮在茲。想遺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