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五經剖判,去聖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恐先師微

言,將遂廢絕,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也。其令群儒選 高才生受學《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 學,廣異義焉。

《舜舞干戚贊》
周庾信

《平風》變律,擊石來儀。先齊七政,更服三危。朱干獨舞, 玉戚空麾。《南風》一曲,拱己無為。

《武丁夢傅說贊》
前人

虞田路斷, 辭潤泉飛。躬勞版築,有弊韋衣。賢臣入夢, 天賜無違。千巖之下,遂得同歸。

《補逸書》
唐·陳子昂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湯征》

葛伯荒怠,敗禮廢祀。湯專征諸侯,肇徂征伐之。

湯若曰:「格爾三事之人,逮于百眾,啟乃心,正乃容,明 聽予言。咨!先格王有彝訓曰:『祿無常荷,荷于仁;福無 常享,享于敬。惠乃道,保厥邦,覆乃修,殄厥世。惟葛伯 反易天道,怠棄邦本,虐於民,慢於神。惟社稷宗廟罔 克尊奉,暨山川鬼神,亦靡禋祀。告曰:『罔犧牲以共俎 羞,予介厥牛羊,乃既于盜食。曰:『罔黍稷以奉粢盛,予』』』」 佑厥稼穡,乃困于仇餉。今爾眾曰葛,罪其予聞。予聞 曰:「為邦者祇奉神明,撫綏烝民。二者克備,尚克保厥 家邦。」吁!廢于祀,神震怒,肆于虐,民離心。自繩契已降, 暨于百代,神殛民叛,而不顛隮者,匪我攸聞。小子履 以涼德,欽奉天威,肇征有葛。咨爾有眾,克濟厥功。其 有儆師徒,戒車乘,敬君事者,有明賞。其有罔率職、罔 戮力、不龔命者,有常刑。明賞不僭,常刑無赦。嗚呼!告 汝眾君子鑒于茲!欽哉懋哉!罰及乃躬,不可悔。

《進士策問》
權德輿

問:《左史記》言古之大訓,何首載《堯典》,而乃稱虞書?當 文思之代,而九官未命,及納麓之時,而四凶方去?豈 允恭克讓,待元德而盡善耶?「仲虺作誥,伊尹作訓」,豈 臣下忠規之稱耶?伯禽費誓,穆公秦誓,豈帝王軌範 之書耶?「好風好雨」,既從于箕畢;時若恆若,復係于休 咎,何所適從耶?伏生傳于耄耋,魯壁得于殘缺,前代 講訓,孰為名家。可以詳言,用窺奧學。

《明經策問》
前人

問:堯之文思也,命羲和四嶽,敬授人時,其道巍巍矣。 舜之登庸也,則流放竄殛,考績黜陟,熙帝載而亮天 工者二十有二人,其理昭昭矣。至禹則別九州,導九 河,分五服,建五長,辛壬癸甲,荒度土功,其勤云至矣。 夫以陶唐虞夏,皆聖人也,而勞逸斯殊,豈時不得不 然?復道有所不及,何事功元德,煩簡相去之遠也?願 「聞其說。」

《進士策問》
韓愈

問:「『夫子言堯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曰『無為而理』」者, 其舜也與!《書》之說,堯曰「『親九族』;又曰『平章百姓;又曰 『協和萬邦』;又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又曰『洪水 懷山襄陵,下人其咨』』。」夫親九族,平百姓,和萬邦,則天 道,授人時,愁水禍,非無事也。而其言曰「垂衣裳而天 下理」,何也?于舜則曰「『慎五典』;又曰『敘百揆』;又曰『賓四 門』」;又曰「齊七政」;又曰「類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 又曰「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載一巡狩」;又曰「分 十二州,封山濬川,恤五刑,典三禮,彰施五色,出納五 言。」嗚呼,其何勤且煩如是?而其言曰「無為而理」者,何 也?將亦有深辭隱義不可曉耶?抑其年代已遠,失其 所傳耶?二三子其辨焉。

《進士策問》
前人

問。《書》稱「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以至于庶 人,龜筮考其從違,以審吉凶。」則是聖人之舉事興為, 無不與人共之者也。于《易》則又曰:「君不密則失臣,臣 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而《春秋》亦有譏漏言 之詞。如是則又似不與人共之而獨運者。《書》與《易》《春 秋》經也,聖人于是乎盡其心焉耳矣。今其文相戾悖 如此,欲人之無疑,不可得已。是二說者,其信有是非 乎?抑所指各殊,而學者不之能察也?諒非深考古訓, 讀聖人之書者,其何能辨之?此固吾子之所宜講者, 願承教焉。

《上洪範圖章》并序
盧碩

予以《尚書洪範篇》書于縑素,施于屋壁。有客睹之而言曰:「此其所謂君人之大法,武王所以繼三為明,蓋能盡心于是也。苟將諸吾君,列乎鳳扆之右,足以興三代之理。」 予乃條其事為章以奏之。

臣聞下言上貢,各以其職。儒學之流,請以儒言。夫彝 倫九疇不可廢;敘之斁之,自微而彰。持之一得,陰陽 咸賴;行之一失,細大被咎。夫始之以五行,蓋明五行 所主之宜也;繼之以五事,為事在諸身,順之則合乎 道。故「貌恭作肅,言從作乂,視明作哲,聽聰作謀,思睿 作聖。」夫行不敬則貌不恭,政不理則言不從,明不察 「則視不皦,心喪識則聽不達,性不通則思不睿。」次之 以八政,教之勤以足食也。教之求貲積貨也。教之以